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这个诗的国度,一部文学史,有一大半离不开民歌。 民歌在口头流传中的变化,被现代学者视为民歌的生命过程,采集写定则被看成这一过程的终结。民歌被采集写定,就像一朵被摘下来的花,就像被制成了可以长久保存的干花,虽然离开了循环过程,不再有生长的可能,但也避免了随风飘散的命运。事实上,今人对于中国古代民歌的了解,完全是基于前代文人采集与整理出的文本。既然我们还不能沿着时光隧道返回历史空间,我们接触前代民歌就只有这一条狭路可行。 对于开掘中国民歌这座蕴藏丰富的宝库,这样一本小书的篇幅是远远不够的。本书只能选择几个断面,作一些探讨。希望能借此将这座美不胜收的艺术殿堂揭开帷幕一角,让更多的人能得窥其风姿,感染其魅力。
《中国民乐室内乐教程(现代卷)》收录当代创作及改编作品。所选作品均在历年课堂上排练过并在教学音乐会中公演过,难度适中,编制常规,适合大学课堂操作。
《流行大歌本》的主要内容包括:寂寞在歌唱;花蝴蝶;日不落;舞娘;原谅我就是这样的女生;灰色的彩虹;一个像夏天一个像秋天;最初的梦想;下一个天亮;在树上唱歌;不怕不怕;香水有毒;蝴蝶泉边;那年的情书;亲爱的你怎么不在身边;爱似水仙;下个路口见;梨花香;崇拜;会呼吸的痛;可惜不是你;宁夏;当爱在靠近等。
《王洛宾音乐地图》一书,就是以王洛宾人生及音乐中涉及到的地点为线索,将宁夏、青海、四川、甘肃、新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王洛宾“音乐之路”。 《王洛宾音乐地图》也是一本梦想之书——向所有喜欢做梦的普通人描绘了一个艺术化的大西北如果你忙于琐事,无缘远足,翻开这本书,便可跟着大师的脚步,做一次纸上之旅。
本书共搜集上世纪1901——2000年间所见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论研究论文目录二千一百余条、专题论文集和专著八十余部。可以说,此百年间公开发表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史论著述目录,绝大部分都已收录于本书。笔者为其中一百八十余篇论文和专题论文集及专撰写了内容提要。正是因为经历了这基础性的文献收集、梳理、分析、认识过程,笔者对此“百年中国”的少数民族音乐史论研究的内容、范畴、态势、进度等,即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整体认识,继而完成了一篇综论性质的近五万字长文《20世纪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创建与拓展》。 本书还转载了十余篇论文,这些论文或因是某个时期的代表性成果,或因是某种成果类型的代表性显示,或因是某地区、某民族传统音乐的阶段性成果总结,或因是至今仍可令人思考和关注的评论,故为求其原文完整和读者查阅方
巴乌演奏以其浑厚、优美的音色,浓郁、独特的民族风格给人留下美好的印象。巴乌被称为“神奇的巴乌”、“会说话的乐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许多音乐爱好者希望学习、掌握这门乐器,但找不到可供学习的书籍,不知如何进行学习,有些人爱好巴乌吹奏又苦于寻不着巴乌演奏曲目。根据广大巴乌爱好者的需求,结合我自己在学习、演奏巴乌的体会和教学经验,编写了这本《巴乌自学入门与提高》。书内有文字介绍和图片,编写了练习曲,并收集了十几首巴乌独奏曲,本书内容充实、通俗易懂,希望对巴乌爱好者学习与掌握巴乌吹奏能有所帮助。
甘尚时教授是广东省高胡演奏家,又是教龄三十多年的高胡教学家。他以高超的高胡演奏技术,坚实、圆润、透明的高胡音色与处理乐曲的不同演绎艺术方法,录制了大量卡带、唱片、CD,得到了广大的专业人士和业余音乐爱好者的喜爱和收藏。他在教学工作中,把的乐曲编成教材,把表演广东音乐特有风格的指法等演奏技法,用各式符号、注释固定起来,使学生学习有顺序,掌握风格有依据,课外自习更方便,大大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信心,加快学习速度。这样就使高胡教学规范化,科学化,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王洛宾音乐地图》一书,就是以王洛宾人生及音乐中涉及到的地点为线索,将宁夏、青海、四川、甘肃、新疆串联起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王洛宾“音乐之路”。 《王洛宾音乐地图》也是一本梦想之书——向所有喜欢做梦的普通人描绘了一个艺术化的大西北如果你忙于琐事,无缘远足,翻开这本书,便可跟着大师的脚步,做一次纸上之旅。
《竹笛入门教与学》是一本专门教你怎样吹奏笛子的大众音乐书。作者高怀英、秦俭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经验和演奏实践,从教与学两个不同的角度,系统地讲授了笛子的吹奏技巧及相关乐理知识,并配有大量的练习曲和经典独奏曲,以指导帮助初学者快好地掌握基本功。《竹笛入门教与学》教学安排新颖独特,技法讲解科学实用,是广大笛子爱好者的入门好教材。
芝达林编著的这部《中国北方民歌合唱曲集》取材广泛,挑选了长江以北的脍炙人口且具有艺术性、思想性、适于合唱形式来演唱的23首民歌,其中山西民歌9首,少数民族民歌7首(包括塔吉克族、鄂尔多斯族、鄂伦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