筛选条件:

  • 4星以上
  • 20-30元
清空筛选条件
顾客评分:
仅五星 以上 以上 以上 以上
销售价格:
0-10元10-20元20-30元30-50元50~元以上
折扣力度:
0折-4折4折-5折5折-6折6折以上
筛选:
    • 犯罪人论 龙勃罗梭现代犯罪学开山之作
    •   ( 7539 条评论 )
    • [意]切萨雷·龙勃罗梭 /2011-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犯罪人论》被视为犯罪学的奠基之作,在现代法学体系中,《犯罪人论》将犯罪者作为一项独立的研究客体,从生物学和精神病学的角度科学理性地分析犯罪人群及其行为,力图从客观上掌握犯罪行为与犯罪者生理和精神上的关联,从而促使犯罪学这一新的学科体系产生。《犯罪人论》在西方犯罪学界久负盛名,于2000年由黄风教授翻译引进到我国出版,曾得到再版。本次由黄风教授对翻译重新修订,授权我社出版。

    • ¥29.5 ¥59 折扣:5折
    • 测谎技术教程
    •   ( 69 条评论 )
    • 郑红丽 编著 /2015-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全书共13章,第1章为“科学还是伪科学?历史的回顾”,第2章列举说明了日常生活中的说谎,第3章分析了说谎是什么?第4章说明什么是测谎技术?第5~7章进一步进行非言语行为分析、言语行为线索分析、陈述内容分析技术,第8章提出了仪器测谎——Polygraph,第9章进一步说明Polygraph测谎的实施,第10、11章阐述了提问技术和评图技术,第12章说明了测谎结论的证据可采性,第13章专门阐述认知神经科学测谎。

    • ¥25.4 ¥36 折扣:7.1折
    • 危害食品安全犯罪程序精要与证据研究
    •   ( 84 条评论 )
    • 刘仁琦舒洪水姚剑 /2016-04-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作者面对严峻的食品安全形势,探讨了我国食品安全刑事立法的发展历程,并在描绘这一从宽泛到严苛、从粗疏到科学的立法历程中,分析了我国危害食品安全的诉讼程序、侦查技术与侦查方法,尤其针对食品安全涉案证据取证的独特困境,提出完善证据的转化和行刑衔接机制和食品安全犯罪司法鉴定的完善措施、对食品安全的监管措施与渠道、食品安全犯罪的推定与司法认知、证据的审查与证明标准等,从而从程序上探讨了如何既要及时而有效地惩处食品安全犯罪,又保证准确认定涉案人员刑罚、保障涉案人员的人权等问题。为我国在当前形势下有效保障食品安全进行了有益探索。并引用了我国食品行业发展过程中出现实际案例,结合多国食品工业发展过程中的学说理念与立法实践,具有较高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 ¥28.8 ¥40 折扣:7.2折
    • 仇恨犯罪——刑法与身份政治
    •   ( 79 条评论 )
    • (美)雅各布,(美)波特 著,王秀梅 译 /2010-10-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联邦政府以及大多数州仇恨犯罪法的出台并非因为刑法在这方面尚付阙如,或者因为一些骇人听闻的罪犯不能依照现有法律充分受到起诉和处罚。刑法的缺失或者不当的宽缓并不是令美国政府头疼的一个问题,执法人员当然拥有起诉那些实施杀人、强奸、伤害或其他犯罪的恰当方法,无论这些犯罪是否以偏见为动机。20世纪90年代初期,法学家们开始使用“仇恨犯罪”和“偏见犯罪”的术语。 作者通过追溯仇恨犯罪的起源、界定仇恨犯罪的定义及对仇恨犯罪立法价值的分析,对仇恨犯罪的泛滥展开了社会属性、政治属性及其正当性的解释。在进一步分析仇恨犯罪法执行、仇恨犯罪与宪法、仇恨犯罪与身份政治的冲突与碰撞后,作者指出,刑法及其执行在创造一个更加宽容的和谐社会中发挥的作用非常有限。建立一个更加和谐的社

