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是甘肃省敦煌市境内的莫高窟、西千佛洞的总称,是我国著名的四大石窟之一,也是世界上现存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佛教艺术宝库。敦煌石窟艺术是集建筑、雕塑、绘画于一体的立体艺术,古代艺术家在继承中原汉民族和西域兄弟民族艺术优良传统的基础上,吸收、融合了外来的表现手法,使其发展成为具有敦煌地方特色的,体现中国民族风俗的佛教艺术品,是人类的文化宝藏。
敦煌往事文丛。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一颗璀璨明珠,生活在这里的汉、粟特、吐谷浑、吐蕃等民族共同创造敦煌文化,因此,作为敦煌学标志的莫高窟石窟艺术,是他们共同的智慧的结晶,也是中西宗教文化交流的产物。敦煌学的发展既需要深层次高品位的学术研究,同时,也需要普及与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体悟敦煌灿烂辉煌的文化内涵。21世纪既是敦煌学的深层次发展时期,同样也是敦煌学广泛普及时期。为此,民族出版社与*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兰州大学敦煌学研究所合作,推出了敦煌学通俗读物丛书——《敦煌往事文丛》。
“文化中国丛书”包括:《周汝昌谈红楼梦》、《侯仁之谈北京》、《罗哲文谈长城》、《李学勤谈历史文明》、《何兹全谈中国历史》、《苏士澍谈中国金石文化》、《吴小如谈中国戏曲》、《骆承列谈孔子》、《宁可谈敦煌》、《汪毓和谈中国音乐》、《杜仙洲谈中国古建筑》、《李伯谦谈青铜史与古代中国》、《张廷皓谈文化遗产》等书。此外,为弘扬人文精神,实现文化积累,贾兰坡、单士元、任继愈、钟敬文、启功等已过世文化大家的遗著,也一并纳入出版,包括:《贾兰坡谈北京猿人》、《单士元谈故宫》、《任继愈谈中国宗教和哲学》、《钟敬文谈中国民俗》、《启功谈中国诗词格律》等。
本书是武汉大学文学院“红烛”学术丛书之一。对当代文学史的史学观、逻辑建构、时空观念等理论问题进行宏观阐释,对当代文学史的历史叙述、创作潮流、作家作品进行微观分析,有益于读者全面了解当代文学史的诸多问题,该书的出版将弥补当代文学史系统研究某些方面的空白。
《近代欧洲文学史(插图珍藏本)》周作人名下有《近代欧洲文学史》,而他已面世的作品中并无此种。估计是未出版的遗稿,遂请作者家属代为查看。系线装一册,目录三叶,正文七十九叶。正文栏外有“近代欧洲文学史国文门二年级周作人编”字样。原是当年在北京大学的讲义。 一九一七年九月,周作人受聘为北京大学文科教授。据他介绍:“课程上规定,我所担任的欧洲文学史是三单位,希腊罗马文学史三单位,计一星期只要上六小时的课,可是事先却须得预备六小时用的讲义,这大约需要写稿纸至少二十张,再加上看参考书的时间,实在是够忙的了。于是在白天里把萆稿起好,到晚上等鲁迅修正字句之后,第二天再来誊正并起草,如是继续下去,在六天里总可以完成所需要的稿件,交到学校里油印备用。”
这是为高等院校中文系本科学生开设的“中国近代文学史”课程所编撰的一部配套教材,也可供文学爱好者和研究者阅读、参考。阅读本作品选既可使读者全面了解中国文学从古代走向现代的艰难历程,更加准确、深入地把握中国文学发展的基本规律,又可使读者欣赏到中国近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不同风格作家的佳作;还可使读者受到强烈的爱国主义教育。 本作品选分为诗歌、词、散文、小说、戏剧五个部分,每个部分则按不同时期(如资产阶级启蒙时期、洋务运动时期、资产阶级改良时期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作者的生年先后次序排列;生平不详的,则列于生活年代相近的作者的前后。 所选作家的作品由作家小传、总评、作品原文(少数为节录)、注释、辑评几个部分构成。入选作品不止一篇(首)者,除次出现的一篇(首)外,其他各篇(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