现代音乐剧凭借着欢快的旋律、奇妙的歌词、深刻的内涵,吸引着一代又一代观众。本书主要研究现代音乐剧艺术发展与实践的相关内容。首先,开篇介绍了音乐剧艺术的创作,让读者对音乐剧创作的相关基础理论知识有所了解。随后,向读者展示了音乐剧艺术的舞台表演的相关内容,对表演特性、表演观念等进行了详细介绍。其次,对音乐剧的声乐表演内容进行了论述。最后,分析了音乐剧作为综合艺术的研究,对音乐剧表演的综合艺术和原创性进行了阐述;详细论述了中西音乐剧比较研究,对中西音乐剧的特征和比较进行了分析。
《劉操南全集》 九,《戲曲論叢》收录戲曲、曲藝類論文,約17萬字。刘操南先生学术兴趣广泛,他在文史研究方面,触类旁通,涉及戏剧、戏曲的研究也是颇有心得。此次整理全集,第九卷就是他在戏曲研究方面的论文集。这也是他的戏曲研究集子首次出版。本卷有陈飞负责。
《中国歌剧百年——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二册,收录了1960—1979年间创作演出的17部歌剧中的33首唱段,如:《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 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
地方传统戏曲如何适应性变迁,有效的传承与发展,这是个重要的时代命题。本书聚焦这一问题展开,以准剧这一地方戏曲为例探析了社会发展与中国地方戏曲传承关系,把握了当代社会转型与地方戏曲发展困境,进而揭示了促成其有序传承与发展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本书另一核心部分则围绕准剧进行校园的理论与实践展开,并以盐城市第一小学推行的淮剧进校园为具体案例,探析其实践中有启发性的做法,即形成了新型实践教学体系。本书逻辑严谨,内容丰富,值得借鉴阅读。
《中国歌剧百年——精选唱段集萃》以年代为编辑原则分为九册,涵盖了20世纪20年代至2018年创作的117部歌剧,366首唱段。本书是第二册,收录了1960—1979年间创作演出的17部歌剧中的33首唱段,如:《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黑龙江岸边洁白的玫瑰花》等。乐谱均以五线谱记谱,并全部配有钢琴伴奏谱;曲谱后有作品简介,包含剧情介绍、音乐本体分析和演唱技术提示等内容,使演唱者可以 加直接地了解作品的年代归属与时代特性,从而对音乐本身有了 深层次的理解。
本书首先阐释戏剧影视表演的基本知识, 接着分析戏剧影视表演的创作者--演员, 进而探讨戏剧影视表演理论及常见形式、戏剧影视表演的基础--行动、戏剧影视演员创作素质的训练的相关内容, 最后研究戏剧影视表演中的角色 (人物) 创造。
本书是茅盾文学奖得主王安忆根据张爱玲小说《沉香屑·炉香》改编的文学剧本,通过讲述上海女学生葛薇龙在乱世中的求学、成长、爱情与沉浮,展现了其从天真烂漫的少女到成.人后的心路历程。
本书从概述中国古代戏曲的发展出发, 归纳其功能与分类, 在此基础之上, 依据朝代分期, 首先论述元代以前的戏曲理论与艺术, 接着详述元明清三代的戏曲理论与艺术, 明确其戏曲体制, 分析主要作家及作品分析, 旨在梳理中国古代戏曲理论与艺术脉络, 为读者提供一个全面、系统地了解中国古代戏曲的视角。
这是一本有关京剧艺术的通俗读本。本书以图示解读的方式,深入浅出,图文并茂,直观、明了地向读者一一展示京剧的简史、特征、行当、流派、表演、音乐、剧目,以及属于角色扮相的化妆、脸谱、服装等,比较全面地介绍了京剧艺术的整体。书中270张原创手绘图专业、细致,在同类普及读物中独具特色,具有可读性和观赏性。适合国内外读者以阅读本书为契机,了解以京剧为代表的中国文化。
