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蓝中一点黯淡》这本书,辑录了民国才女端木露西的小说和随笔的部分代表作。《蔚蓝中一点黯淡》一篇重点论述女性如何成为真正独立的人,在民国时期曾引发一场关于妇女问题的论争。《前线之边》《送X去前线》《秋行》《秋的波浪》等主要刻画了战火离乱中人们的心绪和忧乐,写出了普通人的感情和爱憎。《两地雾》则写作者在伦敦的生活。书中蕴含着女性特有的细腻感情,字里行间充溢着一种善良和淳朴的美。
《金陵卖书记及其他》主要包含两本书,即《金陵卖书记》和《汴梁卖书记》。 1901年8月29日,慈禧太后发布上谕,要求"一切考试均不准用八股文程式",代替它的是论述中国历史、政治和外国政治及学术的论文,以及清晰地论说《四书》、《五经》。1902年,金陵(南京)举行乡试,《金陵卖书记》的作者公奴一方面"以长者命赴试金陵",一方面本着"播文明之种子"的目的,"担筐挈箧,贳椽彼都"。一个多月的"闻见",公奴身历其境,现身说法,生动地描述了考生们购书、赶考的种种表现,淋漓尽致地写出了人们在考场内外亦悲亦喜的窘态和丑相。 1903年,乡试在开封举行,《汴梁卖书记》的作者王维泰单纯以卖书而赴汴梁。《汴梁卖书记》文字虽平实,但如实呈现了开明书店的从业宗旨、从业原则以及操作程序和步骤;同时,也呈现了书商们的新方式同旧观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两千多年前,各种各样的地域文化,在不同的房间着衣起床了,在每个人的身上烙下了一个胎记,有一种东西与生企来地植入了每个人的骨子里。 两千多年后,一本名为《河南人惹谁了》的书在人们手上争相传递,一首名为“东北人都是活雷锋”的歌曲在人们口中传唱,不同地域的人们都在追问。 河南人惹谁了?湖南人凭什么?东北人是咋了?在这里,我们提供的一个中国人的性格地图在这里,每一个人都可以找到自己的性格基因如果你有所思、所想、所悟、心情还不错的话请与我们联系。
近代中国遭遇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万方多难之期,济济多士,或豪雄壮士,或骚客美人,都要逞引风流。浪花淘尽之日,繁花辞目之时,不免哀歌足以动人,挽联足以招魂。本书以挽联故事的形式记录了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孙中山,袁世凯,胡适,陈独秀等近代名人对生死之感慨,对时事之追怀,对人物之评价。
本书初名《二十世纪青少年的思想与心理问题》,由台湾老古文化事业公司于1977年9月出版,1984年3月第3版时改为《新旧的一代》。它是著名学者先生所作的专题演讲。在演讲中,作者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受,对本世纪以来中国社会的变迁及其对人们心理状态的影响,作了透辟的论述,提出了许多值得审思的问题。内容叙及:清末民初的社会思潮;重大的政治事变;中西文化的冲撞;学术思想的演变;古代的文化教育制度;现代的道德价值观念;老少之间的代沟;新旧不同的读书;旧八股与新八股;私塾与家教;尊师重道;安身立命;以及青少年的个性、学识、心理、经验、行为,等等。言语委婉,知识丰富。
本书以怀旧为主题,选取了那些沉淀着古朴气息的行业,这其中既包括打铁铺、打蜂窝煤等颇具男人味的行当,也有小人书出租、卖凉开水等颇有回忆感觉的行当,更有流动照相、流动爆米花等颇为时尚的行当,等等。用轻松雅致的语言,配以小清新的图片,重点讲述这些行业的构成和特点,让读者读来深感字句间透露着文化的味道和旧时光的呼吸,能体会到历史不只是那些文字记载的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些已经或正在消失的东西,正是被人们淡忘了的历史细节,值得我们自己去玩味去感叹,也值得我们去和老友叙旧,去跟晚辈畅谈。本书可以说是一本质量绝佳的精品随笔。
