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作为中国传统乐器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地位崇高,曾响彻古人的生活和内心。一张琴可以诉说无数美妙绝伦的故事。《古琴丛谈》从古琴的制作谈起,说到琴音的品质特色、弹琴的讲究,说到伯牙和子期 高山流水遇知音 、嵇康与《广陵散》、范仲淹和《履霜操》;论及弹琴的讲究,琴的指法、题材、打谱以及琴曲的音乐特征。又以陶渊明与无弦琴为引,论说当代古琴大家管平湖先生、刘景韶先生、成公亮先生的品行修养、风格气质;还对早期琴曲与晚近琴曲的手法差异进行了比较,对古琴的现代传承提出了自己的观点。全书由古琴而深入古琴文化,深入中国古代琴人、文人的日常生活与精神世界,以中国传统文化各个向度的共振,传达古琴与天地精神相往来的一种高旷。
本书为人文社科研究规划基金项目《音乐口述史语境下的浙东四明南词研究》(项目批准号:22YJA760070)最终成果。 四明南词 因浙东四明山得名,亦称 宁波文书 ,曲调典雅,词藻华丽,是我国众多曲艺中别具江南特色与海洋风情的一种传统说唱音乐。本书立足地域,从音乐口述史语境切入,采录四明南词非遗传承人陈祥源等十余位代表性艺人口述记忆,展示他们的学艺过程、表演经历、心路历程等,还原300多年来四明南词的音乐特征、历史变迁和生存状态。并以南词老艺人口述史为中轴和线索,与现有文献资料相印证,追溯四明南词的地域背景与历史渊源,探讨南词典雅的唱腔曲调和支声复调的伴奏特色,分析文本说表的叙事艺术与诗化的词章审美,进而考察作品的江南文化特色与鲜明海洋风情,最后对南词传承谱系、濒危现状和赋能保护做出论述。
本文为一部系统研究“箜篌”的学术专著,以1996年之后新疆出土的且末箜篌、鄯善箜篌、和田箜篌、塔县箜篌等十余件箜篌实物和中国境内现存的200余幅箜篌图像为切入点,与古代箜篌文献相佐证,对箜篌这件古老乐器的出现、发展、传播、消亡及多元文化构成作深入、详实的探究。并对可与中国古代箜篌构成传承、对比关系的国外巴泽雷克古代竖琴、蒙古箜篌、缅甸弯琴及国内的现代箜篌等相近(似)乐器做一定文字的比较说明。书中所涉图文材料多为本人实地、实物测量、摄绘,具有原创性和首发意义。
这是一部完整辑录民歌40年发展流变的百科全书式完全档案,全书由被誉为 民歌之母 的陶晓清统筹制作,图文并茂地记录了这场深刻影响了华语流行音乐未来走向的民歌运动的起源与发展,既再现了一代年轻人创作 自己的歌 的青春现场,又承载着历代民歌迷关于民歌记忆的珍贵符号,像一个可穿越时空的秘密宝盒,值得典藏。 书中囊括了近百张经典唱片的详细介绍与逾百位音乐人的幕后起底,讲述了很多熟悉的歌曲背后的隐秘故事,如李宗盛创作的*首歌是什么?《橄榄树》的诞生经历了怎样的故事?《龙的传人》歌词有哪些改动?等等。更有20世纪70年代台北市民歌西餐厅地图与40年来69场重要演唱会的全记录。另附有近500张复古照片、文件、手稿等珍贵史料与45首经典歌曲,全方位还原民歌运动40年来的发展图景。
汉传佛教梵呗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本书系上海市科研创新计划“冷门绝学”项目第二期资助项目,隶属汉传佛教三大腔系梵呗研究系列丛书,该系列已出版图书有《宝华山隆昌寺律腔梵呗》。
广东汉乐被誉为 中国古代音乐活化石 ,是目前保存*为完整的古中原汉民族音乐文化,于2006年入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本书阐述广东汉乐的产生与发展,解读其器乐以及表现形态,赏析新编广东汉乐名曲,介绍名家及传承人,介绍五线谱、简谱与工尺谱用字、谱例之异同。全书结合MPR技术鲜活展示广东汉乐的艺术特点,为其在新时代的保护与传承提供参考。
山歌是福建客家人的声音标志,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既具有记录民系生活和发展过程的作用,又具艺术表达职能,对其进行研究意义不言而喻。本书即以福建客家山歌为研究对象,进行多方分析。书的主体是各式分析,附录收录大量山歌原本。
唐抄古琴文献二种《碣石调幽兰》《琴用指法》首次合璧,全彩原大,正式出版。《碣石调幽兰》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曲谱,也是现存专享的“文字谱”实物,在中国古代音乐目前具有无可取代的地位,《琴用指法》是现存最早的古琴指法汇编,吉光片羽,弥足珍贵。两种手卷均保存于日本博物馆,此次正式引进出版,以原色原大、高清影印的形式,呈现古卷原貌。特邀古琴名宿吴文光先生主编。不仅极具收藏、欣赏价值,亦为当代琴家提供更多探究古法的线索,也为书法家提供一种新的珍贵唐人法帖。《碣石调幽兰》的写经体书法特质十分典型,取法王羲之,飘若浮云、矫若惊龙。《琴用指法》书法朴拙瘦劲,格调高古,颇传唐人篆法妙意与《碣石调幽兰》各具千秋。
这套绘本专为3-8岁儿童研发,全套共6个主题,6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2-3本书、若干教具和小乐器,每个盒子均为教师提供详细授课教案)。150课时(40分钟/课/周,50课时/年,3年左右学完),每个盒子学时半年/一学期,标准化教学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儿童。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民族乐器(智能古筝)为载体,用故事、歌唱、乐器玩奏、绘画、手工、游戏、律动、音乐剧等多种课堂形式,全方位开发儿童音乐能力。配有全套数字化智能教学系统,可零基础快速培养师资。教程中的故事、歌曲、曲谱均有二维码,家长可选择下载APP扫描,听故事、唱歌曲、看视频,与智能古筝交互弹奏,建立家庭音乐氛围。视听丰富、操作便捷,是一套亲子启蒙、学校教学均可使用的中国特色智能音乐教育产品。《最美中国节》这个盒子中有两本书,通过生动有