22年高校在校大学生数量为1076万,在众多高校学生人群中,美育是较为薄弱的环节,美育作为新时代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亟需加强。本书以高校美育课程与舞蹈审美实践为研究对象,阐述了高校美育的相关理论知识,并从多个角度对高校美育及舞蹈实践的构行了详细论述。主含高校美育发展历程探索、高校美育课程设置况、高校美育课程发展策略、舞蹈艺术中审美要素的分析、舞蹈艺术在高校美育中的价值分析、舞蹈艺术与高校美育课程的融合实践等内容。
全书共分为六章。第一章是中国戏曲艺术概述,主要包括中国戏曲艺术的概念与特点、中国戏曲艺术的剧种,以及中国戏曲艺术的音乐特点。第二章是历史视角下中国戏曲艺术的发展,本章对先秦时期的戏曲艺术、秦汉时期的戏曲艺术、盛唐时期的戏曲艺术、宋元时期的戏曲艺术、明清时期的戏曲艺术分别进行了简要的概述。第三章是二度创作视角下中国戏曲艺术发展,主要包括戏曲表演行当、特技,戏曲舞台美术创新,以及戏曲音乐的发展。第四章是美学视角下中国戏曲艺术探究,包括戏曲艺术的美学精神、美学特性,以及观众审美心理等内容。第五章是非遗视角下中国戏曲艺术的传承与保护,本章对中国传统戏曲的传承研究、戏曲在非遗中的地位及传承保护、非遗视角下戏曲的数字化保护,以及传统戏曲保护的核心——传承人加以分析。第六章是中国戏曲艺术
本书是一本剧本集,是将首都科普剧团多个优秀科普剧本进行了汇编,内容包括《飞越中轴线》《地球环游记》《JOJO奇遇记》《不是“我”的错之奇妙的呼吸系统》《霏霏的城市冒险》《最后一株独叶草》等,该剧本汇编了各个剧团经过评选推荐的经典剧本,涵盖了标准的剧本格式、优秀的写作方法、真实的业界环境,汇编作品的同时,对于科普剧的相关内容进行了分析讲解,对剧本本身进行了解读。本书旨在为科普工作单位及剧团相关从业人员提供剧本范本示例,以供学习和研究。
《秦腔字韵》是陕西省戏曲研究院王志直研究员创作的一本关于秦腔声韵学专著。秦腔、京剧、昆曲与诗词一样,都是很讲究声韵的,不知声韵就永远入不了秦腔的门,这本书是王志直研究员数十年从事戏曲研究与教学经验的结晶,是如何才能唱好秦腔的基础教材,读了这本书就能懂得把秦腔唱得更好更美更加字正腔圆。全书分为上下两篇,上篇涉及秦腔中语音唱腔的发音方法、秦腔唱法的发展规律和动向的研究与解读等;下篇选编了作者有代表性的学术论文,主要涉及秦腔的历史源流、剧种的语音特点、唱法特点特色以及剧目的评论性文章等。
内容简介: 特洛伊战争如火如荼之际,一支来自神秘部族亚马逊的骁勇的少女军团从天而降。她们的统帅,亚马逊女王彭忒西勒亚与希腊英雄阿喀琉斯在战场相遇,他们爱上了彼此,都想俘获对方。在一次战斗中,彭忒西勒亚负伤昏迷,被阿喀琉斯擒获,她的女伴普萝妥耶为避免刺激女王脆弱的心灵,恳请阿喀琉斯装作自己被俘,女王苏醒后信以为真,对阿喀琉斯讲述了埋藏在亚马逊国奇异而惨烈的历史中的秘密。就在此时,远处传来了激战的声音…… 为了使读者更好地理解作品,译者为正文添加了众多脚注,并在正文之后编写了 “ 专名索引 ” 。 除了克莱斯特的剧作,本书还收录了三篇评论及研究文章,这三篇文章为读者了解相关背景,理解剧作内涵提供了便利。
《丝路长歌》为“周大新剧作选”系列第二部作品,作者为知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周大新。周大新早期作品《香魂女》同名电影曾荣获柏林电影节金熊奖。他对人性、人心的洞察细微,其笔触打动人心,感人至深。 20世纪,是巨变的年代,也是崛起的年代。本书以剧本的形式,讲述了20世纪初一名年轻人——尚达志立志传承家族纺织企业,以实业救国为目标,历经努力奋斗,与几代人一起,历经风雨,实现企业发展的故事。作者以企业百年发展为经,以十数名有血有肉有个性的人物为纬,织出了一幅20世纪民族企业家以深厚的家国情怀,自觉担当社会责任的奋斗图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