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蒋梦麟于抗战期间写过一部英文自传,名为《西潮》,后在台湾发行中文本,颇受欢迎。《新潮》,是蒋梦麟原计划继《西潮》之后续写后半生的自传, 讲的是一个人、一个民族、一个时代的经验 ,可惜未终篇即逝去。本书是将上述未终篇的自传,连同作者遗留的一些追念师友(孙中山、蔡元培、吴稚晖、傅斯年等)的文字,结集而成。 吴俊升曾任小学、中学、师范学校教师,北京大学、中央大学、政治大学教授,香港新亚书院校长,教学和行政工作都从基层做起,循序而进,对于教育有比较完备的经验。在《教育生涯一周甲》中,作者回顾了一生中求学和从事教育工作的经历,同时有很多精当的经验总结和思考。
......
《东晋南北朝学术编年》敷赞圣旨,莫若注《经》,而马郑诸儒,弘之已精,就有深解,未足立家。唯文章之用,实经典枝条,五礼资之以成,六典因之致用,君臣所以炳焕,军国所以昭明,详其本源,莫非经典。 刘勰《文心雕龙 序志》〈br〉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收拾华夏传统经典,乃中国学术新气象的根底所在。我们志在承接清代学人的学术统绪,推进百年学人的积累 如今我们能否取得世纪性的学术成就,端赖于我们是否能够在现代之后的学术语境中重新拥有自己古传的历代经典。中国古代学术以研习经典为核心,历代硕儒 囊括大典,网罗众家,删裁繁诬,刊改漏失 的学术抱负和 皓首穷经 的敬业精神,在今天需要我们从自身的语境出发重新发扬光大。
自蔡元培始,中国才形成了较完整的资产阶级教育思想体系和教育制度。而他不仅是一名伟大的教育家,也是一名革命家, 中国传统圣贤之修养 与 自由平等博爱之理想 两种伟大的文化在他身上有着很好的结合。(据傅斯年语) 本书从历史的角度,精选了蔡元培先生一生当中精彩的演讲稿、杂文和书信。一方面体现了蔡元培在教育方面和社会政治方面的主张,另一方面体现了他所经历的历史事件和他在历史事件中的作用。旨在通过这些文章阅读到他在当时复杂的历史环境下,对待教育改革、青年人发展和社会变革三个方面的思考,为当今青年建立独立人格与思想提供一种参考。
为一本简明的史学史著作。在讲座的基础上写成,一作者从学科史的角度,以点带面、提纲挈领地勾勒了中国史学的发生、发展、特征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中西史学的比照中见出中国史学乃至中国思想和学术的精神与大义。
《史记》三十“世家”记录了哪些古代贵族的家族史?姜子牙果真是“偶遇”西伯侯姬昌?“三家分晋”有着怎样的前传?越王勾践破吴归的背后,还有哪些不为人知的故事?《史记》还记了《论语》里看不到的哪些孔子事迹?得了天下的刘邦,如何应对四面八方的威胁?“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诉说着他怎样的工具人生?靠宫里姐妹上位的兄弟,怎样活出自己?汉武帝的兄弟侄儿,为何出了那么多奇葩?且跟陈正宏教授读《史记》“世家”,走近古代贵族的奇幻人生。 “陈正宏讲《史记》系列”正是这样一套面向大众立体、全面讲解《史记》的导读书,共分四种:《时空:〈史记〉的本纪、表与书》《血缘:〈史记〉的世家》《众生:〈史记〉的列传》《 唱:〈史记〉的史记》。本书是该系列第二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