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科合理用药手册》作为指导精神科用药的品牌畅销书已历经16年,本次第四版希望能继续帮助到更多的同行医生和患者。精神科的新药和药理研究不断发展和进步,也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地不断更新。历时五年的积累,第四版也顺势上市,在这一版里,我们增补了鲁拉西酮、布南色林、雷洛昔芬、N-乙酰半胱氨酸、伏硫西汀、米那普仑、阿戈美拉汀、氯胺酮、普瑞巴林九种药物。涵盖精神科常用的药物,第四版强化了对同类药物的疗效或副作用强度的排序,方便医生合理选择。
本着“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编写原则,孟向文主编的《图解拔罐疗法/中医适宜技术操作入门丛书》重点突出拔罐的临床操作技术及相关知识。 全书图文并茂, 配以操作视频,用二维码的形式附于正文相应位置,方便实用,真正实现“看得见的操作、听得见的讲解”。适于广大针灸临床工作者、基层医师及中医爱好者参考使用。
三仁汤,清热利湿的代表方剂,问世以来,疗效卓著。经数百年临床检验而久用不衰,备受历代医家的青睐。一剂三仁汤,区区八味药,既能宣上焦,又能畅中焦,还可渗下焦,通治全身疾病。不管是浅在肌肤四肢的外科疮疡;还是深入五脏六腑的内科疾病。不管是高在头顶的脑系疾病;位于中焦的脾胃病;还是位于下焦的肛肠疾病、泌尿系疾病,只要应用得当,无不应手而效。玄机无限,哲理无穷,值得每一位临床医生终身探讨体会。
附子是中国中医药目前运用最早的药物之一,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发展于《伤寒杂病论》,尤其是清代医家郑钦安极为重视运用附子,在其处方中约占四分之三。但附子毕竟也是毒剧中药之一,运用不得法,则会引发医疗事故。有鉴于此,本书作者从附子的种植栽培、道地产区,附子的炮制加工,化学成分、药理、毒理、药效、临床使用等研究成果及各个环节进行客观地总结,为附子的合理运用提供参考。本书适用于中医药院校师生、中医医院临床工作者、中药科研工作者、道地药材产区的工作人员以及更广大的中医药爱好者阅读参考。
本书精选80多种常用中成药,它们虽简便廉验,却来历不凡,经历千百年传承, 终成为百姓家中常备药。 书中详述每种中成药的历史来源、药理知识和使用宜忌,其组方原则都用“君臣佐使”的中医理论逐一拆解,展现每一剂药方的配比思路与中医智慧。对于一些经典中成药不为人知的“妙用”“多用”法,本书也详实地补充完善。 25种常见病,97种不同证型,用近500张漫画帮助读者深入讲解每种疾病不同证型的表象,读者不用艰难辨证,直接看图用药即可。同时引经据典,借古人之智、用现代之法,讲解每种证型的选药、用药思路。读完本书,读者既能丰富用药常识,又有收获 准确的家庭用药参考。 作为一本中医入门书籍,不论是学习中医理论,还是用于日常保健,本书都能让读者有所收获。作者平易近人的语言风格、深入浅出的讲解,使得深奥的中
本书简要介绍了常用剧毒中药砒石、轻粉、蟾酥、斑蝥、马钱子、巴豆的来源、产地、采集、性能、功效、应用、用法用量、现代研究(成分、药理作用、临床报道、不良反应)等基本知识;重点阐述了名老中医运用常用剧毒中药的经验。从医疗安全出发,书末附录介绍了常用剧毒中药中毒的中西医救治方法。
《毒药手帖》是一本以“毒药”为主题的西方文化史研究散论。全书主要围绕毒药的演变和历史上以欧洲为主的毒杀事件,逐篇谈及了古代巫术,古罗马—中世纪政权更迭的秘密,毒杀者的性别、职业和心理特征分析,文学名著中毒杀桥段的史实由来,医学解剖对法庭判决的影响,近现代生物化学的发展对解毒的促进作用与反作用等等。
张仲景(150—219年),东汉末年 医学家,被称为医圣,其所著《伤寒杂病论》被称为“方书之祖”。《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作者钟相根、郑子安)全面收录了张仲景《金匮要略》中所载医方,并对古今医家应用张仲景《金匮要略》方剂的医案及临床报道进行筛选整理,撷英取华,汇编而成。《张仲景传世名方(金匮要略卷)》内容丰富,资料翔实,为中医界提供了一份极其珍贵的临床文献资料,具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文献参考价值,能够帮助读者开阔视野,增长学识。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伤寒论》的经方。药物组成:柴胡、龙骨、黄芩、生姜、铅丹、人参、桂枝、茯苓、半夏、大黄、牡蛎、大枣。本书主要分三部分介绍:①经典温习(经方出处、方名释义、药物组成、使用方法、方歌、医圣论方、类方简析、药证与方证、主要药物临床药理学、功效与主治等)。②临证新论(单方妙用、多方合用、多法并用、古今医案)。③现代研究(现代实验室研究、中成药制剂研究、加减传世方简编)。
本书将中医药文化和剪纸艺术相结合,创新性地通过中国民间艺术剪纸来展现中医药文化。全书包含中药剪纸作品100幅,由作者团队精心设计剪纸样稿,特邀北杨善剪纸艺术馆杨涛等艺人进行剪裁。全书按中药笔画排列汇集成册,为方便读者阅读,并配有中药原动、植物实体照片以及中药性味归经和功能主治等。本书图文并茂,可读性强,使广大读者通过剪纸这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感受博大精深的中医药文化。
本论著共分7个章节,分别对怀牛膝进行了药材来源、本草记载、炮制加工、化学成分、成分分析(定性、定量)、药理活性、临床研究的全面总结。为方便科研工作者的使用,本书在忠实于原文献原始数据的基础上,对每ー研究部分进行了全新的功能分类和编排。论著共查阅了古本草57部,参考了122篇中英文学术论文,共撰写十余万字,是当今对中药怀牛膝研究较为全面的综述。
张贵君、张贵林主编的《300味常见中药辨识与应用彩色图谱》的编写从实际用药出发,收载的中药大部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现行版本收载并且是临床长期使用的中药饮片。每个品种包括基原、性味功效、功用特点、验方精选、注意事项等文字说明,并佐以饮片高清彩图和主要鉴别特征,内容简明实用,便于临床用药鉴别参考。 本书适用于中药及相关专业人员查阅使用,亦可作为非专业读者了解、掌握中药常识的科学读本。
翻手为“药”,覆手为“毒”,意思就是具有毒性的中药可能对人体产生严重的不良反应,但若能趋利避害、辨证应用,“毒药”则可以“疗痼疾、起顽疴”。因此,如何合理运用有毒中药,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 《翻手为药覆手毒——毒性中药十一讲》一书选取临床中具有代表性的11种毒性中药,对这些中药的名称来源、传说故事、药物溯源及饮片辨析等方面进行简要论述,并着重对中药的毒性及古今中医名家对该药的临床运用方法进行介绍。本书每篇皆以中药传说故事作为导入,选取古代经典医案和现代临床案例,分析各有毒中药的毒性成分及有效成分,通俗易懂、图文并茂。本书既可视作中医药工作者学习研究的参考书,亦可作为中医药爱好者科普学习指南用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