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伯特·舒曼 (Robert Schumann,1810-1856),德国著名的音乐家,自幼显露出音乐、诗歌、戏剧等多方面的才华。先学法律,但仍孜孜不倦地学音乐,以至成为当地首屈一指的钢琴家。1830正式开始了音乐家的生涯。由于急于求成,把手指练坏,转而从事音乐创作和评论。他是浪漫主义音乐成熟时期的代表之一,生性热情敏感,并且有民主主义思想。1834年创办《新音乐杂志》,对改变当时陈腐的音乐空气,促进浪漫艺术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作有许多新颖独特的钢琴名曲如《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幻想曲集》等,促进了浪漫主义音乐风格的发展。与妻子克拉拉的结合,一直被人传为美谈,并促使其创作热情空前高涨。1840年写了一百三十八首歌曲,被称为“歌曲文萃”。著名的有:歌曲集《桃金娘》、《诗人之恋》、《妇人的爱情和生活
这本民歌选集收集了美国民间流传广的二十八首民歌。这些民歌调曲优美,音乐节奏明快,歌词亲切感人、浅显易懂、富于幽默感,因此为美国人民和英语国家人民所喜闻乐见。有些歌曲也早为我国人民所熟悉。\n每首歌曲均有背景介绍,读者可以通过《美国民歌选集》这个侧面,了解美国人民在过去二百年的历史中,特别是在美国建国前后以及她在资本主义上升时期,所经历的战斗生活和遭受的挫折,尤其是美国黑人受奴役、受欺凌的悲惨境况。这些都是美国人民为摆脱压迫、争取自由的生动画卷。歌曲中还表现了男女的真挚爱情和健康的情操,以及人民怀念乡土的
本书为“青少年学音乐”系列丛书之一,内容简明、实用,适合业余培训班讲授或自学。 本书有以下特点: 1 力求做到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各课、节安排以五线谱基础知识为轴线,使学习者对五线谱中的基础乐理知识有一个完整的认识。 2 突出音乐学习的实践性。根据音乐艺术实践性很强的特点,各课、节均安排适当的练习,通过思考、书写、听音、节奏训练、视唱等实践操作,使音乐理论知识的学习与音乐实践有机结合在一起,使学习者在知识与技能上都得到提高。 3 强调内容安排由浅入深、循序渐进。 4 采用以首调唱名法为主、固定唱名法为辅的视唱曲编排体系。以适应我国普通学校和社会音乐教育的现状和要求。
正当此书即将完成之际,这位当代的(也许是世世代代的)歌唱家卡鲁索的猝然逝去,使全世界陷入了悲哀之中。这位举世闻名的、美妙而又非凡的歌喉,将永远地静默下来了。 这本著作是在他逝世前的后一些时日里奉献给他的。书中忠实地叙述了他的完善而又珍奇的歌唱。 整整十五年多的时间,我有幸和这位大艺术家交往,不仅仅是以医生的资格,而且是和他有着深切的友谊。他的歌唱对我在嗓子的问题上和在声乐艺术的探讨上经常起着引导和启发的作用。 由于细致地观察他的歌唱方法,我看到这位大师自己正确地根据自然规律,来运用他的发方法,而且我有机会试验他的设想和原理,并查明它们和我在本书内阐发的科学部分是相一致的。 我将这本著作比作一个朴素的花环,并满怀钦佩和友谊之情,将它安放在伟大艺术家的墓前。
本书由读谱基础知识、简谱视唱、听力训练等三个部分组成,重点则是简谱视唱和听力训练。本书的视唱练习是按照节奏由简到繁的顺序,本着从易到难的原则,采用了大量既体现艺术性又注重技术性的视唱曲目和专门训练音准节奏的练习曲,只要读者能在教师的指导下系统地学习,严格要求,那么短时期内提高简谱视唱水平是完全可能的。而且,书中丰富的练习资料,对于一般的音乐教师也是有利而无弊的。 简谱作为一种简便的记谱法,在我国已有百年左右的历史。由于它简单、易懂,长期以来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欢迎和喜爱,无论是专业音乐工作者还是业余音乐爱好者,至今都把简谱作为常用的、最为普及的记谱法。而且,在高等艺术院校、师范院校音乐专业的入学考试中,简谱视唱练耳占有重要的地位——属于必考科目之一。