    • ¥22.9 ¥29 折扣:7.9折
    • 犯罪构成的解构与结构
    •   ( 16 条评论 )
    • 李洁 等 /2010-05-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是从解构犯罪构成入手,意在结构犯罪构成,围绕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体系的构建问题展开讨论的刑法学著作。全书包括两部分内容:一部分内容是通过解构各种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寻求这些体系间的共通之处;另一部分内容是通过犯罪构成理论体系构建价值前提,来评判各种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并为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构建进行路径设计。 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精辟的论述,成为对犯罪构成理论体系进行深入精准研究之不可多得的学术力作,适合刑法学专业学生和学者深度阅读使用。

    • ¥22.1 ¥28 折扣:7.9折
    • 成年人犯罪动机新论
    •   ( 15 条评论 )
    • 郑莉芳 著 /2011-03-01/ 知识产权出版社
    • 成年人犯罪是一个涉及刑法学、犯罪学的问题。成年人犯罪动机的生成、冲突与外化也是个心理学问题。本书运用认知心理学理论对成年人犯罪动机规律进行解构,为实现预防和控制犯罪提供新的、体统性理论基础;并且,尝试跨越学科视野的樊篱,以毕生发展观的新视角进行阐释,主张将犯罪防控提前至犯罪动机的识别与外化阻断阶段。 读者对象:刑法学、犯罪学、心理学领域的高校师生,刑事犯罪防控实务工作人员,以及普通大众。

    • ¥22.1 ¥28 折扣:7.9折
    • 犯罪心理学
    •   ( 5 条评论 )
    • 张晓真 主编 /2005-08-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犯罪心理学》一书,是为适应高等职业警官院校的刑事侦查和治安管理等专业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专业基础课教材。 本书以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指导,吸收犯罪科学的研究成果,运用心理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研究和探索犯罪人的心理、行为特征和规律。在编写过程中,作者力求做到博采众长,突出重点,简明通俗,及时反映犯罪心理学研究领域的*发展,并对国内外学者的研究成果和学术观点进行客观准确的介绍。遵循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根据警官职业院校学生的学习及专业特点,本书增加了心理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内容,以便为犯罪心理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结合我国当前的犯罪心理学的理论架构,在阐述犯罪心理的形成发展变化的基本理论和一般规律的同时,重点分析了各种不同类型的犯罪心理和特征,以及

    • ¥20.3 ¥27 折扣:7.5折
    • 转型中国:农村弱势群体犯罪问题透析
    •   ( 49 条评论 )
    • 陈鹏忠 著 /2010-06-01/ 浙江大学出版社
    • 本研究重点探讨经济不平等对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犯罪产生的影响,试图回答的问题有:经济不平等对农村犯罪具有何种影响?如何预防和控制我国农村低收入人群和贫困群体犯罪高发的趋势?农村犯罪发生的经济影响因素有哪些?如何制定社会转型时期的农村犯罪预防控制政策?等等。

    • ¥21.6 ¥38 折扣:5.7折
    • 犯罪实行行为着手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文丛8)--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文丛
    •   ( 13 条评论 )
    • 钱叶六 著 /2009-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中外刑法中,作为未遂犯基本要件之一的“实行的着手”问题,系事关行为人的行为可罚性有无或刑事责任轻重的基础性理论问题和重要实践问题,一直都是中外刑法学者们智能燃烧的焦点之一。本书立足于客观主义的刑法基本立场,采用比较研究、理论联系实际、思辨分析以及规范分析等多种研究方法,主要对实行行为基本理论、实行的着手的意义及其评析、着手认定标准中的现实危险的判断、特殊类型犯罪的着手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研讨和有益的探索,具有较高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 ¥22.1 ¥28 折扣:7.9折
    • 犯罪心理学
    •   ( 97 条评论 )
    • 张保平 等编著 /2011-03-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从本书的版算起到现在已经15年过去了。这15年,正是世纪交替的15年,也是中国社会快速转型的15年。这一转型的过程当然还没有结束,但这一转型对人们心理和生活方式的冲击,对社会稳定机制的考验却是如何评价也不过分。社会的快速发展几乎在任何一个领域都留下了印记。作为社会现象表征之一的犯罪问题,也折射着社会发展的轨迹。就像阳光并非总是那么明媚,也会带来阴影,经济发展、社会转型过程也伴随着某些丑恶现象的孳生、变异。犯罪问题虽然不是新问题,但人们对犯罪孳生的原理、机制远没有搞清楚。犯罪问题在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变异更是以令人唏嘘的速度和方式发生着。

