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EAM是一种将科学(Science)、技术(Technology)、工程(Engineering)、艺术(Art)和数学(Mathematics)融合在一起的教育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将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与STEAM融合在一起。通过读(文化)、做(小制作)、思(思考科学原理)的方式,让传统文化变得立体、丰富、有趣,在动手的过程中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体会古人的智慧。
“非遗广西”丛书深入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弘扬广西优秀传统文化,提升广西优秀传统文化影响力。 本书是丛书的其中一本,主要内容是非物质文化遗产——壮族织锦技艺。壮锦是广西壮族人民引以为豪的民族艺术珍品。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围绕壮锦的历史、分布、种类、纹样、传承等方面展开研究,展现了壮锦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远的文化内涵,对壮族织锦技艺的历史地位、制作工艺、传承发展都作了普及性的解读与介绍。
井出绫著的《扎一束花吧(自然系花艺手册)》主要讲述了与自然风的室内装潢相衬的日常花艺布置之术。人们可以利用平时使用的碗碟、循环利用的罐子,又或者是玻璃瓶等容器享受简易插花的乐趣。只需知道一点点插花的基本原则与管理方法,就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随性地着手插花了。本书内含简单明了的插花技术与不同季节的花卉图鉴,即使是初学者也可以插出可爱的花饰,还可以立刻做出体现自己品味的“配花图鉴”。
本书以飞禽、走兽、人物为系列案例,系统地讲述了如何用泥塑造他们的形象,并将原理与主要制作环节用大量的图片与照片表现,从而直观、明确、易于掌握。该书再版将以全新的装帧设计表现和更符合市场销售的定价重新面世,再对内容修订和优化后与其他几本书共同形成一个系列。
过年时大家都贴年画,但我们真的会贴年画吗?贴年画是很有讲究的,每一幅年画都蕴涵着深厚的传统底蕴和文化意味,年画中的每一个人物都有来源和故事,每一个物件都有寓意和说法,哪怕是衣服上最细微的花纹都有讲究。 木版年画是中国古代民间生活风俗、信仰、传说等的形象载体,反映了民众纯朴而真实的生活观,表达了中国人追求幸福生活的美好愿望,寄托着国人的审美和艺术追求。《年画里的中国》一书精选多幅经典年画,围绕年画讲故事、谈民俗、说寓意,将娓娓动人的故事和奇妙多趣的吉祥寓意融为一体,介绍了中国年画的产地、起源和发展,以及年画的题材、形式类别、工艺技法、收藏和各地艺人等。
本书从泥金彩漆的源远流长、工艺之美、工艺流程、发展现状、生产性保护和传承、品牌之路六个篇章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泥金彩漆的历史发展、艺术特色、制作流程、传承保护,民间艺人们精湛的技艺让我们羡慕,巧夺天工的作品让我们震撼,坚守的纯粹手工更让我们感动。希望通过此书,让广大读者了解走入泥金彩漆的世界,真正地读懂泥金彩漆,并且支持和参与泥金彩漆的保护发展。
《关陇社火艺术研究》分为导论、上中下三篇,分别论述关陇地域民俗文化的渊源与范畴,上篇对关陇地区社火的历史演化表演类型总论,并配调研者自拍的数十幅照片加以说明。中篇是14篇社火研究论文,视角不同,方法多样,内容丰富。下篇为调研文章,介绍关陇地区社火会、社火传承人的情况和社火唱词选。
本书以文字和图例的形式,简明扼要地叙述了风筝的历史与发展、风筝的类型与审核、风筝的飞行条件与原理等内容。
中国民间印染历史悠久、种类繁多、纹样丰富多彩、制作工艺精美,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审美价值,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文化思想、造物理念、工艺水平以及本民族独特的审美观念。它是我国民族文化宝库中的一枝奇葩,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印染》分为“民间印染概说”“民间印染的种类”“民间印染代表性传承人”“民间印染代表性作品”四部分。全书的重点是第二部分“民间印染的种类”,作者从“扎染”“蜡染”“夹缬”“蓝印花布”“彩印花布”等不同的种类展开叙述,既谈它的发展历史,又谈它的制作工艺,还选择 有代表性的民族或地区的印染加以分门别类介绍。全书重点突出、叙述清晰、图文并茂,文字通俗易懂,很适宜普通读者阅读,是一本较好的普及性的文化读物。
