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十自述》是胡适生前*亲笔撰写的自传,是中国现代传记文学的名篇之作。 在本书中,胡适讲述了自己童年、少年与青年时代的人生经历,回顾了前四十年的心路历程,是胡适先生与自己的青少年时代进行的心灵对话。阅读本书,可以从中感受到先生特有的儒雅、睿智、幽默的文人气息;了解了历史上真实的胡适、鲜活的胡适。
从身逢乱世的农家仔,到玉林起家、称雄广西;从挥师北伐,到跻身党争,崭露头角;从逞强铩羽,到深陷蒋桂战争,亡命西贡;从卷土重来,到割据西南、闭门整治;从揭橥抗日,到成为抗战名将、 民主将军 ;从竞选副总统,到倡和逼宫,登上 代统 宝座;从 南北朝 梦破灭,到进退失据,穷途末路;从流亡海外,到叶落归根。本书道尽李宗仁的传奇一生,牵出桂系军阀的源流往事,于大变局中揭示历史风云,由个体命运感悟家国情怀。
徐志摩与邵洵美,两位浪漫风流的海上才子,同样来自浙江,同样留学海外,同样都是诗人,同样在上海呼风唤雨一掷千金,以及同样近乎完美的俊美面孔。这样两位才华横溢的天才诗人,都有着令后人津津乐道的倾城之恋 沐浴着欧风美雨成长的一代新人类,是现代文明与中国本土文化交媾而成的大家。他们像黄昏天空两颗耀眼的明星,预示着新月派作家群体的群星灿烂,也预示着民国新文学的星光灿烂。
本书汇集丰富历史资料,系统充分地记录了翁先生的一生经历和重要史事。翁文灏是我国*位地质学博士,对中国地质学教育、矿产开探、地震研究等多方面有杰出贡献。后来应蒋介石之邀,任政府行宪后*任行政院长。 1951年,经香港回到中国。1954年任政协委员,之后主要从事翻译及学术研究。翁文灏书生从政,其一生的经历成为那个时代知识人的一个缩影。 中国早期工业化的理论家和推动者; 书生从政,一生多少真知灼见,起伏跌宕, 八十余年漫漫人生路,尽显学人本色!
范钦是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卓有成就的藏书家之一,是天一阁的主人。本书是评述明代杰出藏书家、明代抗倭斗争领导者和指挥者之一范钦的著作。共分二十三章,二章是写他的青少年时代,三四章记述范钦踏入仕途不久,血气方刚,与贵戚豪贪展开斗争的经历,五至十一章叙述范钦在十余年的宦途中,足迹几乎踏遍了大半个中国,十二章写范钦奉命抗倭抚民,十三章功高遭嫉,削职归里,十四章到二十二章,记述范钦致仕后对自己生活的重新安排。 本书使读者能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去走近范钦,了解一个真实的范钦。
19世纪的巨擘中,很少有人像威廉 冯 洪堡一样,至今仍然广为人知。 洪堡是一位学者,一度身为教育政治家、外交家和普鲁士的大臣。洪堡为何享有盛名? 教育 一词为我们提供了至关重要的线索。在人类教育的问题上,洪堡推动了他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激励人们对其进行深刻的反思。因此,每当涉及教育,每当人们关注教育事业中一些悬而未决的问题时,就会想起洪堡这个名字,想起他为教育事业所作出的贡献。这种情况的出现绝非偶然,而且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应该不会改变。只要我们的中小学和大学仍然是社会结构的组成部分,人们就不会停止谈论洪堡。 《洪堡传》一书,简明扼要把洪堡一生的时间线索与其在各个领域的贡献和成就这另一条线索交织在一起,既介绍了洪堡在各个领域的学术思想,又介绍了这些学术思想可能的成因背景,使读者
胡适是中国新文学运动的领军人物,也是一个时代文化和思想领域的著名人物。他的第三种人的身份,招致两方面的抨击,也是一位颇受争议的人物。《胡适自述》在大量收集有关胡适的各类资料(包括自传、书信、日记、文章、学术以及友人回忆,乃至反对者的批驳等)的基础上,尽量甄选不曾用过的或少用的,但又具有历史价值,能够高保真还原人物的资料。《胡适自述》分为启蒙、历练、留洋、厚积、薄发、黄昏、流亡七章,作者繁杂资料烂熟于心,妙手组织,重现胡适的七段人生路,并尽可能用胡适自己记忆中的生命片段来告诉读者:胡适是谁?胡适从哪里来?胡适往哪里去?