    • ¥22.1 ¥28 折扣:7.9折
    • 未成年人犯罪的理论与司法实践
    •   ( 82 条评论 )
    • 顾军 主编 /2010-12-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是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组织编写的针对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例分析类著作,从司法实务线的视角,由资深办案人员精选检察院近年来的典型案例进行精辟分析。本书由多篇文章组成,既有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偏重于学术方面的理论分析,又有关于此类犯罪案件的实务内容,每篇文章以基本案情、分歧意见、评析意见和处理结果为主线进行精准分析与探讨。本书专注于未成年人犯罪,将理论与实务有机结合在一起,既是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检察院多年工作的体现,又可弥补我国法学教育领域缺乏手实务案例的不足,并具有显著而深刻的社会意义。

    • ¥30 ¥38 折扣:7.9折
    • 罪·恶
    •   ( 344 条评论 )
    • 白建军 /2015-03-0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作者在北京大学开设犯罪通论公选课的基础上,经过十余年的精心编排,编写的这本通俗读物。作者通过犯罪行为、犯罪人、犯罪心理、犯罪规律、量刑等各个方面对犯罪和刑罚问题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解说,设计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对于非法学专业学生了解犯罪与刑法有重要作用。

    • ¥26.2 ¥35 折扣:7.5折
    • 挪用犯的理论与实践探索
    •   ( 7 条评论 )
    • 罗猛 著 /2010-06-01/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本文是对刑法中与挪用有关的犯罪进行的系统化、类型化的研究,采用了历史的、比较的、实证分析等方法,紧紧抓住挪用犯的挪用实行行为,在对挪用犯的法律沿革,挪用行为特征、本质以及挪用行为的一般性问题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对挪用犯中各罪存在的疑难问题进行了分析论证,后,从主客观相统一原则出发,对挪用犯的未遂、共犯以及罪数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

    • ¥20 ¥25 折扣:8折
    • 犯罪心理学(第二版)
    •   ( 260 条评论 )
    • 罗大华 主编 /2007-09-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犯罪心理学》是由著名心理学家罗大华教授担任主编。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犯罪心理学方面理论和实践的*发展成果。本书在内容和形式上都考虑到了远程教育目标读者的实际情况,不仅文字深入浅出,而且在每篇文章正文前都以"重点掌握、一般掌握、了解"等层次明确知识点的重要性程度,并随时标注文中的注意事项和相关知识,还将每章内容以归纳要点和图表的方式进行总结,非常适合读者阅读和自学。

    • ¥28.7 ¥33 折扣:8.7折
    • 犯罪被害人及其补偿立法
    •   ( 13 条评论 )
    • 赵可 主编 /2009-01-01/ 群众出版社
    • 本书共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围绕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中所涉及的暴力犯罪的被害人问题进行了论述。因为根据各国立法的状况,国家补偿对象重点是暴力犯罪的被害人。认识这类被害人的特点和被害后果的严重性,对于补偿立法具有重要作用。同时该篇把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问题提到维护社会稳定和和谐社会建设的高度来认识,这就把犯罪被害人问题同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下篇重点论述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有关犯罪被害人补偿立法的现状以及对我国被害人补偿立法的初步设想,内容包括:国家赔偿、犯罪人对被害人的损害赔偿以及犯罪被害人的国家补偿等;一些国家和地区补偿立法简介、我国犯罪被害人国家补偿立法的具体设想与被害人社会援助和社会救助问题。后,将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犯罪被害人补偿法作为附录,以供研究和