诺曼·文森特·皮尔被誉为“积极思考之父”和“美国人宗教价值的引路人”,他致力于向全世界传达他积极思考的主张,他平均一年向一百个团体发表演说,直到他九十三岁那年,亲耳聆听过他的教诲的听众多达两千万人。他曾应尼克松总统之邀向美国国民传递积极思考的讯息,也曾获得里根总统颁发的自由奖章。 《坚强的乐观者》是皮尔博士的代表作和道德管理学派的经典著作。40余年来,全球数以千万计的人们因为受到本书的激励,从而焕发出强大的内心力量,战胜了世间种种艰难挫折和悲观失望,赢得了财富和尊严,终找到人生价值和心灵平静。本书因为深入浅出地传递了基督教的精神内涵,成为美国政府、军队和众多机构提升“精神力量”和“战斗力”的*读本,更是美国“基业长青”型公司长期应用的员工培训范本,为企业的历久长新奠定了深厚的精
本书汇集作者近年发表于《读书》、《方法》、《光明日报》、《中国文化》等知名报刊的三十余篇论文而成,集中探讨了中西文化中的若干深层问题,从柏拉图到海德格、从胡塞尔到德里达、从老庄到戴震、从佛学到心学,从饮食到生死、从科学到宗教,无所不论,并对拉汉、法汉对照的文体迻译和英文词章。本书论题不拘一格,思维缜密,文体恬雅,风格幽默,对于关怀中西思想文化的读者而言,是一部不可多得的佳作。
世界闻名的《我知道什么?》丛书,是法国大学出版社1941年开始编纂出版的一套普及性百科知识丛书。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科学知识的不断发展,该丛书选题不断扩大,内容不断更新,已涉及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各个领域及人类生活的各个方面。由于丛书作者都是有关方面的著名专家、学者,故每本书都写得深入浅出,融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至今,这套丛书已印行3000余种,在世界上产生很大影响,被译成40多种文字出版。 “我知道什么?”原是16世纪法国哲人蒙田的一句话,它既说明了知识的永无止境,也反映了文艺复兴时期那一代人渴求知识的愿望。1941年,法兰西民族正处于危急时期。法国大学出版社以蒙田这句话为丛书名称出版这套书,除了满足当时在战争造成的特殊形势下大学教学与学生读书的需要外,无疑具有普及知识,激发人们的读书热
八股文消亡了近一个世纪,重头评说,仍有许多难言之处。所谓“难言”,一是如何设立新的标准来看待八股文,本世纪初以来对它的批评自有道理,但若就一种文体在文化与文学方面的存在意义看,如何将历史文化及文学文体的评价统一谐调,实在是一件很难的事情;二是八股文对现代人来说已经陌生,它的文化机制与形式内涵都不易为今人体会,至今已极少有人通晓它的写作手法了。所幸启、张、金三位先生均为博学通才,渊深的国学功底使他们游刃有余。他们对八股文都有自己敏锐独到的看法,评价公允而深刻。他们各自所拥有的对八股文的体验与感悟,尤其为晚辈学人所难以具备。三位先生在文中还深入浅出地介绍了八股文的来源、流变及体制格式等基本知识,使读者能对八股文有相当全面的了解。文字的通达晓畅、平易明晰,则又是这本书令人读来轻松
《新人生观》写于抗战时期。文章谈论是虽是“人生哲学”问题,但其中谈到的《道德的勇气》、《知识的责任》、《目的与手段》、《扭开命定论与机械论的锁链》、都与中国现代知识分子的道义与责任有关。《新人生观》都是平时演讲及杂谈的辑录。作者谈得自如,读者看来轻给予。但这些书中文字传递给我们的,还是有非常丰富的思想内涵,这也就是今天我们重新出版该书的原因所在。
本书是《在北大听讲座》书系的第十三辑,所收文章皆为专家、教授、知名学者、社会名流在北大的精彩演讲。文章深入浅出,简练朴素,既有引人深思的深厚学理,又有催人奋进的人生智慧。文章兼容并蓄,可谓思想的精粹、智慧的集锦。在浮华之风日盛的今日社会,对所有“为国求学、努力自爱”的人们来说,北大讲座中传来的思想之声是真正值得认真品味和用心领会的。
