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对很多人来说熟悉又陌生的。日常生活中常常用到的生姜、小茴香、花椒、桂皮、紫苏、薄荷等都是中药,中医诊所体验的针灸、推拿、拔罐等治疗方法都是中医疗法,图书馆和互联网还有海量的中医药学文献资料 然而,中医治疗疾病的机理究竟是什么?中医和现代医学的区别在哪里?中医是科学还是哲学?这些问题又是大家陌生的。 作者运用多年教学、科研、临床实践,对中医药学的历史渊源、基本概念、理论精髓、关键技术等做深入浅出地介绍,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图文并茂的形式、趣味盎然的故事带领读者走进神秘神奇的中医药世界。
正所谓: 调息一法,贯彻三教,大之可以入道,小用可以养生。 调息作为中国传统养生的重要方法之一,是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共同奉行的修养方法。由于各家对调息的实践体悟和认知角度不同,因而其内涵也十分丰富。本书从儒家、道家、佛家、医家和导引术五个维度,探究各家调息的历史沿革,揭示各家调息的基本特点,阐释各家调息的内在目的,辨析各家调息的异同,即对中国传统调息进行综合性和系统性研究,以此丰富和完善中国传统体育养生调息方法和理论体系。
本书是一本围绕草木题材的学术散文集。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草木有名、草木有咏、草木有书、草木有绘、草木有用。草木有名主要围绕草木的名称、正名、异名展开;草木有咏围绕诗词、明清小品文及近代作家笔下对于草
本辑《中医典籍与文化》主题为 博物学与传统医学 ,主要以博物学中的医药知识为切入点,而兼及中医文献研究、最新医学研究和学术活动的概览等。本辑共收录文章18 篇,着重于多学科交叉的视野拓展及多种研究方法的综合运用。 博物学与医学知识的书写 栏目,分别以《博物志》《自然志》《庄子》《律例馆校正洗冤录》以及中医药展览会为核心,深刻揭示了博物学与医学之间的紧密联系,还展现了不同文化背景下医学知识的书写与传播方式。 民俗博物与医疗 栏目则通过大力丸、丧孝禁忌、瘴疠和民俗医疗等话题,深入分析民俗信仰、社会习俗与医疗实践之间的相互作用,为我们理解传统医疗文化的多样性提供了丰富的案例。 医学文献与人物 栏目收录的关于回鹘与西域其他民族的医药文化交流、秦汉出土方药文献与晋唐传世方药文献的比较、扁鹊传中 长
本书主题为 东亚医学思想与流转 ,收录文章从不同的视角探究了医学知识、技术与观念在中日韩诸国不同时期的传播、流变与转型等问题。书中共收录18篇文章,其中专稿1篇,为山东中医药大学 海右讲坛 学术对话与主题演讲的整理文章; 思想与特质 5篇,从多个角度讨论了中医药多种形式文本的考证与解读; 知识与流传 5篇,讨论了中医医籍在海外的流布考证以及海外医疗在中国的流传案例; 汇通与转型 5篇,讨论了近代中西医学交互中的碰撞; 学术书评 2篇,评介了近两年来的两本学术著作。
《穴位——中医教你认识自己》起源于中国的依循穴位原理针灸医学,目前已经传播到世界140 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过多年临床实践,很多外国人对中国的针灸以及穴位非常喜欢,同时也特别好奇。该书的出版将进一步增加世人对针灸术的了解,使中医得到更广泛的传播。 《穴位——中医教你认识自己》以中国传统医学特有的“穴位”学说,配以丰富的精美图片,引导读者进行简便的健身锻炼,同时普及中医健康知识。
本书选择了一年来北京市和全国中医药发展、中医医疗服务、人才教育、中医养生、就医选择、创意产业、新闻出版、传播活动、自媒体、APP、文化安全以及京津冀协调发展等方面的十余个问题,通过对北京市多家中医医疗机构和北京、成都、重庆等地进行多种形式的调研,采集到大量的数据和证据,然后进行深入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后提出专家的独家观点、具有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预案和发展规划,以供决策者选用。
《中医典籍与文化》(2023年第一辑 总第6期)主题为 医学文献与医史书写 。本辑包括五个栏目:特邀专稿、多面向的医史书写、中医典籍与文学、海外传播及域外研究、综述和书评,共收录18篇文章。 特邀专稿 中,既有对中医古籍整理出版的系统性回顾,又有对医学古籍经典葛洪《肘后备急方》进行的全面的研究考证,也有对第一部医学史著作的撰写进行的背景考证和源流分析。 多面向的医史书写 栏目分别从不同视角出发,对不同历史时期、不同面向的医学历史展开书写。 中医典籍与文学 中收录的文章,或借医方书的编纂探讨明军功世家万氏的人生体验和济世情怀,或由诗文出发探讨欧阳修对自身眼病的错误认识之根由,或凭《红楼梦》中晴雯疾病的书写而剖析其背后的文化含义。 海外传播及域外研究 栏目则向读者展现了双向的中医典籍与文化的流播情况,
本书是一本围绕草木题材的学术散文集。全书分为五部分,分别是草木有名、草木有咏、草木有书、草木有绘、草木有用。草木有名主要围绕草木的名称、正名、异名展开;草木有咏围绕诗词、明清小品文及近代作家笔下对于草
医学与文学的产生均与人类历史同样古老。中国古代文学与古代医学都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都与人类的社会生活与身心健康息息相关。涉医文学,顾名思义即是与医学有关的文学,或者说在文学中描写了医学知识,是医学与文学联姻的结果,是文学题材的一种,在总体上还是属于文学范畴。涉医文学在唐代得到了很大发展,却并非始于唐。本著的写作截止唐代,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主要内容如下:传世文献中唐代的词、文、小说类涉医作品;传世文献中唐代的涉医诗;敦煌发现的涉医作品;主要论述唐代涉医文学反映的医学思想;唐代涉医文学创作的文化成因;唐代涉医文学对后世的影响。
本书主题为 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 ,主要以出土文献为关切点,从跨学科综合研究的角度着重研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诸多问题。其中 字词考释 专题,主要是从语言文字学的角度考释文本; 文献考证 专题,主要是基于语言文字的释读,从文献学的角度考证文本; 综合考论 专题,主要是基于字词和文献的实证研究,综合探讨出土医学文献与文物的整体意义。此外书中还有1篇以 医疗社会史在中国 圆桌会议的研讨专稿,1篇向学术界及时地报道重要会议精彩实况的会议综述,1篇介绍杨祥银先生所著《殖民权力与医疗空间》的书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