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袁珂先生阐述广义神话思想以解决神话研究考察对象范围问题,是作为研究中国神话基础理论的一部神话研究开山之作。袁珂先生在数十年整理和研究中国神话的过程中,逐渐认为中国神话的范围要从狭隘的圈子里跳出来,扩大视野,才能见到中国神话的真正丰美。在本书中,他以广义神话思想为基本认识,引经据典,考察了中国神话在流传中的演变,和它对后世文学艺术的影响,以及历代神话整理者、研究者在整理、研究工作中的一些问题,是对中国神话发展形成整体概念的***经典。
作者韦尔南是法国当代著名学者,是当今知识革命时代为数不多的百科全书派人士和哲学家。他不满足于哲学家对现实的陈述,而是要对现实本身进行研究。韦尔南在学术上受法国著名希腊研究学者路易 谢和耐的影响,这促使他对希腊社会中的权力问题予以极大关注。虽然他不是专业的人类学家,但是从人类学角度研究希腊民主制度的基础也成为他的兴趣所在。他在这本书里所表示的,希望古希腊的世界可以成现代人理解理性何以出现的理论工具。在他的研究中,韦尔南 深刻地更新了我们对希腊世界的理解。神话、诸神、城邦、宗教,他探究有关希腊人的一切。 古希腊宗教中没有独一无二的神,也没有专职的神职人员。没有圣经,不许诺永恒。它展示给世人的是神话,还有文艺作品如诗歌和雕塑的魅力和崇拜。希腊宗教人士介入城邦,给希腊政治抹上了宗
《现代信仰的诞生》极为出色地阐述了信仰如何在现代世界中占据如此矛盾的位置,它牺牲了宗教曾经享有的独特地位,进而成为我们表达对科学、社会和神圣事物的判断的基本范畴。这部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追溯了基督教西方从中世纪到启蒙运动的信仰史,首次揭示了一种独特的现代信仰范畴是如何形成的。伊桑·沙甘关注的不是人的具体信仰,而是人们认为信仰是什么这一更基本的问题。沙甘向我们展示了宗教信仰在中世纪的欧洲是如何享有特殊威望的,这使得宗教信仰有别于判断、见解和感官证明。但随着新教改革的兴起,宗教信仰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知识——以及它与更世俗的认知方式之间有怎样的关系——这个问题被迫公开化了。当敌对的教会为这个答案而战时,每个人都声称信仰是他们专享的财产,坚称他们的对手是不信者。沙甘对现代信仰是宗教
无神论是近代的发明,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吗?其实,早在启蒙之光把疑神的种子播洒到欧洲这片基督教传统深厚的土地之前,无神论在希腊世界就是公众辩论的严肃话题。 作者蒂姆·惠特马什在这部《与神作战》中,把笔触深入古代地中海世界,勾勒出历经千年历史巨变的希腊无神论,再现众多哲人的思想风采。他们中既有或许是第一位坦承自己无神论立场的迪亚格拉斯,以及第一位唯物论者德谟克利特,又有伊壁鸠鲁及其追随者。在书中还可以看到早期基督徒如何撇清自己同无神论的关系,进而压制怀疑上帝的思想。
“北欧神话里的诸神们,始终在同破坏世界的恶势力巨人族战斗。诸神纵然逐渐取得胜利,但到很后,那不可避免的命运——“诸神之黄昏”仍要到来,在对立双方很后的一场决战之后,诸神俱灭,世界便归于虚无。这是悲剧的意味与结构,和希腊神话里的诸神总是能和希腊人像凡人般交往相处,在林间泉畔玩耍、恋爱、捕杀,在基调风格上可以说是迥然不同。
《中国神话大词典》是中国各民族神话之集大成者,其内容分为两大部分,部分为古籍记载,主要选收汉民族神话之见于古籍者,间收古籍记载中若干少数民族神话,计词条4000多条。内容涉及古代神话、仙话、历史人物神话、佛家人物神话、动植物神话、山川都邑神话,以及寺庙祠堂、名胜古迹神话等等,另有保存神话资料较多的书籍及有关法术、节日、风习等词目,以及含神话因素、已成口头习用语的词目,也在选收之列。第二部分主要选收今人记录的各少数民族口传神话,也收入部分今人记录的汉民族神话,计600余条。《中国神话大词典》以其广搜博采、资料翔实、内容丰富而成为中国神话之。本书作者袁珂先生是世界知名的神话权威专家,功力甚深,尤其是在搜集资料、驾驭资料方面,颇具匠心,显示出其广博、深厚的传统文化知识。本书的问世,不仅能体
