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中国史学发微(新校本)》系钱穆先生对历史精妙处进行阐述分析之作,对中国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民族性、历史与人生等重要问题阐幽发微,屡发新见,乃史学爱好者以及专治史学者之作。
本书为新史学第16辑,共收录文论14篇,分 比较视野 清与奥斯曼比较 比较视野下的清朝 奥斯曼帝国研究 史学理论 五个专栏,解读和论述在比较研究视野下清朝与奥斯曼帝国是研究的现状和主要成果,这些文章均出自国际史学界一流学者,研究成果代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清史研究者而言,通过两个帝国的比较研究,开拓了视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了武昌历史上的著名老建筑以及老建筑里发生的故事,分为辛亥遗址、红色遗址、公共建筑、学校建筑、宅邸民居、工业建筑和宗教建筑等七类,通过历史、形态与文化考察的方式,尝试性地对武昌近代城市历史中的政治、工商业、文化教育、金融经济、行业设计与市井生活进行梳理与总结。
这部简明史学史著作,是瞿林东先生积数十年中国史学史教学与研究的经验体会所提炼出的,充满新思想、新理念。瞿先生以深邃的目光在透视这个浩瀚的史书世界时,紧紧抓住 理论 这根主线,从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这两个方面,梳理出史学发展、进步的轨迹。本书的十讲内容是从瞿林东教授的讲稿和论文中撷取而成,代表了瞿先生治史思想的精粹。
本书为熊剑平教授所著的“新编历史小丛书”的其中一种,主要讲述古代保密学的历史发展脉络与对当时社会发展的影响作用。本书分为四章: 章、保密和保密的作用;第二章、先秦时期:保密工作渐受重视,第三章、中古时期:保密工作再发展,第四章、近古时期:保密重要性的加强。本书从先秦时期的情报机构设置直至明清两代机构设置都做了具体的论述,并阐述了他们的作用。在古代,保密与封建君主制的巩固和封建王朝的利益紧密相联。在漫长的岁月中,以“公文保密”为主的一系列保密制度和手段日臻完善,保密公文的封装方法就是其中一项重要内容。
本编从谭公的文集中撷取其精粹,鼎尝一脔。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中国这一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化,各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及黄河、淮河、云梦泽几大水系的今昔变迁。上海地区的海陆沉降,以及有关此一大都会的得名、建镇、建县年代等历史文献的考订,亦是谭公一生治学的着力处之一。第二部分介绍《禹贡》《山海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几部文献和郦道元、祝穆祝洙父子、王士性、金安清等历史地理学家的重要贡献,尤其是根据《禹贡》《山海经》两书所及方圆四至的远近,以及对四至内山川的记述详略有别,推断两部著作成书年代的先后以及作者可能的生活区域,令人信服。末附关于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存在的几处地理谬误。第三部分属谈往,追忆青年时代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协助恩师创立禹
从喜欢听故事、喜欢追问故事的结局开始,总有一天你会蛮有兴趣地追询人类过去的时光,感受到思接千载、探幽搜奇的无上喜悦。尽管你不一定选择历史研究作为职业生涯,但是你可能也会对历史本身感到惊奇或迷惑:历史究竟是什么?历史有什么用?历史是偶然的还是必然的?历史学是科学还是艺术?对历史学家应该怀疑还是相信?……所有这些问题,都可以说是对“讲故事”本身提出的疑问,我将在这本小书里和朋友们讨论这些问题。
翦伯赞先生所著《史料与史学》一书,是一本讲述中国古代“史料学”与“历史学”的著作。其原本于1946年4月由上海国际文化服务社出版,共收论文三篇,为《略论中国文献学上的史料》、《论司马迁的历史学》及《论刘知几的历史学》。本书为增订本,新收论文亦为三篇,以其发表的时间为序,有《略论收集史料的方法》、《考古发现与历史研究》及《关于历史学的“三基”问题》。翦先生是一位的马克思主义史学家,他的一生中,除了为史学研究和建设编写了许多重头名著如《中国史纲》、《历史哲学教程》等之外,还写了不少普及性的读物,以帮助一般群众,尤其是青年学生学习和研究历史之用,本书就是他所著的一本重要的史学入门之作。 本书由“原本”的产生到“增订本”的出版,其间相距40年。在这40年中,中国的历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翦
世纪之交以来,以20世纪史学为题的著论内容多为20世纪前半纪,大多分门别类,或侧重思潮、派别,或偏重人物、名著,或为专题研究、趋势分析等,尚未形成综合著述。这本由谢保成著的《民国史学述论稿(1912-1949)》试就尘封的史学书刊和纷争的史学问题进行一次清理和条贯,以期对民国年间(1912—1949)史学作一综合述论,如实反映这一时段史学的基本面貌。
古代希腊、罗马文明是西方文明的渊源。但是当我们把希腊、罗马相提并论时,更多人会想到这样一句话,那就是“光荣属于希腊,属于罗马”。人们总是觉得罗马的文化同希腊文化相比稍逊风骚,其实罗马也不乏出类拔萃的历史学家。在历史的长河中,罗马的辉煌只是弹指一挥间的过去,永远记录下这些辉煌的正是像恺撒、撒路斯特、塔西陀和李维这样的罗马史学家。《撒路斯特史学思想研究》论述的是罗马共和时期的一位史家——撒路斯特和他的两部作品《喀提林阴谋》《朱古达战争》。虽然他的著作只是记录了罗马历史上似乎并不重要的两个事件,但是在撒路斯特看来,透过这两个事件,足以让人们意识到罗马道德的败坏已使罗马共和制处于崩溃的边缘。撒路斯特以小见大的选材、客观的写作特点和朴实的文风都是后来学者对他评价颇高的原因。
《"二战"后加拿大社区学院发展研究》由赵秦著
本书就史学方法与学术批评展开讨论,或谈史学品位、史学功能、史学理论,或进行具体研究,以作示范,或对当代史学新著提出批评。作者潜心向学,独立思考,多有感悟,主张史学学者应以中立求真,尽忠职守,为社会服务。本书是作者近二十年来思考之结晶,可供有心人细细咀嚼。 本书围绕史学研究,收入了一组史学分析和一组史学评论的文章,这些文章,也是通过具体的史学分析,具体展现学术中立的主题的。作者从对诸多史学著作的研究与批评,呼吁专业学者要忠于自己的职守,拜托价值分析模式,全面尊重历史事实和客观发展逻辑。这样专业历史工作者才能对社会现实作出的贡献,才能使专业史学成果成为社会的财富。
我们尽管还不是物质上的富有者,但却是厚重文化积淀的承载者;身处边远西部,却不乏科学上的求索勇气。丛书《文化:理论与实践》,既是我们对历史的呼应,又是试图跻身文化前沿,与学界的交流与对话。我们苦苦穿行于历史与现实交错的空间,开掘于多学科渗透的沃土,思索于理论光照下的新大陆,探索于多元文化交汇碰撞的冲积层,力图有所发现,有所创造。这套丛书就是长途跋涉的产物。我们深知,西部需要经济发展的高速度,度,也需要文化上的大繁荣。忆往昔,丝路繁忙,浩翰大漠振雄风;看今朝,春风浩荡,羌笛琵翻新声。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学海大潮中,我们的声音也许微而又微,但只要呐喊,希望就在前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