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太新和苏金玉编著的《漕运史话》研究的对象为中国古代漕运史。内容包括:中国古代漕运出现的原因、发展过程、历代王朝漕运概况;封建政府对经济区的建设,以及经济区人民为发展经济,保证漕粮提供所作出的努力;历代王朝为保证运道的畅通,所进行的治水凿河的活动。同时,还向读者揭示:漕运的出现和发展对中国封建社会经济所带来的巨大影响,以及对巩固国防、稳定社会秩序所作出的贡献。本书内容丰富,资料翔实,既可以满足一般读者的需要,又能使有志于从事漕运研究者获益,从而使此书成为广大读者的益友。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47年由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分别论述了三代、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个时代的劝农考证,是难得的参考文献,对于研究各历史时期政治制度与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47年由正中书局出版。全书分为九章,分别论述了三代、两汉、魏晋、隋唐、宋、元、明、清个时代的劝农考证,是难得的参考文献,对于研究各历史时期政治制度与
本书以作者自己在华尔街的耳闻目睹和许多亲身经历,用鲜活的语言,史料翔实地再现了自1857年开始到1907年发生的历次恐慌的真实情况,并披露了的黑色星期五的史实本末,揭开了对于华尔街的发展和转型极其重要的历次重大垄断案的内幕。在书中,将华尔街的风云人物的生平及他们的得失沉浮穿插其间,是一条贯穿全书的主线。本书所讲述的华尔街的发展历程,从问题重重到走向自律有序发展,对中国的金融资本市场发展有很大的启示。
2000年前,西方有强大的罗马帝国,东方有繁荣的大汉王朝。在随后的岁月里,它们先后走向衰落。500年前,西方发生文艺复兴,历经科学革命、启蒙运动和工业革命等,实现复兴。500年后,东方现代化浪潮汹涌,经济发展举世瞩目,复兴之路依稀可辨。21世纪,东方能否复兴?中国能否强盛? 本书从三个方面来回答这个问题。其一,东方复兴的时代背景——世界发展的9个事实和20个趋势,描绘了人类文明的发展坐标。其二,东方复兴的思想基础——世界现代化的9种理论,阐述了世界现代化的一般理论。其三,东方复兴的战略选择——现代化的三条道路:奋勇争先的第二次现代化、积极跟踪的追赶现代化、迎头赶上的综合现代化。本书可供关心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人士参考。
2007年10月,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了我主编的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国经济思想史》。教材出版后,被多所大学用作本科生和研究生教材。 在使用一段时间后,我们收集了学界的意见和建议,组织原班编撰人员对教材作了修订,使理论更准确,资料更翔实,体例更精炼,信息更丰富。我们认为,一部规划教材,应该在使用几年后作一次修订,以期质量能动态臻进,使教学效果更好。
从1978年到2004年,中国的经济改革已经走过26年的历程。26年来,中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一步步走向市场经济。 本书以中国经济改革26年来的理论变迁为线索,并结合改革实践全面系统地回顾了26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历程,再现了革改革进程中两种思想的激烈交锋和改革实践的艰辛曲折。 26年来的中国经济改革,是以市场化为取向的。期间虽然经历了1989年前后的反复,但经邓小平力挽狂澜,以1992年南巡讲话为樗,市场化的改革方向重新得到确立。中共十五大和十六大更是在所有制理论和产权理论上取得重大突破。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获得完善。改革理论的创新直接反映到政策决策和改革实践中,在改革的推动下,26年来,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高速发展,创造了瓣的东方奇迹。 本书兼顾理论创新和改革实践的两个层面,在回顾改革历程的同
