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思想对于欧洲文化之影响》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1940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本书是中外关系史的一部分,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侧面。有别于近百年来注重于中外史地考证的中外关系史研究特点,本书专门论述19世纪之前中国思想对欧洲的影响,并结合法国革命和德国革命来进行分析。
本书是 克里希那穆提集 (全17本)的第三本,收录了克里希那穆提1936-1944年在世界各地所做的演讲和讨论。他以素有的循序渐进的启发方式,揭示出关系就是自我的外在体现,外在世界的混乱源自个体内心的冲突,引导读者一个人去体验自我,不加选择地去生活,唤醒生活的智慧。
“世界”:一词,源于佛教。据《楞严经》卷四载,世,乃迁流之义,即于时间上有过去、现在、未来三世之迁流;界,指方位,即于空间上有上下十方等之场所。
今为此《修心七要》译成中文,并出版发行做一说明。概括来讲,佛教各个传承中所拥有的声闻、独觉、大乘、密宗等殊胜的教导次第,特别是这《修心七要》更具有诸多甚深善知识的各种广略注解。
本书精心挑选了柏格森的两部著作《论意识的直接材料》与《物质与记忆》进行阐述,对柏格森的思想进行了较为全面的阐述。柏格森在这两本著作中逐渐发展出了他与众不同的时间概念,这个时间概念不是指的物理或科学时间,而是生命体的时间,也就是生命。 作者首先探讨了柏格森的生平、主要思想以及后来的哲学家对柏格森的解读。通过对柏格森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背景的探讨,作者首次揭示出柏格森的思想演变与他所处时代的科学发展的关系。 柏格森哲学对其后的后现代哲学、当代的文学艺术理论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书则言简意赅地展现了这一影响。 相关评论或推荐 作者展示了既有历史意义又有当下意义的柏格森形象,他的思想产生于技术巨变的时期,这
现代社会复杂多元,人们在紧张的压力之下,纷纷想要寻找身心安顿之所,近年来禅修乃蔚为风尚。本书根据星云大师弟子——心定和尚在禅堂或佛学讲座的讲稿整理而成,内容包括参禅修定的具体方法、要领,佛法上的思考和理解,以及如何将这些修行的方法运用到生活中。 心定和尚弘法50年,曾对佛理做过缜密的阐发,并在南北传佛教的融合上做出突出的贡献。他的这些弘法教学,既具深度,又能做条理的层次分析,对参禅修定的初学者来说,是很好的禅修导引。
“佛光山金玉满堂系列”由星云大师任总策划,由佛光山金玉满堂编辑小组编辑,内容以星云大师多年的佛法通俗著述与精彩言说为主,也有星云大师的高足慈庄、慈惠的佛学心灵励志的机锋妙语,以“人间佛教”的弘法精神,为当下世人因欲望、执念、迷障、焦虑而干涸的心田,引来股股清泉,启迪人们做人、做事的智慧,以大自在的心境中,取得人生的成就。 本系列图书有:《星云法语》《古今谭》《人间万事》《禅话禅画》《法相》《佛光山名家百人碑墙》《佛光菜根谭》《星云说偈》《佛光祈愿文》《人间音缘》。 本书是撷取星云大师励志修身的警句编纂而成。星云大师自小从四书五经、唐诗宋词、历史传记,尤其是明代大儒洪应明所著的《菜根谭》中,获取立身处世的人生道理,与佛理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圆融的智慧。在本书中,星云大师以佛理
《幸福之路》《幸福之路》是一部探索现代社会幸福问题的通俗哲学著作。它避开了高深和抽象,在书中直接反思最常破坏幸福感的消极心理因素,如竞争、疲劳、嫉妒、罪恶感、受害妄想,等等,直接给出获得和提升幸福感的
本书是别尔嘉耶夫 代表性的著作之一。诚如作者所言,本书要解开“人”这个“ 的迷”。作者将现实的各个方面纳入其视域,对存在、上帝、自然、宇宙、社会、文明、自我、权利、 、战争、民族主义、美感、艺术等等进行了全面的剖析。他始终坚持,自由高于存在,精神高于自然,主体高于客体,个性高于共相一普遍的事物,爱高于规律。 和那些动辄喜欢建立体系而对现实世界关心甚少的学院派哲学家相比,别尔嘉耶夫的思想中常常交织着两项因素:他既用学者的眼光看待个性、自由、创造等字眼,同时又有着悲天悯人的胸怀,对那些在现实世界中遭受苦难的 下层人的生活保有深切的同情,两者互相交织,相辅相成,使得本书在严峻的理性之外处处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别尔嘉耶夫的文笔简练流畅,他惯于用简单的语言表达复杂的思想,本书既是作