这套绘本专为3-8岁儿童研发,全套共6个主题,6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2-3本书、若干教具和小乐器,每个盒子均为教师提供详细授课教案)。150课时(40分钟/课/周,50课时/年,3年左右学完),每个盒子学时半年/一学期,标准化教学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儿童。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民族乐器(智能古筝)为载体,用故事、歌唱、乐器玩奏、绘画、手工、游戏、律动、音乐剧等多种课堂形式,全方位开发儿童音乐能力。配有全套数字化智能教学系统,可零基础快速培养师资。教程中的故事、歌曲、曲谱均有二维码,家长可选择下载APP扫描,听故事、唱歌曲、看视频,与智能古筝交互弹奏,建立家庭音乐氛围。视听丰富、操作便捷,是一套亲子启蒙、学校教学均可使用的中国特色智能音乐教育产品。《最美中国节》这个盒子中有两本书,通过生动有
这套绘本专为3-8岁儿童研发,全套共6个主题,6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2-3本书、若干教具和小乐器,每个盒子均为教师提供详细授课教案)。150课时(40分钟/课/周,50课时/年,3年左右学完),每个盒子学时半年/一学期,标准化教学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儿童。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民族乐器(智能古筝)为载体,用故事、歌唱、乐器玩奏、绘画、手工、游戏、律动、音乐剧等多种课堂形式,全方位开发儿童音乐能力。配有全套数字化智能教学系统,可零基础快速培养师资。教程中的故事、歌曲、曲谱均有二维码,家长可选择下载APP扫描,听故事、唱歌曲、看视频,与智能古筝交互弹奏,建立家庭音乐氛围。视听丰富、操作便捷,是一套亲子启蒙、学校教学均可使用的中国特色智能音乐教育产品。《最美中国节》这个盒子中有两本书,通过生动有
这套绘本专为3-8岁儿童研发,全套共6个主题,6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2-3本书、若干教具和小乐器,每个盒子均为教师提供详细授课教案)。150课时(40分钟/课/周,50课时/年,3年左右学完),每个盒子学时半年/一学期,标准化教学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儿童。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民族乐器(智能古筝)为载体,用故事、歌唱、乐器玩奏、绘画、手工、游戏、律动、音乐剧等多种课堂形式,全方位开发儿童音乐能力。配有全套数字化智能教学系统,可零基础快速培养师资。教程中的故事、歌曲、曲谱均有二维码,家长可选择下载APP扫描,听故事、唱歌曲、看视频,与智能古筝交互弹奏,建立家庭音乐氛围。视听丰富、操作便捷,是一套亲子启蒙、学校教学均可使用的中国特色智能音乐教育产品。《最美中国节》这个盒子中有两本书,通过生动有
这套绘本专为3-8岁儿童研发,全套共6个主题,6个盒子(每个盒子中有2-3本书、若干教具和小乐器,每个盒子均为教师提供详细授课教案)。150课时(40分钟/课/周,50课时/年,3年左右学完),每个盒子学时半年/一学期,标准化教学内容,适用于幼儿园、小学低年级儿童。内容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内核,民族乐器(智能古筝)为载体,用故事、歌唱、乐器玩奏、绘画、手工、游戏、律动、音乐剧等多种课堂形式,全方位开发儿童音乐能力。配有全套数字化智能教学系统,可零基础快速培养师资。教程中的故事、歌曲、曲谱均有二维码,家长可选择下载APP扫描,听故事、唱歌曲、看视频,与智能古筝交互弹奏,建立家庭音乐氛围。视听丰富、操作便捷,是一套亲子启蒙、学校教学均可使用的中国特色智能音乐教育产品。《最美中国节》这个盒子中有两本书,通过生动有
本书是南一先生第二本古琴移植作品集。古琴移植是指将创作成熟的歌唱作品或者器乐作品,通过一定的手法改编之后,使之适合古琴的演奏。古琴移植曲不仅可以丰富音乐曲目本身的风格,还可以让大众 加容易接受古琴,喜欢上古琴。 本书共收录了18首古琴移植作品,不仅包括时下流行歌曲的古琴独奏谱,还包括琴歌类曲谱。每一首移植作品的呈现,都是通过对原曲的和声编配、指法安排、书写方式等的反复推敲与斟酌,力求 好 完善地保留原曲的味道,同时突出古琴自身的特色。书中的曲谱用简谱、减字谱混排的方式编写, 方便读者进行练习和演奏。 本书适合古琴音乐爱好者和专业学习者使用。
西安鼓乐是我国传统音乐中非常重要的音乐品种之一,是人类音乐文化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历史悠远、内容丰富、结构完整、风格独特,在我国民族音乐宝库中有着重要的历史文化价值。本书在前人研究的成果和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借鉴、吸收、梳理的同时,力求内容更加细致、系统、丰富,获得的信息更为准确,掌握的知识更为全面,是一本一部学习了解“西安鼓乐”较好的教科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