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心理学家弗兰克尔是20世纪的一个奇迹。纳粹时期,作为犹太人,他的全家都被关进了奥斯威辛集中营,父母、妻子、哥哥相继死于毒气室中,只有他和妹妹幸存下来。这段经历让弗兰克尔不但超越了这炼狱般的痛苦,更将自己的经验与学术结合,开创了意义疗法,替人们找到绝处再生的意义,也留下了人性*富光彩的见证。 他并不是当年集中营里被编号为119104的待决囚徒,而是让人的可能性得以扩大的圣者。这位历经沧桑的圣者对生命充满了极大的热情,67岁开始学习驾驶飞机,并在几个月后领到驾照。80岁竟然还登上了阿尔卑斯山。 这本书被美国国会图书馆评选为*影响力的十本著作之一,并入选香港大学*** 50 本图书。 到今天,它被翻译成24种语言,销量已达1200万册,。在弗兰克尔逝世 18 年 之际,华夏出版社特此推出珍藏版,让《活出生命的意
《死亡的五次沉思》出自程抱一和友人的交谈。作者通过自己一生的体验、观察和思考,提出一种新的认识生命的视角:与其由生向死,不如由死向生。死亡不再被视为生命的终结,而是生命的一个阶段。作者强调生命的运动性和超越性,他关注的是死亡如何将每一个独一无二的生命和宇宙的历程联系在一起,从而使有限的生命成为一个 永恒的瞬间 。而这种触及生死问题、直面生命本质的交流之*高境界,必然超越精神层面的理性论述,进入 灵魂与灵魂 的对话。
本书是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维克多 弗兰克尔的*独立自传。作者按其生平和经历分类追忆,首先谈到自己的家世背景,接着讲述他的童年趣事、性格特点、兴趣爱好以及青少年时代的学习经历,期间,他不忘细谈自己的学术渊源,之后还分享了自己和家人辗转数个集中营的种种内心体验,在他那温暖、不断闪烁着智慧与伟大胸襟的吉光片羽里,我们每个人都能感受到,有一个堪为灵魂导师的长者对着我们的心灵发出的呼唤。弗兰克尔一生都在为人的存在寻找意义,也希望每个人都能找到生命更好的意义,他是人类灵魂的守夜人。 值得一提的是,这部小小的回忆录特地保留了弗兰克尔发散式联想的写作风格,不论是谈治学还是谈作为医生的经历,他的聪颖机敏、幽默风趣、善良博爱、严谨细致、笃信好学等特质都跃然纸上,从而让我们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这位
1927年,德国著名现象学家马克斯 舍勒在达姆斯达特 智慧学派 大会上发表了名为《人之特殊地位》的报告。1928年,舍勒在此报告的基础上进行扩充,出版了《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单行本。 《人在宇宙中的地位》德文版先后出过数版,但通常所见版本是不同编者按不同取舍标准在不同时期对原文的加工成果,包含了来自编者而非作者的文本改动,改变了舍勒生前撰写出版这本书时的原始面貌。本书根据《人在宇宙中的地位》1928年第一版译出,为中文读者首次呈现了舍勒这部代表作的原貌和原初筹划。 本书围绕 人 这一概念展开,期望在摆脱神学、哲学、自然科学视角的束缚下,从哲学人类学这一崭新视角提出 人之本质结构 的问题,获得有关 人是什么 的认识,并提高人之为人的自我意识。书中,舍勒首先揭示了 人 这一概念的二义性: 人 可以是一个自然体系性
本书勾勒了谢林《先验唯心论体系》的问题域的由来和基本内容,以及谢林哲学在这部著作之后的后续发展。本书的第一、二、三章分别简要叙述了康德的批判哲学、费希特的早期哲学和谢林哲学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之前的发展,第四、五、六、七章分别阐述了《先验唯心论体系》的问题域与方法、理论哲学部分、实践哲学部分和目的论与艺术部分,第八和第九章粗略地讲述了谢林哲学在《先验唯心论体系》之后的发展,即同一哲学和以1809年《论人类自由的本质及相关对象》为始的中后期哲学,第十章则对谢林哲学总体做了简短的回顾和评论。
世人眼中的顾随,往往尊其为词学大师,而顾老 在禅学上的造诣也是为学界认可的。《不觉欢喜真是 欢喜》所收入的《揣龠录》,一经刊出,便被誉为不 可多得的 谈禅大* , 天才之笔 。可是除了这 部可贵的论*,顾随治禅的独到之处,还的是他对禅 宗与文学关系的理解,包括佛典中具有文学意味的作 品挖掘,及他对诗味与禅意的精当解说
