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百年来,我的人生就是 尽我所能,得我所好 。让每个人都能够 尽我所能,得我所好 ,世界就可以变得更幸福。希望我们大家共同努力,使得世界变得更好。 这是书中许渊冲先生百岁感言中的一段话。他用100年的时间活出了意义上的自我,是一个时代的见证。此书是许先生百岁之际,以回忆录的形式讲述他的百岁人生。全书分三个篇章,分别是:名师流芳、风华绝代;时代精英、不负韶华;家国命运、联大情怀。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也是许先生百岁时年。许先生曾经历战火纷飞的年代,但仍坚持学术深造,清华、北大、西南联大这些学校汇聚了中国学术资源和师资力量,名师荟萃,成就了各界精英,他和他的师友们成为那个时代的文化脊梁,树立了文化强国的丰碑。因此,在许渊冲先生的一生中,师友之间的友谊和命运都有着深深的时代烙印,
叶圣陶曾说:“九如巷张家的四个才女,谁娶了她们都会幸福一辈子。”这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子便是张元和、张允和、张兆和、张充和四姐妹。她们的诗意人生牵动人们对那个时代的想象,她们的文集和传记——《后的闺秀》、《张家旧事》、《合肥四姊妹》都曾畅销一时。《张家旧事》是从老照片来的,由张允和先生口述,叶稚珊女士编写。是对一个文化世家几代人老照片的解读。讲述这些故事的,是一位九十岁的才女,记录、编写这些故事的则是另一位才女———只是年龄小了一半。口述者的父亲是蔡元培的朋友;口述者的丈夫是著名语言学家周有光;口述者的四姊妹曾扬名上海学生界:大姐元和是校花,三妹兆和是体育健将———后来成了著名作家沈从文的夫人;二姐口述者本人则与大姐和四妹充和一样,爱好昆曲,并极有造诣,而且四姊妹都有很好的
本书分为殷商文字;西周文字;春秋文字;战国文字(上);战国文字(下);秦汉文字六编,主要内容包括:说“秋”;晋侯苏钟释地等。
柳宗元,字子厚,汉族,河东人,唐宋八大家之 一,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 柳 河东 、 河东先生 ,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 柳 柳州 。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 韩柳 ,与刘禹锡并 称 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 王孟韦 柳 。 柳宗元一生留诗文作品达600余篇,其文的成就 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笔锋犀利, 讽刺辛辣。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有《河东先生 集》,代表作有《溪居》、《江雪》、《渔翁》。 吴永喆、乔万民选注的《唐宋八大家(柳宗元)》 为唐宋八大家之一柳宗元的散文选注本。
《革新的号手——刘半农》一书,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清晰的脉络,按照时间顺序记录了拥有一份爱国的热忱、一场孤独的旅程和一生洒脱的性情的语言大家刘半农的一生。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白兆麟卷》所收的文章,现今看来有三个特点:一是时间跨度大,从早发表的1960年到退休以后的2009年;二是涉及内容多,除了主攻的文法学和训诂学之外,还涉猎文字学、文献学以及名家及其论著的评论;三是篇幅长短互见,有些课题表面看来重复,但并非内心不忍割爱。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徐在国卷)》收录了徐在国教授在古文字方面的研究成果。内容涉及陶器铭文、兵器铭文、玺印文字、陶文、简帛文字、传抄古文等。主要包括《楚简文字新释》、《读楚系简帛文字编札记》、《郭店楚简文字考释》、《敦煌残卷古文尚书校注字形摹写错误例》、《战国官玺考释三则》、《战国成语玺考释四则》、《中的籀文初探》、《“中播簋”应为“中簋”》、《兵器铭文考释(七则)》、《郭店楚简文字三考》等。