广州口岸古有天子南库之称,清前期实行广州一口对外通商制度,更显示了广州口岸的地位。本书关注这一特定时空中的中国海洋社会经济史,突破了过去或是一味否定广州制度下中西贸易的成果,或是过於夸大这种成果的偏执模式,指出这一保守制度在抑制和扭曲中国海洋经济自然发展进程的同时,中西海洋经济在广州市场上的碰撞在客观上又对广东和其他地区的经济产生不同层次的推动。研究这一过程,有助於我们揭示近代中国历史命运的多种选择和最终走向的历史原因。
我们每天都在使用的货币,“钱”,或者说“纸币”似乎是“再熟悉不过”的事物了,可果真如此吗?只有1/10的人可以准确说出当前的利率;只有1%的人可以准确说出常用的借款利率和贷款利率;只有1/1000的人可以理解信用卡利率的计算公式……最耐人寻味的事:只有不到1/10000的人可以说出每天使用的各种面值纸币的图案细节。人们更多的是依靠“重量”和“手感”来判断硬币,用“声音”和“手感”来判断纸币,但最根本的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在“钱的世界”人们判断做一件事的标准是什么?答案令人吃惊——我们中只有极少数人真正去思考做某件事是否“有意义”,绝大多数人都去思考做某件事是否“有回报”。 在历史的哪一个诡异的瞬间,“有意义”被偷换成了“有回报”?大冬天光着身子,用手狠狠地拍击水面,然后哈哈大笑尽可能长时
本教材是在为我校本科学生讲授“中国经济史”课程所编写的讲义的基础上而成的,初版于2001年。由于种种原因,“初版”在内容编排、取舍,以及前后照应方面尚存在诸多不周之处,加之教材自出版以来已历时九载有余,在这段时期,学界有关中国经济史研究的学术新成果不断涌现,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我国经济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以及新中国60年经济建设的经验与教训等,有必要在教材中得到体现,为此,我们决定对这本教材进行一次修订和增补。 本次修订,对于原教材编写的指导思想和基本框架保持不变,只是在相关内容上作了调整和增补。教材的编写始终围绕中国经济现代化这一主线,采取专题概述的形式,以经济历史纵向演进的编撰方法展开叙述,目的是让学生能从中把握、领会中国经济发展、演变的基本脉络和规律。由于本教材属于“简明”性质,所
本书对美联储的历史渊源作了细致的考察。作者指出,美国联邦政府建立之初,环绕美国银行和第二银行的建立就展开了一场旷日持久的政治斗争。这实际上也是一场效率优先和公平优先的矛盾冲突。这两种金融思想一直在银行领域和货币领域展开斗争,直到威尔逊政府期间,联邦储备体系作为对这两种银行思想相协调的结果,而被建立起来。全书资料翔实,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民营银行是中国近代发展较为成功的行业,而金城银行又是民国时期一家享有盛誉的民营银行,研究金城银行的发展过程,对于人们了解中国近代民营银行具有参考价值。该书对金城银行的历史定位、金城银行建立的机遇和条件、金城银行的发展及其衰落的历史过程、金城银行与企业的关系、金城银行的存款及放款结构、金城银行工农业放款实例分析、金城银行与政府公债,以及现代化进程中的民营银行等问题做了研究和考察。
经济观察报,全国三大经济类报纸之一,是一家以中国经济动态为报道对象,充分表现新兴的、行动能力强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的纸质媒体,其在推进中国与世界的融合,为中国和会主流阶层提供更丰富的信息上面作出了贡献。
托马斯·弗里德曼的书《世界是平的吗?》是一本危险的书。它站在一个极其狭隘、肤浅的视角,看待我们这个时代的重大问题——全球化。 然而,这本书却两年不衰,且颇有影响力。全球化的概念伴随我们已经长达几个世纪,并以各种形式呈现,但是弗里德曼所展现的二十一世纪的全球化只是“公司的全球化”。 本书指出了弗里德曼所推崇的“公司全球化”漏掉了的东西,正是这些被弗里德曼的书拒之于外的因素导致了它的危险性。 有些东西需要重新思考。我们希望本书弗里德曼肤浅的全球化,引导被弗里德曼的书麻痹住的读者再次思考全球化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