千百年来,人类一直在追寻“生命的意义”。天文学家告诉我们,人类活动只是星辰轨迹中的一瞬;地质学家说,文明不过是冰期之间一段跌宕起伏的插曲:生物学家说,所有的生命都是战争,是个体、群体、国家、联盟和物种之间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历史学家告诉我们,“进步”是一种错觉,其辉煌终究会以衰败而告终:心理学家则告诉我们,意志和自我是受遗传和环境操控的工具,一度被认为不朽的灵魂也不过是大脑转瞬即逝的一线亮光。 这本书的作者威尔·杜兰特试图用一个哲学游戏来探索这个严肃、深刻却与每个人息息相关的生命议题:人类生命的意义或价值究竟是什么?他给100位艺术界、政界、宗教界和科学界的名人写了一封信,并请他们回答这个问题。这些人里既有诗人、哲学家、运动员、诺贝尔奖得主、心理学家、音乐家、作家、重量的政治人
本书作者卡尔?雅斯贝斯是存在主义哲学的奠基人之一,《生存哲学》是雅斯贝尔斯哲学思想的代表性著作之一。本书以三篇简短的演讲,概述了作者的生存哲学体系的核心思想。作者首先对当时的几十年进行了回顾,讲到了哲学起源的独立性,然后通过对存在问题、真理问题以及现实问题的阐述,主张从本源上去观察现实,通过内心行为去把握现实。在法西斯统治危及人的生存的时刻,雅斯贝斯以纯哲学的语言发出了注重人的生存、强调人的自由的呼声。
本书分为两个部分,共 17 章。*部分包括前 4 章,主要帮助读者理解压力的产生与发展,压力与我们的身体、性格特点之间的关系,以及认知行为疗法相关概念。第二部分包括第 5 章到第 17 章,帮助读者从了解、评估自身压力状况开始,一步步看清是哪些因素导致了我们身上难以承受的压力,并有针对性地制定改变计划。在计划执行的过程中引导读者定期回顾、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式,不断进行训练,一点点地让我们在应对压力的方式上,发生坚实的转变。
生命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在一路跌跌撞撞中成长中为现在无畏的自己,有过迷惘,有过自弃,有过失望,但终于可以打开心胸,勇敢而自信地面对这个世界。本书告诉我们,只有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才能找到了生命的真相:对真善美的永恒追求,对梦想的不离不弃,对世间之爱心存感激,以符合自己心灵性的方式去活着,才能对抗无常的空间和时间,让生命以贴近大地的姿势飞翔,不虚度,不浮夸。只要活得真实、有意义,生命就会接近永恒。本书用通俗的言语告诉人们如何坦然地去生活,文中的故事和例子均贴合当下实际,图文并茂。
本丛书由中学名师与南京大学、浙江大学、中山大学等大学的专家学者结合学校教学实际与学生德育发展共同编写,有机地融合课程思政与哲学、人文教育,重在传承并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加强文明的交流与互鉴,更好地培养新时代的优秀人才。《生活中的哲学智慧》是其中之一种,是一部专门为青少年编写的哲学普及读本。哲学是关于世界观、价值观和方法论的学说,学习哲学,学会以理性、科学的思维方式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对于处于人生成长阶段的青少年具有重要的意义。 知行关系 是中国哲学中的经典问题,理论与实践的辩证统一也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学习哲学的目的是为了指导实践,哲学可以引导人们在个人生活领域自我成长,在社会生活领域积极贡献。本书以 知与行 为主线,围绕生活哲学若干重大
本书精心选取100种动物,介绍了这100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状况及行为特点,以物寓人,将动物的特点与人的本性、性格特点联系起来,融入了作者对生命、人世、社会的种种思考,精辟而又深刻。总鳍鱼 冲出困境的智者;河豚 致命诱惑;大马哈鱼 含辛茹苦的父母;* 真正懂得育子之道的父母;寿带鸟 红杏出墙的祝英台;关公蟹 海洋懦夫;* 长寿的婴儿;马 被人坐享其成者;变色龙 卑琐的自我保护者;方刚VS动物;
本书精心选取100种动物,介绍了这100种动物的生活习性、生存状况及行为特点,以物寓人,将动物的特点与人的本性、性格特点联系起来,融入了作者对生命、人世、社会的种种思考,精辟而又深刻。鲨鱼 永不停歇的霸主;象 温文尔雅的帝王;盲鳗 统治者的心腹之患;燕千鸟 霸王的宠臣;狗鱼 祸害活千年;骆驼 面壁修行的达摩;麻雀 动物界*后的烈女;* 沉默的记录者;螳螂 弱小者的希望;秃鹫 令人敬畏的清洁工;
《知识人生三大调》为“自述”部分,除了收录学术自传《思想的探险》,同时收录几篇补充性的文章。为显示伦理思想在先生思想中的突出地位,并考虑到各卷篇幅大致平衡,本拟收入“论学”之卷的几篇关于伦理思想的文章和演讲,也作为“我的伦理思想”收录到了这里。本卷后,附录了一篇概述先生学术思想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