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师范大学的百年发展历程中,历史学科一直占有重要地位。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今天的北师大历史学系业已成为国内历史教学和科研的重要基地,不仅学术上出精品,而且注重教学改革,更新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完善课程结构。 历史学系的教学改革前后历时20年,启动于20世纪80年代,深化于20世纪90年代。20世纪80年代的教学改革由著名历史学家白寿彝先生主持,重点放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方面,因具开创性而获得1989年*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教学改革继续深化。为了加强基础课教学,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并-9历史学系进入“国家文科基础学科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基地”的教学需求相配合,我系组织教师编写并出版了一套历史学专业基础课教材。这套教材涵盖了历史学科各门主干课程的内容,基本满足了本科阶段历史学专业
钱穆先生全集,在台湾经由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整理编辑而成,台湾联经出版事业公司1998年以《钱宾四先生全集》为题出版。作为海峡两岸出版交流中心筹划引进的重要项目,这次出版,对原版本进行了重排新校,审慎订正文中体例、格式、标号、文字等方面存在的疏误。至于钱穆先生全集的内容以及钱宾四先生全集编辑委员会的注解说明等,新校本保留原貌。《钱穆先生著作系列:中国史学发微(新校本)》系钱穆先生对历史精妙处进行阐述分析之作,对中国史学精神、中国历史精神、中国民族性、历史与人生等重要问题阐幽发微,屡发新见,乃史学爱好者以及专治史学者之作。
《史学方法导论(精)》为傅斯年的代表作,不仅详细分析了各种史料的分析、鉴别与应用方法,而且强调了 史学的工作是整理史料 的观点。另附其残稿 民族与古代中国史 ,何兹全先生评价此稿 足以使傅斯年坐上20世纪中国史学大师的宝座,享有大师荣誉 。
本书为新史学第16辑,共收录文论14篇,分 比较视野 清与奥斯曼比较 比较视野下的清朝 奥斯曼帝国研究 史学理论 五个专栏,解读和论述在比较研究视野下清朝与奥斯曼帝国是研究的现状和主要成果,这些文章均出自国际史学界一流学者,研究成果代表了这一领域*的研究成果,对中国清史研究者而言,通过两个帝国的比较研究,开拓了视野,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
本书主要介绍了武昌历史上的著名老建筑以及老建筑里发生的故事,分为辛亥遗址、红色遗址、公共建筑、学校建筑、宅邸民居、工业建筑和宗教建筑等七类,通过历史、形态与文化考察的方式,尝试性地对武昌近代城市历史中的政治、工商业、文化教育、金融经济、行业设计与市井生活进行梳理与总结。
这部简明史学史著作,是瞿林东先生积数十年中国史学史教学与研究的经验体会所提炼出的,充满新思想、新理念。瞿先生以深邃的目光在透视这个浩瀚的史书世界时,紧紧抓住 理论 这根主线,从历史理论和史学理论这两个方面,梳理出史学发展、进步的轨迹。本书的十讲内容是从瞿林东教授的讲稿和论文中撷取而成,代表了瞿先生治史思想的精粹。
本编从谭公的文集中撷取其精粹,鼎尝一脔。全书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中国这一概念在历史上的演化,各行政区划的历史沿革及黄河、淮河、云梦泽几大水系的今昔变迁。上海地区的海陆沉降,以及有关此一大都会的得名、建镇、建县年代等历史文献的考订,亦是谭公一生治学的着力处之一。第二部分介绍《禹贡》《山海经》《汉书·地理志》《水经注》几部文献和郦道元、祝穆祝洙父子、王士性、金安清等历史地理学家的重要贡献,尤其是根据《禹贡》《山海经》两书所及方圆四至的远近,以及对四至内山川的记述详略有别,推断两部著作成书年代的先后以及作者可能的生活区域,令人信服。末附关于郭沫若《李白与杜甫》一书存在的几处地理谬误。第三部分属谈往,追忆青年时代在上海暨南大学读书,入北平燕京大学研究院师从顾颉刚,协助恩师创立禹
浮田和民的《史学通论》,是近代中国通过日本“中转站”引进的部较系统的西方史学理论著作。全书共八章,分述历史学的性质、范围、定义、价值,以及历史与国家、地理、人种等之关系,历史大势及研究方法。 经比堪对照,梁启超新史学思想便直接受到其影响。20世纪初年,一些留日学生竞相翻译介绍,先后有多种译本出版。这些译本已十分罕见,现将其四种合刊整理出版。对于进一步探讨梁启超新史学思想形成的知识背景,中日史学两者的关联与互动,深入研究新史学思潮的兴起与发展等,均有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中国文库”主要收选20世纪以来我国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文学艺术创作、科学文化普及等方面的优秀著作和译著。这些著作和译著,对我国百余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产生过重大积极的影响,至今仍具有重要价值,是中国读者、的经典性、工具性名著。 大凡名著,均是每一时代震撼智慧的学论、启迪民智的典籍、打动心灵的作品,是时代和民族文化的瑰宝,均应功在当时、利在千秋、传之久远。“中国文库”收集百余年来的名著分类出版,便是以新世纪的历史视野和现实视角,对20世纪出版业绩的宏观回顾,对未来出版事业的积极开拓,为中国先进文化的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贡献。 大凡名著,总是生命不老,且历久弥新、常温常新的好书。中国人有“万卷藏书宜子弟”的优良传统,更有当前建设学习型社会的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元代卷》与《宋辽金卷》在史学思想上既相通,又有自己的个性,应当单独成卷。 