列维-斯特劳斯(Claude Levi-Strauss,1908—)在西方现代哲学史上占有”结构主义之父“的重要地位。哲学结构主义的兴起公认肇始于列维-斯特劳斯《野性的思维》(La pensee sauuage)的问世(1962年)如果说,就他个人的学术生涯而言,这个思潮的形成相应于他从文化人类学家向哲学过渡的过程,那么,《野性的思维》只是这个过程的开端,而其完成则是这四卷本的《神话学》(Mythologiques)(1964—1971年)。这部书标志着哲学结构主义的真正确立。 《从蜂蜜到烟灰》在这一卷里,作者通过对新的神话,包括卷里已提到过的神话继续作结构分析,并运用“新的观点”,显示神话思维能超越卷表明的经验层面,进到抽象概念的层面,即他所说的从“性质的逻辑”进到“形式的逻辑”,所运用的范畴则从可感觉性质的范畴——“生和熟、新鲜和腐烂、干和湿”——进
无神论是近代的发明,是欧洲启蒙运动的产物吗?其实,早在启蒙之光把疑神的种子播洒到欧洲这片基督教传统深厚的土地之前,无神论在希腊世界就是公众辩论的严肃话题。 作者蒂姆 惠特马什在这部《与神作战》中,把笔触深入古代地中海世界,勾勒出历经千年历史巨变的希腊无神论,再现众多哲人的思想风采。他们中既有或许是*位坦承自己无神论立场的迪亚格拉斯,以及*位唯物论者德谟克利特,又有伊壁鸠鲁及其追随者。在书中还可以看到早期基督徒如何撇清自己同无神论的关系,进而压制怀疑上帝的思想。
本书 反思 部分以追溯西方和中国比较神话学的发生为基点,系统总结新时期以来比较神话学研究总体情况,从而探究作为交叉学科的 比较神话学 是如何、为何在中国发展起来; 创新开拓部分 围绕中国比较神话学从一开始就亦步亦趋地追随西方学术范式,能否以及如何在中西对话中建立自己的理论范式这一核心问题,从七大国际前沿理论尝试中国比较神话学的范式开拓与创新。
本书是列维-斯特劳斯文集系列之一。本书比较南美和北美的神话,并探讨各变型之间的对称关系。列维·斯特劳斯特别注意衣饰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所伴演的角色。後,他演证了南美和北美区域之神话整体所具有的封闭性质。 作者在创造性地坚持在神话研究中把逻辑数学工具运用于结构分析之余,还把西方文明的“科学知识”放到文化史和民族文化的背景中去考量。他表明,一方面,神话的“深层逻辑”包括着产生各民族社会自己的“原本话语”的规则,而这正是“科学知识”的“*优越性”所系,也正是神话逻辑结构分析及其方法的根据所在,任何“文化相对主义”在此都无置喙之地。在这个范围里,其他社会和民族那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知识模式都难望“科学知识”之项背。而另一方面,不能因此把“科学知识”和“科学思维”同科学以前的和其他民族的
本书分析了神话神圣性的含义,尝试解开神话中隐藏的历史密码;分析了各类神话的结构含义,揭示了韩国神话中的 天神-水神信仰体系 ,对东北亚国家和地区的民族神话,提出了新颖的解释观点,并为从整体上理解韩国神话提供了方向。
本书的独特之点是没有主题,它首先停留于研究一个神话,而为了由此达致部分的成功,它必须同化200个题材。尽管它竭力囿于一个明确界定的地理和文化的区域,但这并不妨碍它不时呈现一般神话学论著的面貌。它没有起点,因为如果它换一个出发点,则也会按类似方式展开;而且它还没有终点,许多问题只是加以扼要叙述,而其他问题全都只是提一下,俟诸异日再来详细研讨。为了绘制我的图,我不得不由中心向外展开工作:首先围绕一个神话,借助种族志和其他神话建构这神话的语义场(champ semantique),然后对这些神话的每一个都重复进行这种运作;这样,这个任意选择的中心区可能被许多线再分割,但随着向外进展,重叠的频度不断降低,因此为了使扫描密度处处相等,必须以位于外围的点为中心,画新的圆来多次重复这个过程。但这同时使原始领域也扩大
