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年画产地的人士和国内权威学者共同从事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冯骥才先生总其事。《集成》将年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了综合考察与研究,不是把年画孤立地当作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而是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更关注年画与其产地的历史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民俗生活以及文化心理的血缘关系,综合运用了文化学、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对象。《集成》还将年画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不仅关注年画作品本身,而且包括年画的生产、销售与张贴。与此相关,对年画的制作工序、工具材料、销售方式等都有详尽的介绍。同时,对与年画的产、销密切相关的艺人、作坊、画庄(画店)和张贴习俗也有介绍。
费希特的《现时代的根本特点》是一部以分析他那个时代的特点为主要内容的历史哲学著作,它标志着德国古典历史哲学的一个发展阶段。这部著作的内容是费希特在柏林于1804年11月至1805年3月做过的十七次演进,他在付印前又增写了一篇简短的前言。在他的听众中真正的哲学家与教授并不多,而绝大部分是政府官员、外国使节和其他行业的人士,或者像《上德意志文汇报》的报导的说,是“一些体面的人物和女士”,费希特的讲话坚持自己的原则,又不过分刺激他的听众,他抱着他那发扬理性主义、促进人类文明事业的信念、以洋溢的热情和感人的言辞,阐述了自己的看法,寄望于他有教养的听众能消除恶贯满盈、麻木不仁的现状,而进入自由、纯粹的精神境界。
年届九五年周有光先生是著名的语言学家。本书所收二十五篇文章是他近十余年间关于文化问题的控索性漫谈。作者或从文化的创新、衰减、流动角度谈论文化 的新陈代谢规律,或从剖析中国、朝鲜、日本、越南的文化历史演变来考察汉字文化圈的文化演变,或漫议西化与东化,传统与现代,科学与艺术,或闲话中国的文房四宝与外国人眼中的三宝(长城,兵马俑,汉字)……虽涉猎范围广而内容杂,大抵仍根基于语言研究的心得体会,为我们理解现代文化和历史传统提供了一个崭新空间。
《读有所得.学史增信专辑》由《读有所得》编辑部编
作者从自己的人生经历、工作实践中,总结出了诸多的经验和成功奥秘,如自我人格的完善与魅力的形成,人际关系的处理,如何有效地发挥积极性,对自我、事业、社会、世界的认识,以及对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认识等。
《书品(2013年第2辑)》主要内容包括:悼念萧启庆先生,萧启庆先生追思会侧记,写在《乐章集校注》增订本出版的时候,红花更需绿叶扶——《苏过诗文编年笺注》出版感言等。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是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本书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我知道什么?”原是16世纪法国哲人蒙田的一句话,它既说明了知识的永无止境,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一代人渴求知识的愿望。1941年,法兰西民族正处于危急时期。法国大学出版社以蒙田这句话为丛书名称出版这套书,除了满足当时在战争造成的特殊形势下大学教学与学生读书的需要外,无疑具有普及知识,激发人们的读书热
收入本书的文章大多是作者在东京的两年中写成的。这两年在东京的生活对于作者是难得的经验。作者当然跨出了过去的生活的界限,远离了似乎始终躁动不宁的北京,有了一种相对悠闲的生活,有了较为宁静地思考的时间。 其实这些思想未必是深思熟虑的结果,但都是面对着具体情境的反应;未必是高蹈永恒的探索,却也是此时此地的坚持。它们是一个批评者面对世界的种种关切、想像、感情的见证。其中的片断的想法只是在世界的大变局中一个渺小的边缘人的微不足道的感慨,它虽然无足轻重,却也不可以轻易抹煞。
钱锺书先生是我国当代具有国际影响的著名学者、作家,有“文化昆仑”、“一代鸿儒”之誉。其著作博大精深,融贯古今中外,被视为人类文化中具有经典性的巨著。“钱锺书研究”已成为当代人文学科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受到越来越普遍的重视。“钱学”方兴未艾。 为全面系统地展现近年来钱学研究的成果,亦为今后的钱学研究提供一个更广阔的天地,我们决定编辑出版《钱锺书研究丛书》。 《钱锺书研究丛书》是一个开放的天地,它以容百家之言、促学术交流为已任,以反映钱学研究的*成果和总体面貌、推动钱学研究的深入发展为目的。它是所有钱学研究者的园地。 本书为《钱锺书研究丛书》中的一册,作者试图通过揭示钱钟书先生在东西方文化冲突交融的历史过程中的复杂心态,来对钱先生在现代中国学术史上的独特地位作出客观评价。
《鲁迅杂文精选》所选篇目来自鲁迅先生所著《坟》《华盖集》《准风月谈》《且介亭文集》等杂文集。现代杂文的兴盛、发展和繁荣,与鲁迅先生是分不开的。可以说是鲁迅先生将杂文这一古已有之的文体发扬光大,使其既可以描摹市井人物百态,又可以抒情议论,更可以为匕首、为投枪,“也还有发聋振聩的木铎,有悠然发人深思的静夜钟声”(茅盾《联系实际·学习鲁迅》)。本书中收录了鲁迅先生多个杂文名篇,如《论雷峰塔的倒掉》《拿来主义》等。
在教学之余,零零星星翻译了四百多则英语谜语,其中一部分1997年起已在《英语知识》杂志连载。现将初步心得整理出来,希望得到专家的指点。谜语的形式美是谜语的生命。谜语跟成语、谚语、儿歌相近,原是流传于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字,如果形式不美,就不可能被广泛接受。 本书具有以下特点: 一、谜语的形式美是谜语的生命。1、采用儿歌形式,收到朴实自然的效果。2、利用成语,收到生动形象和隽永有致的效果。3、利用文言收到洗炼上口的效果。4、利用韵文和旧诗的形象,收到优美动人的效果。 5、利用汉语惯用习语解开难点。 二、谜语的主要特点是“奇”。1、用对仗译出谜语中的奇思妙想。2、利用文言担当一语双关的任务。3、利用口语完成一语双关的任务。4、用暗示表达一语双关。5、利用汉语谜语谐音的格式表达一语双关。6、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