(康熙)《丹霞山志》。清陈世英、陶煊等纂修。此为仁化别传寺的寺志,全书共十卷,卷一形胜疆界志,卷二建置志,卷三源流法统志,卷四规约格言志,卷五宗旨志,卷六人物志,卷七田赋志,卷八至卷十艺文志。卷首有图十七幅,及今释的《乞山偈》、李充茂的《舍山牒》和《山水总序》。该志较翔实地记载了别传寺开山数十年的历史,文简词达,无论是史料价值还是文学价值均堪称。该志如今只有一个孤本藏于上海市图书馆,另有一个清光绪间的抄本传世。
随着国外“藏学热”的持续升温,以及有关介绍根敦群培生平及其学术成果的汉文类文章和图书的增多,不仅仅藏语读者群,越来越多的汉语读者也热衷于了解和关注这位20世纪的西藏奇僧、“鲁迅式”的藏族学术大师。藏文版的《根敦群培》的,吸引了很多不懂藏文的读者,打电话问有没有汉文版;四川大学的一名博士生,来我办公室访谈有关根敦群培的佛教哲学思想时,提出要将《根敦群培》这部书稿中有关佛教哲学方面的内容翻译成汉文,希望由我自己来承担翻译,或者找其他的人来翻译。我当即承诺不用翻译,我用汉文来写一篇有关解读根敦群培的中观哲学思想的文章,届时提供给想了解根敦群培哲学思想的读者群。这就是我撰写“理性之光:解析根敦群培的中观哲学思想”这部分的缘起。琐事缠身,一晃近10年,我的这个承诺迟迟未能兑现,但思考根敦群
这是一部非常重要的、出自国学大家之手的《论语》注本,既是深入浅出的普及读本,也是学术严谨的古籍整理著作。书中对《论语》做了适合现代人阅读的注释,包括疑难字词的释义、典章制度的讲解、历史事件的介绍、辅助文献的参证、深层句意的解析等等,言简意赅,巨细靡遗;且对每一则的主旨做出一句话概括,提纲挈领,如获锁钥。 本书考辨详确、解读通透、通俗晓畅,对专业人士和大众读者都十分适用。
和尚能算命吗?如何用佛教理论将一位正在向你推销开过光据说能转运的佛像、法器的“高僧”怼到无言以对?——放生就能得到福报吗?当一群大妈手提各类生猛海鲜准备在公园绿地里开一场“水陆大会”的时候,你如何有底气地向她们侃侃而谈:“大妈,其实你们的行为并不符合佛教的某某说法……”——禅宗到底是一门什么样的学问?它的理论从哪里来,它的宗旨又指向何方?当你的朋友向你端来一碗热腾腾的“禅宗小感悟”牌鸡汤时,你如何给它撒上一把名为“理性”的胡椒面? 作者相信,一切看似高深莫测的学问,都能通过逻辑和理性来一一厘清其脉络。佛学这门深深写入中国文化基因的学问,它的发展与流变是怎样的?当我们说出“有缘”“报应”这些来源于佛教的词汇时,它们本来的意义是什么?从白马驮经的竺法兰到为求真经不惜“偷渡”的唐
墨法与笔法是中国画技法的基础,《墨法图解》选取历史上和现代最有代表性的画家及其作品,以图解的形式向读者介绍不同墨法的特点及技法要领,并有简洁明了的说明文字和历代画家对墨法的论述,形象而直观,有较强的针对性和实用性。
公元二三世纪的印度论师龙树开创了“中观”思想体系,其后可分为中观古学与今学两系。《中论佛护释》为中观古学的思想样本,其于古代唯有藏译,而无汉语译传。 本书为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南亚学系叶少勇副教授对《中论佛护释》所作的汉语译注与研究。导论部分梳理了佛护的中观思想体系,着重指出其与中观今学的不共之处。译文部分基于藏译本和西藏贝叶经梵文残本,以现代汉语译出,同时在脚注中录出《佛护释》引文段落的梵语、巴利语平行文本,并摘译诸家注释对偈颂字词文脉的不同理解。
\\\\\\\\\\\\\\\"【内容简介】: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是尼采里程碑式的代表作。在这部以散文诗体写就的杰作中,尼采假托查拉图斯特拉之名,阐释自己的哲学思想,提出“上帝死了”“对一切价值重新评估”“永恒回归”等振聋发聩的灼见,全面否定了既往的传统 道德体系,表达了对“超人”这一新的、 高的存在模式的憧憬与向往。尼采的这部巨著,不仅闪耀着他的智慧的光辉,还显示出抒情诗人的艺术魅力,是一部富于哲理的思想诗,也是世界文学 的不朽经典。 \\\\\\\\\\\\\\\"
《第二届河北禅宗文化论坛论文集:辽金元佛教研究(套装上下册)》内容涵盖:辽金元佛教研究的启示、蒙元佛教及其特色、辽金元佛教对于促进民族交流与融合的积极作用、宋金元“革律为禅”运动考、金代佛教略述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