元代史学思想与理学关系万为密切。宋元理学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元朝,是中国封建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阶段,又是我国民族第二次大组合时期,它在“北踰阴山,西极流沙,东尽辽左,南越海表”的辽阔领域,形成了一个空前规模的、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当蒙古统治者由漠北草原向四处发展时,他们还处于奴隶制阶段,在征服欧亚大陆的过程中,他们接受了中原汉文化以及东欧拜战友廷文化、西亚阿拉伯文化等先进文化的影响,推动了本身文明的进步。以忽必烈为代表的统治集团,顺京戏了历史潮流,对内行中原汉法,对外开放交流,促进了元代文化的繁荣。 《中国史学思想通史·元代卷》展示了元代史学思想是中国史学思潮长河中不可或
《技击余闻》是林琴南的笔记体作品,书中所记大都是闽中拳师的轶闻琐事。林琴南自幼娴习拳击剑术,精于此道,所以写得颇有神采。此书面世后,引领了民国初年“技击”系列作品的写作风潮,有多人为其作补或续。钱基博所作《技击余闻补》,于1914年在《小说月报》连载,是其中较为知名的一种。有研究认为,“技击”作品的出现,实际上是对近代改造国民性思潮的积极回应,其对侠的着力描写,反映了时代的心声。本次出版,把两种小书放在一起,既有可读性,又能窥见清末民初爱国、尚武风潮之一斑。
本书在广泛占有史料的基础上,从历史和逻辑两个角度,具有而又深入地考察了20世纪初30年间中国史学在社会变革的历史背景下,由传统向向现代化转型的艰难曲折的过程,并从史学理论体系的内在发展理路上对历史观念、研究对象、史著内容、研究方法和史著体例等方面的更新和改革,进行了详细的论证,提出了自己独到的见解。总的看来,在研究近代史学转型的诸多论著中,这部著作可以说是一部内容更丰富全面、论说更深入具体的有新见解的著作。
本书不仅向中国读者介绍了一个新的法国流派,也是一本讲述西欧知识界历史的著作。中国读者在本书中可以清晰地发现西欧社会科学批判性的特点,并体会非主流流派的气息。本书向中国的公众提供了关于西欧社会历史丰富多彩的信息与精辟的分析。 本书是一部导论性著作,介绍了介于社会学和历史学之间的新学科——社会历史学。全书在对社会历史学做总体介绍之后,从学科史的角度,以一些著名的代表性学者如马克思、涂尔干、韦伯、布洛赫、艾利亚斯、布迪厄等为例,结合法国和世界历史,介绍分析了社会历史学产生的学术背景和需要处理的如经济与社会问题、政治问题、文化问题等,终确定了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和社会历史学家所应保持的立场。附录部分则以两个案例示范了社会历史学的研究方法。
傅斯年是“五四运动”积极的参加者,在现有的那张北大学生游行的经典照片中,扛着大旗走在前边的,正是傅斯年。 傅斯年历史学研究,主张“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材料”,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摆脱故纸堆的束缚,同时注意将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取得较高的学术成就,在现代历史学上具有很高的地位。 *那首著名诗句就是为傅斯年而作:竹帛烟销帝业虚,关河空锁祖龙居。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原来不读书。 人间一个稀有的天才。他的记忆力强,理解力也强。他能做细密的绣花针工夫,他又有*胆的大刀阔斧本领。他是能做学问的学人,同时他又是能办事、有组织才干的天生领袖人物。他的情感是有热力,往往带有爆炸性的;同时,他又是温柔、富于理知、有条理的一个可爱可亲的人。这都是人世难
本书收录了作者的五篇学术论文,所涵盖的范围大概是晚清后十年到一九三○年代左右,前后将近三十年的时间,偏重的是“变”的部分,即新的历史观的形成过程、对近代中国史学革命所产生的影响、不同学者学术眼光的差异及其学术研究中的传承与进展等。
“道”底内容极其复杂,都可以用这个名词来包括它们,大体说来,可分为思想方面底道与宗教方面底道。现在名思想方面底道为道家,宗教方面底道为道教。宗教方面底道教包括方术符 在里面,思想方面底道家,就包含易阴阳五行底玄理。道家思想可以看为中国民族伟大的产物。这思想自与佛教思想打交涉以后,结果做成方术及宗教方面底道教。唐代之佛教思想,及宋代之佛儒思想,皆为中国民族思想之伟大时期,而其间道教之势力却压倒二教。这可见道家思想是国民思想底中心,大有“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底气概。
《史学方法导论》系作者30年代初在北京大学任教时的讲义稿。原书七讲,现仅存第四讲,原"拟目"保留供读者参考。编者还从《傅斯年全集》中选录了十篇与其史学理论相关的文章。 作者是中国现代史学的奠基人之一,认为"历史学不是著史:著史每多多少少带点古世中世的意味,且取伦理家的手段,作文章家的本事。近代的历史学只是史料学,利用自然科学供给我们的一切工具,整理一切可逢着的史料",主张史学即史料学,号召史学家"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他尤其重视考古材料在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同时非常注意将语言学等其他学科的观点方法运用到历史研究中。
《历史学家茶座(总第22辑2010第4辑)》由王兆成等主编,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 《历史学家茶座》是一本定位为“有识、有趣、有用;真相、真实、真切”,面向知识大众的通俗历史文化读物。《历史学家茶座》欢迎的不仅仅是历史学家,也欢迎普通的历史爱好者来此品茶论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