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所收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国学经典性启蒙读物。在古代的经典性启蒙读物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为普及、*有代表性的三种,世俗或将它们并称为 三百千 。这三种读物中,《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时,《百家姓》产生于北宋初,《三字经》产生于宋元之际,尽管产生的时代不同,到明代都已成为相当流行的启蒙读本。
《韩兆琦 新读》涵盖了韩先生讲座十二讲的内容,包括秦始皇、李斯、项羽、高祖、吕后、韩信、张良、周亚夫、文、景两皇后、汉武帝及司马迁与《史记》;选取人物主要集中在秦汉部分。在编排时充分保持了讲座原汁原味的特点;另外在此基础上,于每一讲讲稿之后附上了历代对所讲主要人物或相关人物的评价与相关诗歌,以助读者深入理解讲稿内容。与其他《史记》讲解本不同的是,这《韩兆琦《史记》新读》重在“新读”二字。韩先生讲解之“新”体现在:首先是秉承《史记》纪传体的优势,从历史人物的命运切入,以人物为中心讲述历史。从中读者在获取历史知识和经验的同时,还有对人生的思考和感悟;其次讲述诸多历史人物不脱离司马迁的立场、态度与感情而讲,使人们看到在各个人物背后有一个有着鲜活传奇人生的司马迁。讲解虽同样以历史人物
《大学》《中庸》是《礼记》中的两篇,与《论语》《孟子》一起被称为《四书》,是儒家文化核心经典。这本《大学中庸》精选了33篇文章,使广大读者进一步了解我国古代的礼乐制度和儒家的基本思想。全书以原文、注释、译文的形式呈现给读者,方便读者阅读学习。
《国学经典:孝经》以孝为中心,比较集中地阐发了儒家的伦理思想。它肯定“孝”是上天所定的规范,“夫孝,天之经也,地之义也,人之行也”。书中指出,孝是诸德之本,“人之行,莫大于孝”,国君可以用孝治理国家,臣民能够用孝立身理家,保持爵禄。
《尚书》按朝代分为虞、夏、商、周四部分,包括典、谟、训、诰、誓、命等体裁,记了当时重大历史事件、君臣对治国之道的探讨、辅臣训导帝王的言论等。本书稿每篇选文由原文、译文、题解、注释、评析五个部分组成,选取版本精心校对,延请专家精心翻译,并配以古代版画。傅璇琮、毛佩琦、任德山等联袂推荐。
《明本纪》一卷,作者不详,记朱元璋事迹,起自濠州从军,止于洪武五年。有名明史研究专家王崇武先生论证其成书在今本《明太祖实录》之前,可能是修纂《太祖实录》之原料,也可能抄自《太祖实录》初修本,是研究明初史事的重要文献,史料价值甚高。王崇武先生校勘《明本纪》各主要版本,并将其与今本《太祖实录》等书逐事比对,再加按语辨其异同,考其本末,精辟见解颇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