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育简本”是福建美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一套普及型大众美育图书。本书以问答的形式,将中国瓷器中经典且具有代表性的精品以及背后的故事等进行通俗的解读,从中精选出100个问题,进行简明扼要的回答。每个问题配以一至二幅相对应的图片,图文并茂,让读者轻松、直观而全面地了中国瓷器的基础知识。图书内容力求广视角、长跨度,并且结合历史背景介绍中国瓷器艺术的普及知识,让中国瓷器艺术穿越时间的迷雾,正式但不枯燥地展示在每一个读者面前。
刻铜,是直接用刀在铜器的表面镌刻的特殊工艺。杜氏刻铜始于明末清初,是安徽地区最为精湛、拥有代表性的民间手工艺技艺之一;刻铜者能够变刀为笔,以阴文刻、阳文刻及双钩浅刻等造型手法,使山水人物、花鸟鱼虫、楷行草篆等“跃然于铜上”。本书系“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传统美术卷”的一个分册,主要从历史渊源、制作流程、艺术特征、文化价值、现代传承、代表人物等六个方面详细介绍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技艺项目杜氏刻铜的发展过程和技艺特点。
“美育简本”是福建美术出版社精心策划的一套普及型大众美育图书。本丛书定位于对艺术感兴趣的普通大众,以“100问”的形式统一体例,旨在通过本书培养人们认识生活中的美、并感受这些美的能力。本书以翡翠文化为主要内容,内容涉及翡翠的历史、发展、 工艺、特点、鉴赏、文化等,以问答的形式,系统有序地提出目标读者最关心100个问题,进行简明扼要且轻松易懂的回答。同时每个配以相应的图片,图文并茂,让读者轻松、直观而又全面地了翡翠的相关知识。
本书以中国传统吉祥文化为题材, 分别从吉、福、禄、寿、喜、财六个部分, 系统有序地提出100个问题, 并一一解答。书中内容涉及礼仪、饮食、服饰等方方面面, 回答简洁到位、深入浅出。
本书分皇帝、文臣、武将、文人、女人五篇,以人物为主线,解密皇家秘闻、朝堂真相、文人百态、社会言情等。书中有周而复始却又绝不重叠的精彩故事,有波澜壮阔的历史格局,有爱国者的赤诚之心,有历史的众说纷纭,有
手工印染技艺是中国染织文化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本书总结了作者多年来的设计和教学实践经验,作者通过大量的阅读和收集国内外相关扎染的文献资料、乡间考察与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拜访与交流创作和教学实践,将现代服饰与具有浓郁的西南地域特色的传统扎染工艺,进行了结合。本书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步骤讲解和图例清晰,对扎染和型染这两种技法做了一定的梳理和介绍,对其具体工艺方式及操作方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阐述。本书既可以作为相关专业的高校教材,也可以作为手工印染设计人员、学习者和爱好者的参考书。
本书是适配于初高中陶艺课程的教材,将现代陶艺经典作品进行详细的分析,深入浅出地教授给学生,以陶艺四大基本技法为例,穿插了陶瓷装饰手法教学,并简单介绍陶艺发展概况、陶瓷烧制工艺等。帮助参与陶艺课程学习者系统掌握陶艺制作的基础手法,并了解关于陶瓷艺术的基本知识。 本书主要服务于国内初高中学生且校内开展了陶艺教学课程或有意愿和兴趣了解陶瓷艺术的学生群体,也为校内陶艺课程教师们提供教学素材指导学生了解并简单制作陶艺作品。本书大量教程内容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并且与陶艺校本课程计划同步,实现课堂教学目标。
