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兰克林经济论文选集》共有5篇文章。 《试论纸币的性质和必要性》,是他于1729年发表的篇经济论文。此外,另外四篇论文分别为《关于人类增长的观察报告》、《关于美洲纸币的评论与事实》、《关于国民财富有待研究的几个问题》、《贸易原理》。
在《掌控大趋势(如何正确认识掌控这个变化的世界)(精)》中,作者多丽丝·奈斯比特、约翰·奈斯比特从新的世界秩序和贸易秩序形成、前沿科技的发展、应对教育挑战、掌控大众传播、摆脱思维惯性等角度曲丝剥茧,系统而深刻地解读了这个世界的现在与未来。 对于优选未来发展变局的判断,作者认为,未来几十年时间里,单一的大趋势将转变成系统的、整体的、优选性的变革——政治意义上的、经济意义上的、社会意义上的以及规则和程序意义上的。
《比较》是为读者提供一个有关比较制度分析的学术性平台。《比较》站在理论前沿,根据中国经济改革中遇到的重大问题,有选择地介绍别国的经验和教训、转轨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以及比较研究领域的发展,同时,有针对性地介绍外学术理论界对中国经济改革的方案设计、政策建议和评论。
本书从经济史学的角度介绍了资本在其进化的过程中,所涉及的社会背景、基础理论、研究进展和关键历史事件,旨在为读者提供解资本及其进化过程所必须的知识。本书涵盖五个主题:商品的起源与进化;货币的进化与职能;货币转化为资本与相关理论研究的进展;资本的职能与运用;国家资本的博弈。本书希望通过对资本进化历史深入浅出的介绍和论述,使读者在透彻地理解资本进化历史的同时,能够对资本进行更深入的思考。既为广大读者提供理论和经验的参考;也可使公众全面了解充分合理利用资本这一重要的经济资源的重要性。从这个角度讲,本书不仅具有的实践指导意义,也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我们呈献给读者的这套丛书,汇集了百余名中外专家学者在“天则双周学术论坛”上所做的学术报告和讲演。 北京天则经济研究所成立于1993年7月26日,是一家非政府、非盈利的公众机构和民间研究组织。天则所成立不久,就创办了“天则双周学术论坛”,每两个星期定期举办一次学术讨论,到2002年底,已经举行了231期。本丛书中收入的论文,就是从这231期中精选出来的。 创办“天则双周学术论坛”的初衷,是要为学界搭建一个相互交流的平台,提供一个自由讨论的空间,使大家在这里可以无拘无束地发表意见,交流自己的研究成果,进而形成一种自由的学术氛围,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体系和学术规范,提升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和实践的水平。经过近十年的实践,可以说基本实现了原来的设想,“天则双周学术论坛”已经成为一个享誉外的学术品牌。
人口过快增长、资源耗竭、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等不可持续发展问题在当代世界特别是发展中国家越来越突出。本书以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发展为背景,对可持续发展作经济学分析。与解决资源有效配置的一般经济学不同,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是要解决资源的代际有效配置。根据本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本书从经济理论和经济政策的角度分析了发展中国家面临的发展任务和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及可持续发展的指标体系;分析了人口、自然资源、生态和环境等可持续发展系统;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对产业结构、区域发展、技术进步和人力资源开发等提出的要求;分析了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和调节机制等。本书为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战略和经济政策提供了理论根据。
张五常无疑是经济学里学以致用的典范。不过,他也许走得更远一在以理论解释世界的过程里坚持改进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从这一点看,教授应该是走“用以致学”路线的人。他永远集中于理解一个经济制度为什么会那样运作,而不是以一个经济制度应该怎样为出发点,及怎样可以达到这运作。在分析制度的操作时,他以敏锐的事实观察来支持他的论证,他的作品具细节,有悟性,照亮着他研讨的问题。 本书立论新颖,取材翔实,言前人之所未言,成为现代合约经济学的开山之作,从而奠定了张五常作为现代新制度经济学领军人物之一的地位。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已成为社会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和标志。 创新是一种系统现象。熊彼特式创新从“创新规则”的角度,打开“创新”这一黑箱。本书以熊彼特式创新为研究对象,进行概念分析、理论研究、延伸讨论。
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1883-1950年)是20世纪推崇的经济学家之一,他在经济学史上的地位与亚当·斯密、马歇尔、凯成斯等宗师同列。 熊彼特的理论是经济学的重要遗产,他首先提出“创新”学说,不但是知识经济的先驱者,其思想更是21世纪的主流思潮,到今天仍默默地支配着人心。 过去大家对于熊彼特的生平及其经历所知有限,近年来,讨论熊彼特的著作日益增加。本书是熊彼特的门生,同时也是中国台湾重量级的经济学者施建生教授,遍览熊彼特的著作以及相关资料,深入浅出地叙说熊彼特的一生及其思想,并详细解析其生平所有的重要著作。想了解熊彼特其人其事及他所提出的重要经济理论,本书将是您的选择。
行为经济学是近年新兴起的经济学分支,是继新制度经济学之后进一步将经济理论分析由讲台推向现实的一个经济学流派,其特点是把行为科学与经济学结合起来,用人的心理因素解释经济现象,并对传统经济人假设提出挑战。 本书将行为科学中需要理论和传统经济学结合起来,力图运用需要理论的基本观点以及作者对需要理论新的见解,系统地解读传统西方经济学的主要概念和主要内容。有助于从事行为科学研究的人员、经济管理工作的实践者和理论研究者从人的基本天性角度来理解经济学基本概念和观点,从而具有参考价值;尤其对于从事行为科学与经济学交叉研究的人员,本书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