这部文集花了大量篇幅考察心理学概念。由于希腊学学者和心理学家之间缺少联系,这些概念尚不能成为历史学中的研究对象,如时空观念、记忆、劳动和技能、想象和模仿等。 内容为充实的章节是有关劳动和空间的。劳动对现代人类及其社会生活打上了深刻的印记,以致人们很自然地认为它一直具有我们今天所了解到的一致的组织形式。然而必须指出的是,劳动的意义、它在群体和个人生活中的地位曾经历了重大变化。在历史学有关空间的研究中,希腊对我们尤其具有启发意义。几何主义不仅是希腊科学思想的特点,也是其政治社会思想的特色。几何主义与其他神话和宗教习俗中体现出的古代空间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现在我们可通过一个比较翔实的样本来研究空间观念的演变。我们相信,从希腊的实例中,可以辨析出哪些因素决定了空间观念的转变,即
古代米诺文化被视为古希腊文明的鼻祖,但本书却表明,米诺人的克里特与其近邻之间保持一种强有力的互动。传统观念认为,克里特人是古希腊人引以为豪的土著祖先,恰恰相反,南诺?马瑞纳托斯将古代克里特置于其东部与南部那些强大的对手这种语境中,给予重新考察。通过分析米诺人神权体系符号及其与叙利亚、安纳托利亚、古埃及符号的类似之处,作者破译了米诺的诸多视觉符号之谜,并论证了她提出的“地中海文化共同体”理论假说。本书尤其关注宗教与政治领导权的相关性。全书附有200余幅插图,将米诺艺术诠释为一套思想体系。
《神话的力量(在诸神与英雄的世界中发现自我)》是一本重新认识神话、发现自我、探知关于心灵真理的书。“耶稣的复活不是肉体的复活,而是精神生命的重生,佛陀经历的苦难不是外在的磨难,而是内省的诱惑;我们被赶出伊甸园,并不是因为神的愤怒,而是源于我们对生活本能的依恋……”我们之所以对丰沛的神话智慧感到疏离,是因为我们失去了解读神话的本能,错读了神话的语言! 不管世界各地的神话有何不同,其实都在呼唤我们对生命本身的深度觉醒。 当代神话学大师约瑟夫?坎贝尔与美国知名电视人比尔?莫耶斯通过对话的形式,就神话、婚姻与爱、人格成长、生命意义、自我发现、心灵探索、宗教等多种主题,引导我们进入内心世界,完整呈现关于心灵真理的精辟分析。神话其实并不是古人抽象的理论抑或是离奇的信仰,也不是交融在怪
神话,不单是文学的研究范畴,也是宗教学和人类学的研究范畴。然而对于“神话”这一术语,许多权威理论家和当代学者使用得过于随意和模糊,本书直陈其弊,对20世纪的几种神话理论做了非常激烈的历史性批判。但作者并未试图将这一术语完全从我们的理论或分析语言中清除出去,而是指出:我们能够,或许仍可继续用“神话”这一概念来思考,但与此同时,我们不应当停止对这一概念的思索,必须明了我们所讨论问题的意向与语境,必须面对我们如何、是否,以及为何应当使用这一术语的问题。本书曾获得美国宗教学会1989年年度图书奖,出版后引起了广泛讨论。
我们为什么有今天?我们是什么?我们该怎样过好日子?我们该怎样来适应自然界以及周围的其他人?我们将走向哪里?这些可能都是哲学和宗教的经典大问题,但是,对大多数人而言,这些问题的答案都是以诗和寓言的形式存在于戏剧化的神话故事里。从这一点上说,神话是带有伦理意义的一种宗教式叙述,它虽不是经文,却与仪式相关。“如果你解释不了世界,那就创造一个世界吧。”神话试图用简单易懂的形式来解释世界——包括生、死、万物和命运,赋予各种存友缘由,而另外一些并不企图解释世界的神话则渲泄着人类的激情和恐惧。上古人类构造的神话世界里保存着对人性的基本解读。
神话在当代社会发挥着怎样的作用?它的功能有哪些?神话学大师约瑟夫 坎贝尔为你揭示神话的4大功能,带你看清神话的表面与实质,你会看到,古老的神话依然存在帮助现代人走过生命之旅的神奇力量,它是让人们走向幸福之路的指明灯。 神话提供了个人成长和转化的架构,我们若能了解神话和象征影响一个人心智的方式,就可以过着一种和自己的本性调和共生的生活,也就是找出了那条通往自己内心 直觉 的道路。 为什么说神话*重要的功能在于它对人类心理层面的影响?作者通过对神话作用机制与弗洛伊德、荣格的心理模型的剖析发现,神话的意象能够引导心灵,帮人心甘情愿地跨越难关,战胜本我,克服自卑,实现自性化和人格的完善。 神话是每个人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人们应该如果从找寻属于自己的个人神话?坎贝尔将跨文化神话故事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