    • ¥24.1 ¥30 折扣:8折
    • 普通诈骗罪研究
    •   ( 159 条评论 )
    • 游涛著 /2012-01-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中国人民大学刑法学博士文丛(17):普通诈骗罪研究》围绕普通诈骗罪展开,除阐述选题理由、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的引论部分以外,全书共分五章。章从历史和域外两个角度,粗略梳理了我国从古至今关于诈骗罪的立法沿革,剖析了两大法系55个国家和地区关于诈骗罪的立法规范。第二章至第四章,立足于我国立法和审判实践,以中外刑法理论为指导,结合民法相关理论,论证了我国刑法规范之诈骗罪各构成要素应然内涵,提出了法益的实质违法性的判断应该是以社会规范说为基础的法益侵害说,探讨了虚拟财产的属性、对于诈骗罪既未遂的影响以及价值评判标准,并从行为人的角度研究了诈骗罪的手段行为、行为目的和主观方面等内容,从被害人角度研究了诈骗罪中受骗者的范围、错误认识、处分行为和财产损失的内容及认定等内容。在此基础上,第

    • ¥27.6 ¥35 折扣:7.9折
    • 犯罪心理学(修订四版)
    •   ( 1 条评论 )
    • 罗大华 主编 /2007-02-01/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 本书是经司法部法学教材编辑部审定的高等政法院校规划教材,于1997年出版后,各政法院校和大学法律系、法学院广泛采用,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与此同时,广大读者也对本教材提出了许多宝贵的建议。根据读者的意见,我们于1999年和2003年两次作了部分修订。由于近年来社会犯罪类型和与犯罪作斗争形势的发展变化,也由于新的研究成果不断出现,亟待对原有的教材做一些补充和修正,我们于近日再次对《犯罪心理学》教材作了修订,出版了2007年修订本。借修订本出版之机,我们也同时改正了原教材中由于校对不细和撰写疏漏所造成的一些瑕疵。 原教材为16章,为了较深入地研究刑罚惩罚的社会心理效应和对治理犯罪的功效,新增设了一章“刑罚心理”;同时,将“罪犯心理矫治”纳入犯罪心理学的视野,作为特殊预防的重要组成部分。

    • ¥26.2 ¥34 折扣:7.7折
    • 死刑密码:以十个死刑犯为视角
    •   ( 137 条评论 )
    • 熊红文 著 /2009-11-01/ 法律出版社
    • 本书作者从事死刑公诉十余年,和数十名死刑犯有过近距离接触。作者以亲自公诉的十个死刑犯的详细描述为依托,夹叙夹议,反映了作者对我国死刑问题的研精覃思。 本书以十个死刑犯的后遗言为视点,透过死刑犯的内心世界看死刑,以独特的视角试图打开我国死刑的密码,引导我国民众死刑观念的潜移默化,从而加快推进我国废除死刑的历史进程。

    • ¥25.2 ¥32 折扣:7.9折
    • 毒品犯罪争议问题研究
    •   ( 30 条评论 )
    • 张洪成 著 /2011-12-01/ 法律出版社
    • 为了贯彻国家对毒品犯罪严厉打击的刑事政策,甚至在行为人仅仅意识到其运输、携带、持有的“是”或者“可能是”违禁品,而客观上其运输、携带、持有的是毒品,即可构成相应的毒品犯罪,因为漠视或者有适当的怀疑该物品是违禁品,包括是毒品,仍然实施运输、携带、持有的行为就表明了行为人对于法规范的漠视态度,怀疑可能是毒品的形态则反映了行为人主观上存在“恶性”,其对行为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持放任的心态,也就是说,嫌疑人有危害社会的概括故意。

