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真道创立于金中期,元明以降,和正一道一并成为中国社会两大核心道派。学界主要立足 新道教 的视角,从多学科维度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本书从传戒授箓、丧葬制度、祖真崇拜、全真教育、教史书写等前人关注相对较少之处,对全真道在金、元、明、清时期的传承发展史进行了新的探讨,既系统梳理了其与以道家道教为核心的传统文化的继承关系,又深入分析了其创新性、时代性等宗教特征和实践表现,进而尝试揭示全真道对个体生命史、社会教化史的独特贡献和深刻影响。
《全真道研究》是由山东大学赵卫东教授主编的专门研究全真道的学术性辑刊,出版后受到国内外学术界的一致好评。本辑为第七辑,共收录文章11篇,内容为道教古籍文献、碑刻文献的研究与分析及相关书评。
在北宋的《老子》诸注中,宋徽宗《老子》注得到的关注并不多。这或受限于宋徽宗饱受争议的历史评价。然而,在北宋的《老子》诸注中,宋徽宗《老子》注得到的关注并不多。这或受限于宋徽宗饱受争议的历史评价。然而,单就文本内容而言,宋徽宗为《老子》所作注并非低劣之著,而颇有可采之处,甚至柳存仁先生曾认为 诸注中宋徽宗与王元泽独能知道家义 。徽宗之注文辞雅驯,颇抉道家之窍,其上承王安石、王雱等荆公学派注《老》之理路与思想内容,亦影响后来章安、范致虚、江澂等人解释与发挥道学。另外,徽宗《老子》注亦是理解宋徽宗本人政治理念及其政宣时期部分政治实践的思想文本依据。 以此,本书尝试在道家哲学与政治文化双重视野下考察宋徽宗之《老子》注。具体而言,本书分别探讨了宋徽宗诠解《老子》的方式,他对《老子》核心范
作为中国本土的 ,在民间流传久远、深广,它有着独特的信仰、经籍、养生精神、炼养方技、 禁忌、科仪符号等,并影响着相关的文学、艺术、医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对 的产生和历史流变, 林林总总的派别, 的经典文献, 哲学, 里的医学、养生学、科技, 的修炼方法、 的科仪、 文学艺术、 的洞天胜地等都有介绍,是一本在文化的广度和深度上都有推进的上佳著作。本次出版修订版,作者增加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比如关于 发源、兴起的标志,采用 界自身肇始于黄帝的说法,并引入了 全面准确的新的文献资料。
《中观见与道德经》是明贤2011年5月至2013年12月间,应北京大学学生社团邀请,于北京大学开演《中观见与道德》的课程讲义。 借中观见以逐句诠释《道德经》,借助佛教智慧,对于复兴道、儒两家文化道统起到积极推动的作用,以期中观正见在华夏传统文化土壤上“落地”,以此向西天东土两大圣人寻求智慧。
本书从15个方面对道教知识作了全面、深入的介绍,包括道教释疑、道教名词解释、道教历史、道教教派、道教教义、道教典籍、道教法衣法器、道教神仙、道教人物、道教炼丹术、道教、道教科仪、道教故事、道教养生和道教名山道观。《论道:道教入门600讲》用朴实的语言,介绍了道教方方面面的内容,帮助读者将道教知识尽收眼底。
《道家文化研究》第31辑,共收录稿件25篇。本辑整体上以道家思想的新研究为主,既包含了以概念和问题为核心的道家思想研究,又涉及了《老子》文本的文献学考索,还涵盖了儒道、东西对话视域下的道家思想研究。同
%26nbsp;%26nbsp;%26nbsp;%26nbsp;本书为丹道高人李谨伯老先生数十年修道方法的真传,指导人们如何具体修道,以达到健康长寿,开发潜在功能,生发智慧,很终提高生
1.书名自带话题:现代西方哲学眼中的《庄子》,会生怎样的智慧火花? 2.类型独树一帜:很少有写给大众读者、年轻群体的比较哲学引进出版。 3.研究手法新颖:挑战性重读庄子,以原创哲学理论,与史上的注家作挑战,战场就是庄子和西方的同类概念,比如黑格尔、康德、海德格尔、尼采、弗洛伊德、福柯的思想和现代戏剧理论,还有扑克牌、角色扮演游戏(RPG)和传统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