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共收入三千多位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人物,包括大学教授、大学校长、对高等教育大政方针起过重要作用的各级官员、对高等教育事业产生某种影响的社会名流、来华从事高等教育的外国人物等,记载了每位人物主要的高等教育经历、重要的教学办学业绩、相关的理念主张、重要的教科书和著作等。以古观今,鉴往知来,本书通过人物来研究中国近现代高等教育的近现代化进程及其规律,对当今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凡研究东传史或中外文化交流史者,绝不可忽视澳门历史;凡研究澳门历史者,又无法回避圣保禄学院。有鉴于此,《澳门文化丛书·澳门圣保禄学院研究:兼谈会在东方的教育机构》试图通过对澳门圣保禄学院的建立及相关争议、人员构成及其组织机制、教学体制、财务问题等的分析与研究,考证并分析澳门圣保禄学院及其相关历史的重要意义。
本书由作者的两部著作《西潮》《新潮》组成,兼含附录年表等。《西潮》记录了1842年至1941年间的中国历史,主要讲述外来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影响。由于前半段是作者“亲闻”的,后半段是作者“亲历”的,故被作者视为“有点像自传,有点像回忆录,也有点像近代史”。《新潮》则讲述中国文化在外来文化影响下所发生的种种变化。书中所反映的不仅是他的一生,更是他一生所经历的时代。蒋梦麟的一生经历了从中国学究的私塾到西洋自由的学府,从古老的农村社会到近代的都市文明,从身经满清专制的皇朝到接受革命思想的洗礼。他多年生活在广大的外国人群里面,更不断生活在广大中国人群、尤其是知识青年群众里面。他置身于中西文化思想交流的漩涡,同时也看遍了覆雨翻云沧海桑田的世局。
《区域推进下的学校课程规划编制实践》特点:一是突出区域整体推进。南岸学校课程规划编制不只是个别学校的个别行为,它是区域学校全员、全面、全程参与的一项课程建设活动。《区域推进下的学校课程规划编制实践》重点阐述区域以学校课程规划编制撬动并推进区域教育整体改革中的顶层设计、实践策略、行动方案、推进机制,在同类书籍中,属于前沿的探索。二是注重问题分析与突破。学校在进行课程规划编制时,到底遇到了怎样的问题与困惑,如何寻求理论支撑和突破的策略,需要我们进行深入的调研和系统地梳理,并基于问题解决开展实践探索。《区域推进下的学校课程规划编制实践》深入并系统地剖析学校在课程规划编制五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及需求,并以学校实践案例为支撑,探索问题突破的策略与方法,以期对学校课程规划编制具有较强的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