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乙金华宗旨》一书,是道家修炼养生的宝典,也是道教仙人吕洞宾长生不老之道的秘笈。道教内丹修炼的一部奇书,不仅阐述了金丹道养生的原理,而且还介绍了金丹道养生的方法。 太乙 是至高无上的称谓,即指 太乙真炁 。古人云 太乙含真,天一生水 ,人得一则生,失一则死;人无炁则死,鱼离水则亡。 金华 就是 金花 金光 金花之中隐藏着光,这个光就是先天太乙真炁,是修炼金丹大道达到的*境界的验证、 宗旨 这里指修炼的主要目的和根本原则。
《呼吸之间》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终提高生活品质的目的。李谨伯老先生年届九旬依然鹤发童颜,耳聪目明,思维清晰,健步如飞,可见其修道体悟真实不虚。若能按照李老的指导如实去修,也一定会有很大的收获。
本书收编了作者多年研究中国古代道家哲学、中医古文献的各种著述多篇,包括对《道德经讲义》《伍柳仙宗》《黄帝内经》《古书隐楼藏书》《悟真篇》《黄元吉玄关绝学》等文献资料的整理研究,是当代有关中国古代哲学、古代科技史方面研究的重要成果。作者以己身甚深真修实证,和他的弟子们将广泛搜集到的各家文献,进行了数年的精研、分析和订正,几易其稿,成此著述,对史上丹道旁门正宗给予正理正法,并对南怀瑾、陈撄宁大师的观点提出自己独到的异见, 对于后学有相当的指导意义。本书说理浅近,指点显明,易于阅读。
本书从科学心理学的角度出发,对比探究了心理学和道家内丹学两个体系,为我们提供了一条科学理解内丹文化的全新路径。在现代心理学理论和方法的帮助下,我们可以更深入、更准确地认知传统道家文化中的内丹学精髓。 通过本书,读者将对内丹文化有一个全新的认识,并从科学的角度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本书不仅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道家内丹文化,也为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注入了新的活力。
《风追盛唐钟吕八仙道光》是道教的民间文化层面,着重阐明中国脍炙人口的钟吕八仙其实来自于和盛唐平行对应的心灵高度,是盛唐文明的一种祭奠和救恩现象,介绍了吕洞宾“化腐朽为神奇”的传奇人生,其剑仙、酒仙和《钟吕传道集》《灵宝毕法》表现出的诗仙形象验证了盛世唐朝的根柢在道教;
《祖风犹龙黄老高古道韵》是道教的理性层面,从人文始祖黄帝的《黄帝四经》、华夏道祖老子的《道德经》分析入手,对比中华文明与西方古代哲学思想,主要阐明中国道史的黄老学说及其学派背景,分析老子选择楼观台、黄帝选择鼎湖宫的历史契机。“犹龙”是《史记》记述的孔子对老子的感叹。
《重阳登高·全真普世道情》是道教之全真派,对社会现实政治层面的影响,主要表达王重阳在民族危机的关键时刻,在宋金之际重演了一个宗教创始人对国族命脉的把握,那就是普世性的宗教信理,栩栩如生地刻画了“全真七子”以治愈人间疾苦为己任的普世道情,从王重阳的“以身殉道”到王玉阳的“金诏五番”,再到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雪山论道”“一言止杀”,全真教在拯救生灵、挽救民族危亡的重大历史关头立下了奇功。 整套丛书由点及面,一气呵成,层层推进,逻辑严密,叙述形象生动,以大量的文献资料与历史事实为依据,阐证了鲁迅先生90多年前在《致许寿裳》的书信中指出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以及郭沫若先生在《稷下黄老派的批判》中提出的“道家思想直可以说垄断了两千年的中国学术界”的论断。书中不仅有对道教思想文化的梳理和阐
在现代化的大都市,有一个不算大的宫观。它如同一块彩云,带着仙家紫气,冉冉飘来,落在申江之畔。 它虽小,却曾是上海唯独的一座全真丛林,从而吸引着诸多的道友,来参访,来挂单。在不算太长的历史中,却曾联结了许多高道。 在它不大的殿堂里,却曾藏着奇珍——一部增补完整的明《道藏》和众多的明代铜质神像。 在数十年的时间里,它是上海道教界的活动中心,同时,又是上海道教界的重要文化舞台。 它,就是海上白云观。
作者认为《道德经》首先是一本关于治理之学的经典,主要阅读对象应当定位于政商两界的管理者,其次可以作为一般民众普及民主思想与道德修养的参考,对《道德经》所有内容的解读,必须基于管理者角度这个大前提。而以往解老者多定位于普通民众个人修养,多数倾向于道教或佛教史解读,这与《道德经》作为治理经典的核心功能背道而驰。本书完全打破传统章节顺序,以内在逻辑关系重新排定章节结构。同时通过章节提示、导读、重点问题分析打通所有内在逻辑关系。把《道德经》整理为哲学与政治理论体系,完整阐述了老子的管理及幸福理念。
陈抟(871年 989年),字图南,赐号 白云先生 、 希夷先生 ,北宋著名的思想家、道家学者、养生家。陈抟继承了汉代以来的象数学传统,并把黄老清静无为思想和儒家修养、佛教禅观会归一流,他创绘了 太极图 、 先天方圆图 等一系列易图,成为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并发表《太极阴阳说》后,才有中华独有的太极文化形态和一系列理论的形成,尤其是宋代理学家的形成,从而推动了宋代历史的进步。陈抟应是当之无愧的中国太极文化的创始人,宋代理学的奠基人,后人称其为 陈抟老祖 、 睡仙 、希夷祖师等。 本书集录了先生著述,《宋史 艺文志 易类》录《易龙图》一卷,《宋史 艺文志 神仙类》录《陈抟九室指玄篇》一卷,《宋史 艺文志 五行类》录《陈抟人伦风鉴》一卷,《宋史 艺文志 别集类》录《陈抟钓潭集》二卷,《宋史 陈抟传》录《三峰寓言》
宫观发展至今,已成为道教信仰和修道者的圣地;宫观传衍至今,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宫观传承至今,已成为了道德伦理教化的场所。长安金仙观位于终南山子午峪内,因新罗进士金可记曾拜汉钟离为师在子午峪修道成真,崔致远将道脉传播到海东,于是金仙观便被尊为韩国道教祖庭。金仙观所在的子午峪一带属于终南山中段,是道教的洞天福地,历代高道在此隐居修行。观内有汉文帝时期修建的玄都坛,『玄都』在道教中指的是天界神仙居住的地方,是古代祭祀天神的祭坛,也是留存至今的道教实体祭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