我国的一些国粹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显示出中华民族独特的艺术渊源以及技艺发展轨迹,这些都是中华民族集体智慧的结晶。作为音乐、舞蹈、戏曲、杂技与杂耍总称的百戏,反映了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在不同环境的生产和生活中所创造的艺术作品,生动形象反映古代先民的生活场景,通过不同的艺术形式表达出来,有音乐,舞蹈,杂耍等,不仅对中国古代人们文化生活的发展与精神需求及美好愿望的满足产生过极为深远的影响,更是在传统文化的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这些艺术作品是一座文化宝库,它的意义和价值正等我们去开发和传承。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本书是一部关于四川竹编工艺的文献资料汇编,内容围绕四川地区竹编文化的发展渊源、竹编类型、工艺特点、价值体现、竹编企业、传承体系,竹编产业开发与创新等,通过对四川竹编新一代传承人的访谈、文字笔录,以口述史的形式,将他们的亲历、困境和思考如实记录下来,聚焦四川竹编发展的现状与现实问题。从当代设计的视角来看,竹编工艺是启迪当代可持续设计未来发展的一笔宝贵的文化资源。本书的最后精选了部分四川竹编的精品佳作,既可作为教学授艺的参考,又是四川工艺竹编文化的历史文献,对发扬四川竹编工艺与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现实意义。
《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一书采用纯质纸全彩印刷,以图配文,以文释图,通俗易懂。作者运用第一手资料,对中国传统的剪纸和熏画进行了详细的叙说,使读者对中国传统剪纸、熏画艺术有所了解和感知,通过艺术的力量复原一幅幅在历史中沉淀的生活画面,具有很强的鉴赏性和收藏性。本书名曰《图说中国传统熏画与剪纸》,共有八章:第一章,古老的剪纸;第二章,剪纸的种类;第三章,各色剪纸;第四章,剪纸的传承;第五章,熏黑的剪纸;第六章,珍贵的熏画;第七章,熏画和剪纸的年代;第八章,各地剪纸。此外,还有一个结语。
本书是用纸张制作出了栩栩如生的花朵,再把不同种类的纸艺花组合,做成花环、花束、框画、盆花、剪贴本、相框、贺卡等各种生活实用品,将纸艺花的用途发挥到了很好。图书包括三部分内容。一、36种花朵:用纸艺制作出玫瑰、康乃馨、雏菊、向日葵、鸡蛋花、马蹄莲等;二、22款家居装饰:用各种花朵组成花环、花束、框画、盆花、花盒,还有立体纸花装饰的纸艺相框、红酒包装、贺卡等。三、20款保存幸福时光的剪贴簿:有婚礼剪贴簿、出生纪念簿、入学剪贴簿、聚会剪贴簿、各种节日剪贴簿等。书中有全彩图的基础教程,包含工具、材料、裁剪花瓣、花瓣的立体化、叶子的制作、花芯的制作、单层花瓣和多层瓣花等内容。基础教程详细、做出的花朵栩栩如生,初学者也能完成。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肆虐期间,全国各地、各条抗疫战线上涌现出大批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本书以中国传统文化剪纸这一艺术形式,遴选了全国剪纸非遗传承人的优秀抗“疫”战线剪纸作品近200幅,内容分为十个章节:1.武汉有难,八方增援;2.战疫一线,天使攻坚;3.抗击毒魔,从我做起;4.众心齐结,舍家纾难;5.危难时刻,党员争先;6.军民鏖战,共克时坚;7.疫情决战,英雄死难;8.众志成城,筑牢防线;9.岁岁年年,吉祥生盼;10.天佑中华,庚子平安。这十个章节的内容从各个角度摹写了抗“疫”过程中可歌可泣的人和事,并呼吁普通民众自觉做好防护,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本书的出版旨在记录这段刻骨铭心的抗“疫”历史,更是鼓舞全国人民患难与共,携手同心,并肩战斗,为取得抗击疫情的最后胜利不懈努力。
本书是文物大医生系列丛书的其中一本。本书讲述了古书画临摹复制技艺和它的传人们的故事,以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视角,追溯其历史渊源,艺术地展现了传承人们的艺术生活之路和时代背景,并结合风土人情和哲理的感悟,巧妙地将技艺手法与技艺特征贯通在字里行间,通过平实而又奇异的叙述,真实再现了传承人们的传奇故事。