《北河沿日记》收录了苏民生的日记、散文、诗书画评论等十余篇,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他的日记、散文,有许多关于老北京风情人物的记叙,其中提到的一些地方,至今仍然存在,譬如榆树馆,就在今天的西直门附近。也有一些地名已经发生了变化,譬如骆驼庄,应是罗道庄的旧称,现如今不光名称变了,文章中所描绘的村落景象亦不复存在,今昔对比,颇有些感慨在其中。 苏民生年少时便对绘画发生了兴趣,后入日本京都大学专攻美术和美术史,从此与书画便有了一生的缘分。苏民生颇擅长中国书画的鉴赏,本书亦收录了一部分他对于诗书画的评论文章,譬如《游居鉴赏录》、《故宫书画略评》等,从中我们可以知道他对于一些我们耳熟能详或未曾耳闻目睹的作品一番不同的解读。 书中还有一些苏民生所记的日常小事,颇有意趣。譬如他有一大段文
本书是由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组织全国各年画产地的人士和国内权威学者共同从事的一项文化工程,是中国民间文化抢救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由冯骥才先生总其事。《集成》将年画作为一种文化现象进行了综合考察与研究,不是把年画孤立地当作民间美术的一种形式,而是在充分的田野调查基础上,更关注年画与其产地的历史人文环境、自然环境、民俗生活以及文化心理的血缘关系,综合运用了文化学、人类学的方法来研究对象。《集成》还将年画作为一种动态的过程来考察和研究。不仅关注年画作品本身,而且包括年画的生产、销售与张贴。与此相关,对年画的制作工序、工具材料、销售方式等都有详尽的介绍。同时,对与年画的产、销密切相关的艺人、作坊、画庄(画店)和张贴习俗也有介绍。
安·兰德作品系列。 安·兰德以卓越的才能奠定了她作为作家和哲学家的历史地位。她在思想上对世人的影响正日益彰显。她的作品每年在全世界范围销售三十万册。在她逝世后,她的信件、日记和录音讲话被相继公开,使其过去未发表的一些作品和思想得以面世。在她逝世后的十五年里,安·兰德(和她的客观主义哲学)越来越多地出现在电影,文章和哲学讨论中。 本书收集了她1962年中每周一次为《洛杉矶时报》撰写的专栏文章,在这些文章里,她对当时的新闻和文化事件作出了精辟的分析,充分展示了她的才能。
《空谷幽兰》是美国著名汉学家、翻译家、作家比尔 波特于20世纪80年代末,亲自来到中国寻找隐士文化的传统与历史踪迹,并探访散居于各地的隐修者,借此表达他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高度赞叹和无限向往,从而形成风格独特的“文化复兴”之旅。 空谷幽兰,常常用来比喻品行高雅的人,在中国历史上,隐士这个独特的群体中就汇聚了许多这样的高洁之士,而今这些人是否还存在于中国广阔的国土之上?这是一直困扰着作者的问题。
本书是脱离无信息阶层晋升到有信息阶层的行动指南。对有信息阶层来说,当你觉得周围的信息过多而感到为难时就要引起注意。书中有许多信息也会自动地输送到你眼前。是非常有益的经典之作,是一本使其不坠落为无信息阶层的教科书。 “我炒股赚了5000万日元,放在手里怎么去赚钱呢?”艺能作家梨无胜先生常常留意司机副座上的东西,如发现有赛马的消息,就与司机聊赛马。如果把决不便宜的出租车费不单单看成是运输费,还作为信息收集费的话就值了。 到从不去的书店柜台看一看,有一家熟悉的书店对你来说是非常重要的,频繁利用在公司附近或车站前一家较大的书店会很方便,应该定期去书店转一转。 你能把熟悉的书店里书的排列情况画在白纸上吗?这很难。如果能画出来,那么你就能把书店当作自己的书房来用,记住哪个架子上放着哪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