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中国传统文化丛书:论语图典》的人也许会有这样的印象,就是通过孔子和其弟子的日常言行,那些原本抽象难解的“仁”、“礼”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普遍意义的价值观、伦理观、道德观,人生观,一下子变得让人看得见、摸得着了,它言简意赅,平易近人,又处处折射出儒家哲学思想的光辉。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丛书:论语图典》可以称为是一部理论与实际结合的最为成功的范例。孔子作为中国历伟大、有影响力的思想家、教育家,乃至整个中国传统文化的旗帜,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中国传统文化丛书:论语图典》被人们认识的。
本书适合青少年读者,从《山海经》中提炼了48个精怪,包括以风雨为食的烛龙、长着九个脑袋的相柳、没有脑袋却会唱歌跳舞的帝江、长着老虎身子却有九条尾巴的陆吾,等等。精怪一般长得像怪兽,但却拥有怪兽所不具备的奇异本领和智慧,相信它们会激发小朋友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的想象力与创造力。精美的彩图与趣味性十足的故事语言,两者结合,呈现给孩子具体的精怪形象,让孩子在图文中,真正爱上《山海经》,读懂《山海经》中的精怪,积累创作素材。
古人半部《论语》治天下,今人半部《论语》修自身。尽管《论语》只是一些简单的对话,但包含了大量为人处世的大原则、大道理。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曾形象地把孔子创始的儒家思想比作“粮食店”。可以说,孔子在《论语》中提出的思想,很多都是我们这个民族乃至全人类的“精神食粮”。《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论语》语录之体,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们的言行,书中用简洁而又含义隽永的语言,讲述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至理名言。本书添加详尽注释,有白话译文,并辑录朱熹、程颢、程颐及张居正等人对论语的点评,颇具阅读和收藏价值。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它不仅是一部史学巨著,更是一部文学巨著。陈寿在尊重史实的基础上,以简练、优美的语言为我们绘制了一幅幅三国人物肖像图,也为现代学者研究中国历史提供了真实的历史材料。
《国学经典丛书》推出了30个品种,包含经、史、子、集等各个门类,囊括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该丛书以尊重原典、呈现原典为准则,对经典作了精辟而又通俗的疏通、注译和评析,为现代读者尤其是青少年阅读国学经典扫除了障碍。所推出的48个品种,均选取了当前已经出版过的版本,由专家袁行霈、唐明邦、赵逵夫、王兆鹏、唐浩明等倾力编注,集经典性与普及性、与通俗性于一体,是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一套很好的读本。
本收主人参照以下版本: 一、上海中华收局影印《四部备要》本老子《道德经》,王弼注释。此书为北京师范大学图书馆藏本,封面上印有“国立北平师范大学图书馆”的印鉴。王弼本被认是《道德经。的注释本。 二、马王堆出土的《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 三、湖荆门郭店楚墓竹简《老子》甲、乙、丙、及注释文本。这一发现不仅被看作古的重大收获,也是《道德经》研究的突破。 四、志新斋藏本,线装古本《道德经》。 本书综合古今,配图夜释,以期为各级领导,做客理工作的专家以及一对深邃思思想有兴趣的文化人,献上一本简洁明快的《道德经》读本。
《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所收入的《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都是国学经典性启蒙读物。在古代的经典性启蒙读物中,《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是最为普及、有代表性的三种,世俗或将它们并称为“三百千”。这三种读物中,《千字文》产生于南朝梁时,《百家姓》产生于北宋初,《三字经》产生于宋元之际,尽管产生的时代不同,到明代都已成为相当流行的启蒙读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