《玉雕》通过对北京工艺美术具有代表性的玉雕技艺的起源,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表现形式、艺术特色、技艺工序过程、传承方式和优秀作品的汇集,深入地展现了北京工艺美术的历史价值、社会价值、学术价值和工艺文化价值,凸显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文化特质,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创造出良好的文化空间和学术氛围。
《江西陶瓷文化》是一部江西陶瓷文化通俗读物,采用中英文内容对照的形式,以江西省全域的视角向国内外广大读者全方面地介绍江西悠久的制瓷历史、精湛的制瓷技艺、精美的陶瓷名品和厚重的陶瓷文化。《江西陶瓷文化》以时间为经,以江西区域的名窑、名瓷、名人、名胜等陶瓷文化专题为纬,有取有舍,有详有略,以清晰的逻辑性呈现出江西大地上历代窑口瓜瓞绵绵的传承谱系、迂回曲折的发展脉络、异彩纷呈的历史风貌和闻名遐迩的深远影响,堪称江西陶瓷历史文化大观园的“导游图”。
盆景艺术是直接受自然界的启迪而产生的。盆景师法自然,是以各种各样的植物、山石、水 土等为素材,经过一定的艺术加工,将天然情景移入咫尺的盆中,所创造出的“第二自然”。本书不仅介绍了盆景的类别和流派,还对盆景文化的发展渊源、艺术特色、重要价值等做了简要的概括。读者可通过本书,对中国的盆景艺术有一个全方位的了解。
刺绣是中国女红艺术中的重要门类,清代四大名绣更是将刺绣技艺推向了很好。苏绣之精细、雅洁,湘绣之鲜艳、豪放,粤绣之饱满、浓郁,蜀绣之精巧、神奇,一直为世人所推崇。其中,尤以苏绣为盛。 沈寿口述的《雪?绣谱》为中国第一部刺绣理论专著,作者集毕生的刺绣技艺,系统地论述了有四千年历史的苏绣艺术精华。全书分绣具、绣事、针法、绣要、绣品、绣通等卷,详细阐述了苏绣十八种针法的运用,以及审势、配色、求光等刺绣要领。 译注者在整理原著时,补入了湘、粤、蜀三大绣种及更多民间特色绣种,以详细剖析传统刺绣的广博内涵,力求使之成为学习和鉴赏传统刺绣的更完备读本。
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中华民族的祖先用劳动和智慧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人文精神的积淀,是中华民族的民族之根、民族之魂。中华传统节日文化,在悠悠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一点点积淀、凝聚、流传至今,它寄托着炎黄子孙的文化情感。本书注重科学性、系统性、完整性相结合,全书框架清晰,深入浅出,图文并茂,文字流畅。共包括七个项目,分别是走进中华传统文化、中华传统节日文化、中华饮食文化、中华茶文化、中华地方文化、中华酒文化、中华戏曲文化,旨在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帮助其形成正确的态度看待中华传统文化。
本书共七个章节。第一章是绪论,主要介绍了中国传统陶瓷器物设计的基本范畴和概念、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分类、中国传统陶瓷器物设计研究的意义三部分的内容;第二章内容为中国传统陶瓷历史发展溯源,分别从蛮荒到文明的新石器时代、原始瓷诞生的秦汉时代、南青北白的隋唐时代、名窑林立的宋瓷高峰时代、五彩缤纷的元明清时代五个历史时期介绍中国陶瓷的发展历程;第三章从千锤百炼的天然泥土、多种多样的成型工艺、细致精微的胎釉配比、丰富多彩的装饰手法、日益完善的装烧工艺五个角度来阐释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工艺技术与特征;第四章为中国传统陶瓷器物的类别,分别介绍了温暖如玉的青瓷、类银类雪的白瓷、鲜艳多彩的彩瓷;第五章内容为中国传统陶瓷器物中的设计特征,从传统陶瓷器物的造型设计、传统陶瓷器物的装饰设计两方面来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