本书为 大家丛书 之一。它介绍了我国著名天体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学教授方成在炮火硝烟中诞生,伴随新中国一起成长,为我国太阳物理研究做出卓越贡献的经历。他严谨踏实的学术风格、 谦虚诚实的生活态度与不断向未知探索、不知疲倦的前进精神激励着每一个热爱科学的青少年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他痴迷武侠小说,却误打误撞地闯入建筑殿堂;他是位也是至今一位被国外知名出版机构收入世界建筑大师系列的中国建筑师;作为泰斗级的中国第三代建筑师的代表之一,他以南京博物院、浙江美术馆、加纳国家大剧院等作品,在中国的建筑历史进程中留下了自己的印记;他的 三个立足 三个合一 及 语言 意境 境界 等创作思想,填补了国内建筑创作理论的空白。知识渊博、学养深厚、能画善文、风度儒雅,谓之儒;思想深邃、见解独到、不断探索、求变创新,谓之大匠。他,就是著名的工程院院士、儒匠 程泰宁。
《韬奋精神六讲》一书作者为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聂震宁将韬奋精神归纳为“为大众”、“爱祖国”、“敢斗争”、“善经营”、“懂管理”、“真敬业”六部分,在书中用六个章节展开叙述,用丰富的事例,勾勒出邹韬奋不懈奋斗的一生。许多读者可能熟知韬奋先生“竭诚为读者服务”的理念,然而并不了解他付出过多少努力才能达到这个境界,更没有认识到他所做的这一切乃是因为选择了“永远立于大众立场”的道路和方向;可能对可歌可泣的“七君子事件”有所知晓,然而并不了解韬奋先生为了抗日救国究竟做出过多少牺牲,更没有体会到他的爱国情怀已经融入其生命,他“推母爱以爱我民族和人群”的名言乃是出自于他生命的呼喊;可能赞颂过韬奋先生敢于斗争的气概,却并不了解他为此遭受过多少凶险和打击,尤其较少理解到,他的抗争乃是
。
《梁漱溟访谈录》由1985年7月27日至1988年1月19日白吉庵对梁漱溟的24次访谈整理而成。梁漱溟是“箭垛式”的思想家与行动者,这份珍贵的记录,对于了解梁漱溟的经历、思想以及20世纪的中国历史,都是一份难得的史料。
欧文·亚隆(Irvin Yalom)是当今世界上 、著作流传 广、 有影响力的心理学治疗学家之一,被选为美国至今健在的三个 重要的心理治疗学家之一。他的许多著作不仅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启发,也深得普通读者的喜爱,在世界范围内成功发行。其作品多次荣获欧美小说和非小说类奖项,如《当尼采哭泣》荣获1992年“the commonwealth Club”小说类 奖,以及其他许多奖项,被翻译成24种语言,并出现在许多 畅销书名单上,销量超过200万本。 本书是他的一部思想传记,由他的得意门生近距离解读:他那具有特殊形式的智慧从何而来?他把智慧传达给别人的能力又源自何处?他是沿着一条怎样的路走到了这里?为何对人之存在问题具有如此精微和富有洞见的理解?
沧桑平遥、风情丽江、烟雨周庄、古雅苏州、水墨乌镇 都是因为一位老人的守护,其初样貌与生活气息才得以原汁原味地被保留至今。 刀下救平遥 以死保周庄 等护城故事,写就了他的传奇人生。面对日渐消亡的古城古建,他痛心不已、奔走呼吁,以一种不妥协的姿态,守护着祖国的文化遗产与都市文脉,也守护着建筑所承载的人们的乡愁。 他,就是古城卫士 阮仪三。
李村编*的《政学先生》聚焦现代史上 政学 交集之处,贯穿中国传统的 文人政治 视野,颇具 敏锐之问题意识。这部随笔集中的二十五篇文章有些 谈 政先生 ,有些谈 学先生 ,*多是谈 政学 先生 ,在丰富、细致的史料支撑的基础之上,强调 了知识人在社会流变中的独立性,书中也不乏对试图 参与政治的知识人两难困境的分析、讽喻、批评和一 定的同情理解。其中谈胡适的文章依然不少,但主要 聚焦于他离开大陆后的经历,也是作者对胡适问题的 总结。
作者是民国时期的报人,交往极广,从高层政坛,到民间生活,都有接触和了解。他的回忆录,可谓一部20世纪中国现代史的侧影记录。许多都是一手史料,常为学界参考引用。 徐铸成先生的这部回忆录,初名《八十自述 自编年谱》,自1985年3月开始动笔,至1987年5月杀青。在作者去世后,由三联书店于1998年以《徐铸成回忆录》为题,首次出版。此次修订,参照本书繁体版和作者原稿,全面恢复了原书风貌。 本书以平实的笔法,回忆了作者八十年的人生历程,于自己的新闻从业生涯及所参加的政治活动,着墨尤多。叙及一些关键的历史事件和人物,还详细征引当时的日记,存录下*手史料。 作者自言,他 一生的经历,都可以明明白白地摊开来 ,并以 事无不可对人言,胸有是非堪自信 自况,所以,写这本回忆录时, 可以信笔直书,无所隐讳 。这既是本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