度过了明代正统.景泰.天顺三朝"空白期".青花瓷在成化年间又重塑辉煌。器型轻盈秀雅.小巧玲珑.青花柔和奇秀.活泼雅致,收藏界一直流行着青花瓷"明看成化.清看雍正"之说。明嘉靖.万历朝是青花瓷在明代的又一个繁盛期。2007年.在香港苏富比等两场拍卖会上.嘉靖一对青花仰钟式碗和婴戏纹盖罐.分别以3056.75万元和2216.75万元高价成交。万历年间.两船拉靑花瓷在欧洲引起轰动.自此.大批欧洲商人涌向中国订购瓷器,销量优选的自然是青花瓷。对明末清初的青花瓷.西方学者提出了"转变期''的学术概念.景德镇民窑在此间破天荒唱了主角。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青花瓷有创新也有仿古."精巧之至.几于鬼斧神工".是青花瓷的一座髙峰。
本书从泥金彩漆的源远流长、工艺之美、工艺流程、发展现状、生产性保护和传承、品牌之路六个篇章比较系统全面地介绍了泥金彩漆的历史发展、艺术特色、制作流程、传承保护,民间艺人们精湛的技艺让我们羡慕,巧夺天工的作品让我们震撼,坚守的纯粹手工更让我们感动。希望通过此书,让广大读者了解走入泥金彩漆的世界,真正地读懂泥金彩漆,并且支持和参与泥金彩漆的保护发展。
临摹是学习剪纸的优选方法,本书为了配合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和传承工作的开展,陈山桥老师将多年挖掘研究的经典纹样整理成册,倾力奉献出这套供初学者学习的传统优秀文化“大餐”。将20世纪50年代以来普查挖掘的传统剪纸花样及民间广泛流传的经典图样,按照花草、动物、人物等种类,分别编辑成册,并配以简短的说明文字,介绍每幅剪纸的民俗寓意、艺术特点及临剪的方法。这些图样基本按照原大印出,初学者可临摹、可描样,也可直接撕下来复剪。本书不但为初学者提供优选的临摹范本,更为传承和弘扬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做出了贡献。
闽南传统工艺是闽南历史文化的缩影,是珍贵的艺术宝库与文化资源。本书通过实地调研和走访传承人,精选了20个具有代表性的闽南传统工艺门类,以图绘为重要的视觉载体,图文并茂地展示这些工艺的历史沿革、技艺特征、生产流程与传承情况。旨在记录这些珍贵而脆弱的文化遗产,帮助读者建立传统工艺与当代生活之间的联系,扮演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过程中的重要角色。本书受“2022年度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出版资助项目”资助。
雕塑是人类文明最直接的载体。中国古代雕塑以土木铜铁石多种材质,赋以自然界和人类的丰富形态和想象,表达对客观世界、精神世界的理解。本书以洗练的文笔,加上近百幅插图(另附有二维码扫码可见更多精美图片)生动介绍自先秦至清代中国古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历程,呈现中国雕塑文化的魅力。书稿既描绘历时的断代雕塑形态与特色,又叙述共时的中国古代雕塑文化的内涵。
《走进名家工作室年迹·乙未年:邵力华》收入画家邵力华国画人物、山水作品20几幅,作者所绘人物和山水都融入了作者的真情实感,在他的画作中,能够彰显画家独特的创作个性和风格,高雅的文化品位和极富魅力的艺术天份,他将传统审美与现代意识结合在一起。每幅作品都能让人切身感受到作者所传达出的美的艺术魅力。
《地工开物 追踪中国民间传统手工艺》,作者详实细致地记录了众多即将消逝的中国民间手工艺技术,本书不仅仅是一本严谨的民间手工艺生产领域的工具书,更是一本集文化旅游、阅读欣赏、具有实用收藏的闲书,可随时随地地翻阅。从容而诙谐的文字,引人入胜的故事性人物和情节,手工精心绘制的内容丰富的图片,将使每一个读者在深入接触、了解美不胜收的民间手工艺术与神秘的传统江湖术业之外,轻松融入作者用文字和图片营造的愉悦旅程和精妙书写中。
本项目为浙江省重大课题研究成果。扬州刺绣属于江南刺绣范畴,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晶与传承的载体,在扬州地区的普通大众中通过母女相传、邻里互授等最为温情的方式传承至今,分为实用品和欣赏品两大类型,尤其以劈丝细腻、技法精巧、意境深远的“画绣”最为著名。这本书主要面向对扬州刺绣感兴趣、想学习刺绣的普通读者。本书将扬州刺绣的工艺流程和针法步骤分解出来,让更多的刺绣爱好者可以学习并掌握简单的刺绣方法与技巧,亲身领略扬州刺绣艺术的魅力。让后人在前人技艺实践的成果上开始新的征程,使扬州刺绣这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继续扎根于寻常百姓家,让读者在了解和喜爱中激发对刺绣文化遗产的保护意识。
本书的受众群以青年为主,是一本入门教程类剪纸书籍。书中的剪纸作品多用寓意、谐音和象征的手法来进行创作,形象生动逼真、推陈出新,将民俗吉祥语句和现代美学意识相融合。寄语人们吉祥寓意,美化人们的生活。书中除了赠送教程视频外,还赠送包含线描的彩纸,供读者练习。既具有多重实用性,又具有观赏性和知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