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为法国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分别于2002年与2004年出版的以马内利修女的《贫穷的富裕》和《活着,为了什么?》的合集。 在《活着,为了什么?》中,作者以法国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帕斯卡的《沉思录》为主轴,深入探讨了人生存的意义。在以马内利看来,帕斯卡的思想分为三个范畴——物质的范畴、精神的范畴和心灵的范畴,而帕斯卡思想以及人类历程的高峰,是在心灵的范畴即爱的范畴里。正是爱,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重量;只有爱,能够让我们带着我们的伟大和可悲,继续生活在喜乐之中。 而在《贫穷的富裕》中,以马内利修女则分享了她对真正富裕的发现——施予和接受大量的爱,以及获得幸福的步骤——抛却外在的富裕,接受匮乏的生活;走出空洞的自我,以便走向他人。以马内利修女自己正是抛却物质而让生命获得全
《用生命爱中国 柏格理传》用10个篇章,从英国传教士柏格理1864出生一直写到1915年他在中国逝世,为柏格理在中国28年激动澎湃、感人肺腑的事迹做了一个客观、公正、翔实的纪录。 阅读完本书,一个生动、形象、丰满以及具有虔诚信仰和献身精神的柏格理,便由远而近,由平凡而深刻地赫然屹立在读者心中。
在我们所处的文化中,软弱是我们千方百计要隐藏和否认的,甚至是可耻的。然而对于 徒,软弱却是通往生命之道。智慧的人生导师J.I.巴刻在《软弱之道--靠主得力的人生》中结合 的真理和自己的经历,让我们看到,人唯有认识和接纳自己的软弱,并倚靠上帝的大能,才能成为真正刚强的人。在这里,你会找到一条从灰心失望走向自由喜乐的道路。
本书为法国弗拉马里翁出版社分别于2002年与2004年出版的以马内利修女的《贫穷的富裕》和《活着,为了什么?》的合集。 在《活着,为了什么?》中,作者以法国天才数学家、物理学家、思想家帕斯卡的《沉思录》为主轴,深入探讨了人生存的意义。在以马内利看来,帕斯卡的思想分为三个范畴——物质的范畴、精神的范畴和心灵的范畴,而帕斯卡思想以及人类历程的高峰,是在心灵的范畴即爱的范畴里。正是爱,赋予我们生命的意义和永恒的重量;只有爱,能够让我们带着我们的伟大和可悲,继续生活在喜乐之中。 而在《贫穷的富裕》中,以马内利修女则分享了她对真正富裕的发现——施予和接受大量的爱,以及获得幸福的步骤——抛却外在的富裕,接受匮乏的生活;走出空洞的自我,以便走向他人。以马内利修女自己正是抛却物质而让生命获得全面
罪论通过自然法理论而影响到基督教的社会政治学说,并对西方近代民主宪政思潮产生了深远影响。上帝之神圣性质与国家之世俗性质的张力充分表现在奥古斯丁的神学中,上帝之城与世俗之城形成了截然对立的两个世界。国家成为人类处于沦落状态的权宜之计,因其世俗性而不禀有神圣的目的。这种理论之于近代政治思想的意义在于,它为限制国家权力开辟了道路。它基于人类的罪性和普遍堕落,强调通过限制所有人的权力来保护每个人的自由,而不是基于人性可以达到至善的理想,去赋予圣人无限扩张的政治权力。前者对人性和国家均采取低调,并不梦想借助建立国家来为人性确立通往至善的道路;后者则期望建立国家以保证人性之改良,并终达到至善。这正是基于基督教原罪传统的政治理论与其他各种政治思潮的根本区别所在。
茫茫宇宙,黑暗无边。生命犹如一道闪电,划破了黑暗。路漫漫,生命从远古的黑暗中开始了自己的征程。天崩地裂、狂风暴雨摧残打击着自然界的这个奇迹。历经多次灭绝性的灾难,生命还是顽强地前行。 沧海桑田。经历了漫长的成长,地球这个生命的摇篮,处处生机盎然,生命之花五彩缤纷。在这五彩缤纷的生命中,人来了,只是来得晚一些。 生命本已是自然界的奇迹,而人的出现,更是奇迹中的奇迹。这个来的晚的,论个体的力量、速度、器官感觉都处于弱者地步的人,可却成了世界的主宰!我们不禁要问,这是为什么? 要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弄清:这个晚来的“人”是什么? “人是什么”这个问题一直困扰我们,几千年来争论不止。人类的各种文化现象都想反映人的本质,或绚丽多彩感人,或光怪陆离惑心。可惜,这些反映都不仅是那么的
《狱中书简》由朋霍费尔的好友埃伯哈特?贝特格在他遇难后整理出版,收录朋霍费尔在狱中写给亲友的书信、诗歌和杂感断简。其中既有他对一生所学与所思的深沉回忆,也有他与父母朋友之间感情真挚的通信。如果说他以前的创作多是他神学思想的记录,那么《狱中书简》更像是他脱去神学家外衣之后更真实的自我表达。他明知生命将歇,却依然正气凛然,在纳粹绞刑架下,发出一个圣徒后的声音,他说,“这,就是终点。对我来说,是生命的开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