    • ¥23.8 ¥28 折扣:8.5折
    • 新修罪名诠解:《刑法修正案(七)》深度解读与实务
    •   ( 8 条评论 )
    • 葛磊 著 /2009-05-01/ 中国法治出版社
    • 《刑法修正案(七)》对刑法分则罪刑结构的调整,总体上符合公正、谦抑、人道三大价值目标,在多个方面体现了立法理念、立法技术的进步。本书在揭示新增及修订的各项罪名的具体含义、评述修正的背景及缘由的基础上,对各项具体罪名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全方位解读。同时对于司法实践中需要注意的罪与非罪、此罪彼罪、一罪数罪等问题展开详尽的说明,并辅以相关的典型案例加以分析点评,对于理论研究和司法实践都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 ¥20.1 ¥25 折扣:8折
    • 共犯中止研究
    •   ( 11 条评论 )
    • 刘雪梅 著 /2011-02-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紧紧围绕共犯中止的成立条件及其司法认定这一核心命题展开研究。首先,对中外共犯中止的立法概况、概念、争议问题进行全面介绍。其次,对共犯中止的处罚根据进行系统研究,在此基础上,针对共犯中止的特殊性,对共犯中止的成立条件以及各种共犯类型的中止的认定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后,对与共犯中止有关的共犯关系脱离进行研究。

    • ¥26.9 ¥34 折扣:7.9折
    • 犯罪学研究
    •   ( 47 条评论 )
    • 孙雄 著 /2008-06-01/ 北京大学出版社
    • 自有社会,即有犯罪;盖犯罪为社会产物,社会乃犯罪背景,故社会发达史,即犯罪发达史,早为一般学者所公认。所以欲研究犯罪问题,必先深切认识社会间一切问题。 本书于犯罪原因之探讨,与夫防止治标治本之商榷,多采取我国固有学说,历史哲学伦理,及近代统计报告,社会实例为主干材料,再参考各国学说,或可免事实与学理相去太远之诮。又犯罪学,自龙勃罗梭以后,已成为一种专门科学,考其研究对象,当首为犯罪现象,而犯罪现象之研究方法,又可分而为二: (甲)以社会现象为犯罪现象之研究对象,所谓犯罪社会学属焉。 (乙)以个性现象的犯罪或犯罪人为研究对象,所谓犯罪心理学,犯罪生理学,犯罪精神病学等皆属焉。 而本书则认酝酿犯罪之社会,与实施犯罪者之人,同在研究之列;即上述之社会现象,与个性现象,不偏不

    • ¥20.1 ¥25 折扣:8折
    • 罪犯个案矫正实务
    •   ( 112 条评论 )
    • 于爱荣 主编 /2011-01-01/ 化学工业出版社
    • 个案矫正是现代监狱制度的重要组成,更是现代罪犯矫正的基本模式之一。 本书立足近年个案矫正的实践,就个案矫正的理论和实践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探讨。主要内容包括:罪犯个案矫正概述、罪犯犯因性问题分析、个案矫正目标的设定与评价、罪犯个案矫正技术、个别化矫正方案的编制、个别化矫正方案的实施,书后附有各种测验评价表。其目的是为个案矫正实践提供一定的指导,解决个案矫正实践中的一些疑惑和推展中的一些瓶颈,进一步提高个案矫正的质量。 本书主要供在职民警培训使用,也可作为司法警官院校刑罚执行专业、监所管理专业、教育矫正专业的教学用书,亦可作为在职民警工作指导用书。

    • ¥27.5 ¥45 折扣:6.1折
    • 商业欺诈及其法律控制(西南科技大学法学文库)(西南科技大学法学文库 2)
    •   ( 27 条评论 )
    • 罗泽胜 著 /2009-10-01/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
    • 本书针对现实生活中商业欺诈泛滥的态势,从厘定商业、欺诈和商业欺诈的概念入手,分析欺诈和商业欺诈的构成要件,试图澄清学术界在此问题上存在的一些误区,并以新的视角和方法对商业欺诈进行分类。较系统地分析商业欺诈法律控制的客观要求和机制,并围绕商业能力欺诈、商业价格欺诈、商业表示欺诈、商业票证欺诈等几种主要的商业欺诈行为,分析其概念、性质、特征、构成要件、表现形式及其法律控制制度、措施等。本书在商业欺诈的基本理论和主要控制制度方面具有诸多创新研究。

    • ¥22.5 ¥30 折扣:7.5折
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