本书的目的只是想对传统和声的实践作一痢要的概述,其中不涉及任何以更高深的音乐理论为基础的技术。同时,本书在另一方面也有它的局限性:它的提供的材料虽然全都是那些遵循传统方法的作曲家们每天都使用的材料,但《传统和声学》上卷却并没有特别强调专门发展作曲的练习。本书提供了这样的材料。各种各样的曲子。和声材料和《传统和声学》上卷中所使用的相同。本卷给学生作了许多提示,这将引导他远远地超过仅仅求得技术熟练这个初步的境地。
掌握读谱首先要掌握节奏,本教程采用一种法国式的节奏训练法,由简单到复杂,把节奏训练分散在本教程前半部,至第二十七课作一总结。这种训练是很有效的,希望学生加以重视。每条练习都要先用此法学习一两遍,然后再唱出唱名和音高。音乐中的节奏训练相当于绘画中的轮廓线,准确地描好轮廓线,然后敷上彩色,分两步进行看起来好象更繁琐,实际上更容易取得可靠的效果。 教程中用了一些二部合唱,这对于提高学生视唱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和声感受和合唱技术都有一定的好处。可使男女生分坐于课室的两边,轮流分唱各个声部,然后合唱。 练习中所用的表情记号与术语,以及速度标志等,都是乐谱中不可少的组成部分,必须一律受到重视而加以表达。 *颁布的教学大纲规定视唱以固定唱名法为主,兼顾首调唱名法。本教程就是遵照这个精神编
本总谱可供电声乐队在记谱编曲时使用。书中详细介绍了鼓谱常用记号,吉他六线谱常用记号,以及基本的速度,基本力度以及电声乐器的音域等等资料。
从材料的性质方百讲,甚至简明扼要的教学方法,也必须大体上遵循音乐写作的历史发展过程,正如不受教本规则束缚进行自由作曲的实路一样。本书的确至少可以达至这样的一个范围:应用简单和弦材料的习题相当于早期的作曲技术,当学生掌握了更多的和弦、和声进行和调性关系时,便接近于近数十年的音乐写作了。因为我们的习题基本上既不是以历史为目的,也不是以风格化为目的,所以本书习题的编排与16000至19000年间作曲的演变大致相符合也就完全够子。
军歌是豪迈的、嘹亮的,在歌声中我们听到了成功背后的付出,听出了保家卫国的豪迈,听出了无言的深情。《为了谁》、《军中绿花》、《当兵的人》、《我的老班长》、《我是一个兵》、《难忘曾是你的兵》……当这高亢嘹亮的歌声响起,让我们一起向这些最可爱的人致敬。
民间歌曲在它产生、流传和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三类体裁;劳动号子、山歌和小调。各种体裁的民间歌曲,以其丰富生动的语言,鲜明突出的艺术特点,五彩缤纷的艺术风格,广泛而深刻地反映着社会生活。它流传于人民群众的口头,世代传唱,深深扎根在人民生活的沃土中。 我们首先必须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的密切关系,学习 民间歌曲如何从表现内容的需要出发,运用形象 思维来塑造深刻、动人的音乐形象。再就是,要掌握各种不同体裁民间歌曲的基本特征,熟悉民间歌曲在音乐上的地区、民族特色。掌握民歌的体裁特征,是学习民间歌曲所必须具备的重要基础知识,也是本书论述和介绍的一个重点。关于地区、民族特色问题,这是在民歌的长期发展过程中因史地形成的艺术现象,它直接体现在一个地区、民族的部分具有代表性的民歌曲目中。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