威廉 冯 洪堡(1767 1835)和亚历山大 冯 洪堡(1769 1859)这对兄弟书写了历史 哥哥作为哲学家、语言学家和普鲁士的政治家;弟弟作为自然科学家、作家和世界考察家。他们在自己的领域里成绩斐然,出类拔萃。尤其弟弟亚历山大的人生与作品近又重新进入人们的视线:通过亚历山大 冯 洪堡本人的鸿篇巨制《宇宙》(Kosmos)的出版,通过丹尼尔 凯尔曼(Daniel Kehlmann)的长篇小说《丈量世界》(Die Vermessung der Welt)的出版。洪堡兄弟毕生彼此联系非常紧密,然而,他们在性格气质和兴趣爱好方面却迥然不同。 本书作者借助书信和作品节选帮助读者理解,为什么两兄弟会走上如此的殊途?在突出了他们人生中的重要站点 比如在魏玛与歌德和席勒的相遇,同时,也描绘出他们生活的光辉时代。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杨晓黎卷》收录了杨晓黎在汉语言文字研究和教学方面的代表性论文,大体上可以反映出我的学术研究和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的经历。需要说明的是,因为海外汉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一,在海外进行的汉语教学研究更多关注的是实用性和指导性,落脚点是为了帮助汉语教师切实解决教学难题,因此,论文集中关于汉语国际推广的一组文章从学术研究角度看虽然比较浅显,但却是体现海外汉语教学和研究特色的一个重要部分。当然,这些文章也从一个方面反映了杨晓黎对汉语本体及教学理论的某些思考。
编辑推荐 林语堂中英双语珍藏版 以1935年美国初版为底本,全新修订,再现原汁原味的林语堂 内容简介 苏东坡虽文章闻名天下,在仕途上却历尽艰辛,屡遭迫害,但终不改其乐观的天性;他一生融儒、释、道于一体,诗、文、词、书、画俱在才俊辈出的宋代登峰造极;他比中国其他的诗人更具有天才的多面性、丰富感、变化感和幽默感;他的人格精神所体现的进取、正直、慈悲与旷达,千年来始终闪耀在中国历史的星空。 作者简介 林语堂(1895-1976)一代国学大师,两次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的中国作家。著有《生活的艺术》《吾国与吾民》《京华烟云》等,并将孔孟老庄哲学和陶渊明、李白、苏东坡、曹雪芹等人的文学作品英译推介海外,是DI一位以
《安徽大学汉语言文字研究丛书:李家浩卷》收录了李家浩教授在说文解字、战国文字、出土战国文字资料研究、古文字资料研读等方面的论文数十篇。 选集所收的三十二篇论文,可以分为四类:一、“两周金文研究”,二、“战国文字研究”,三、“秦汉文字研究”,四、“其他”。“两周金文研究”中的东周部分,只包括春秋。研究的内容基本上不超出古文字学和普通文字学的范围。
《我的词典人生》是曾获 2014中华文化人物 称号的车洪才的个人自传,讲述了一位 小人物 不平凡的奋斗史。 1959年,23岁的车洪才被外交部从北京外国语大学选派到阿富汗学习普什图语,归国后接受了商务印书馆编纂《普什图语汉语词典》的任务。然而,人生际遇的起起落落,让这项浩大的编纂工程数次停摆。5.2万个词条,大约15万张卡片,200多万字,车洪才终于在2012年完成了词典的初稿。 2012年4月,当76岁的车洪才走进商务印书馆交付成果时,已无人记得这项战略任务。因为这么多年发生了太多人事变迁,这本词典也渐渐被遗忘,只有车洪才,始终记得这项国家派给他的 任务 ,并称之为 终生之宿愿 。2014年《普什图语汉语词典》正式出版,距离车洪才接手这个任务,已经过去了整整了36年。这个匠人匠心的感人故事引起央视等各大媒体热切关注,这个关于认真
本文集包含怀念文章、学术论文以及附录三部分内容,其中学术论文依据《朱祖延集》所收论著的顺序编排,附录收载了朱先生的自传以及《朱祖延集》漏收的两篇论文。
我心爱的人——胡明扬已永远离开人世,但他留在我心中的记忆永不磨灭。为使这份记忆留在人间,八十四岁高龄的我决心为他写这部传记。 他是一个杰出的知识分子,为他深爱的祖国与人民鞠躬尽瘁。 他是一个著名的语言学家,为中国语言科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 正如孟子所说:“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他一生坎坷,受尽各种折磨,个中滋味一言难尽。然而,他却能坦然处之,正如他的诗中所云:“人海浮沉数十年,风风雨雨任熬煎,只缘留得丹心在,万劫千灾自坦然。” 这部传记,是根据我自己与亲戚的回忆,他的文章、自传、日记、档案,他的同事、学生以及同行好友的追思写成的。
这里记忆的是一个经历了从四十年代抗日战争到九十年代“后文革”的文化人。他“既无旧恩可报,也无新功可求”,大半生都在小心翼翼地躲避思想罗网和政治漩涡。他以自己的为人处事实行了孔子所说的“用之则行,舍之则藏”:在时局清明的时候,用心做事、谨言慎行;在时局动荡的时候,守拙安愚、有所不为。他痛苦于内,宁静于外,养成一种可称为“犬儒”的淡泊和怀疑。这种清醒自明帮助他度过苦闷迷茫、坎壈困顿的岁月,而终没有变成一个忧郁者和厌世者。惟如此,才有了这里的文字见证。 徐干生(1920-1998),江苏淮安人,1945年武汉大学外文系毕业。从1938年开始在章靳以主编的《国民公报》副刊“文群”、夏衍主编的《野草》、《大公报》副刊“文艺”、《诗月报》、《珞珈周报》、《中国诗艺》等报刊上以王瑶、秦淮碧、乐山等笔名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