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全书重点介绍了工程测量的基本知识、测量仪器的使用、工程实地测设以及施工测量和变形观测等内容,最后介绍了近景摄影测量和全球卫星定位系统(GPS)在测量工程中的应用。本课程与地形测量、测量平差、全站仪原理与应用等课程之间联系密切,对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岗位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书适合高职高专测绘类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阅读参考。
本书作者在总结多年科学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全面系统地介绍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发展、构成、产业现状等,并从定位、导航、授时、通信等方面阐述了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高精度应用。本书介绍了基于北斗兼容技术的硬件系统,包括天线、芯片、板卡和RTK产品;讨论了多模GNSS定位原理与基础模型、网络RTK及高精度定位数据处理技术,包括实时差分技术、后处理差分技术、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等;描述了国家政策、行业标准及人才工程的现状并从技术产品、行业应用及国家战略等方面做了总结与展望。
本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水下地形测量的原理与方法,主要内容包括水下地形测量坐标系、回声测深相关的水声学与水声技术等原理性知识,海洋定位与导航技术、船载声呐测深及底质探测技术、机载LiDAR测深技术,水下地形测量主要误差来源及改正技术,海底地形模型构建及三维可视化技术,并从工程角度上叙述了水下地形测量项目的组织实施。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海洋测绘、海洋技术、海洋科学、海洋资源开发技术、海洋工程与技术、港口航道与海岸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海洋资源与环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海洋管理等专业本科生及研究生教材,同时也可供从事海洋测绘等方面的专业技术人员参考。
遥感地质调查已经进入高分时代。本书以地质调查项目“西部重要成矿区带遥感找矿异常提取与应用研究”、“重要成矿带遥感综合调查综合研究”的研究成果为基础,从高分辨率遥感数据处理、不同尺度遥感地质解译的内容和方法、蚀变信息遥感调查的内容和方法、综合研究与成矿预测等多个方面,以大量实例介绍了高分辨率遥感地质调查的相关技术方法,构建了多尺度、多层次、多数据源的现代遥感地质调查技术方法体系。可供从事遥感、地质工作的生产、科研和教学人员参考。
《GIS与GPS导论》分九章,主要内容包括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地理空间数据结构、地理空间数据库、空间分析原理与方法、GIS在林业及相关领域中的应用等。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详细介绍和分析了位置信息服务的基本概念、组成结构、技术体系和应用情况,重点对位置信息服务所涉及的关键技术进行了详细介绍,并结合位置信息服务在几个行业领域的典型应用进行了研究,介绍了位置信息服务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开发方法。 《位置信息服务(LBS)关键技术及应用》适用于从事位置信息服务系统应用开发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其他信息系统开发应用人员;同时也可作为与信息服务系统领域相关的大专院校学生、研究生和教学科研人员的参考资料。
本书系统介绍了数字摄影测量的理论基础、基本过程及其所涉及的理论与算法,以及数字摄影测图软件系统与工作站等。内容包括数字影像获取与处理基础、数字影像的特征提取与定位、数字影像定向、数字影像匹配、数字高程模型、数字微分纠正、数字矢量地图测制,以及数字摄影测量工作站。全书力争用通俗的语言叙述相关内容,对相关的理论模型与算法有深入的分析和连贯的推导,每一过程和算法都有具体的实现步骤。本书不仅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易于工程实现,而且通过对各种理论模型和算法设计依据的分析,本书还能使读者在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方面得到启示。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与科研机构摄影测量与遥感、测绘工程、地理信息系统等专业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供有关遥感影像信息获取与处理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研究人员参考。
《基于相干目标的DInSAR方法研究》是在总结近几年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发展的基础上,介绍了作者利用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DInSAR,获取地面缓慢形变信息的研究成果。《基于相干目标的DInSAR方法研究》详细阐述了基于相干目标的多基线DInSAR方法的原理、技术处理流程,着重介绍了其中的关键技术,主要包括相干目标点的选择、网络建立、线性形变反演模型、形变速率增量集成等。并结合作者实际工作经验介绍了该技术在地面沉降监测中的实际应用,最后阐述了集成相干目标DInSAR处理模块的CAESAR—XInSAR软件平台的有关功能。 《基于相干目标的DInSAR方法研究》内容新颖,涉及InSAR的发展前沿,可供从事遥感、测绘、地球物理、林业及其他对地观测技术与应用学科领域的研究人员,大专院校和相关专业高年级学生、研究生和教师参考使
《相对变形测量工程实践与研究》作者杨浩(1957-),男,测绘高级工程师,计算机软件设计师、系统分析师。主要从事航空摄影测量与工程测量工作以及计算机软件研发。
《ArcGIS开发宝典---从入门到精通》是为适应当前我国ArcGIS应用开发需要而编写的一本面向不同层次的开发指导教程。该书全面系统地介绍了ArcGIS初、中、高级应用开发方法,提供了大量VC++、Delphi、Java、VB、C#、.开发实例。本书快速入门,循序渐进,由浅入深。教程分四部分,由预备、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次构成。部分介绍准备知识和简单开发,第二、三部分是教程的主体,分别介绍桌面/嵌入式GIS开发和GIS服务开发,第四部分力求全面介绍各种开发手段,并提供实际应用系统的实现实例。四个部分可以视为预备、初级、中级、高级四个层次的ArcGIS应用开发。
本书汇集了作者近六年多的研究工作,其中大部分内容已经在国际遥感刊物、地球物理研究、IEEE等国际刊物和国际会议,以及《中国科学》和其他核心刊物上发表。特别是在地表温度上,作者从高分辨率的ASTER数据、中分辨率的MODIS数据,到低分辨率的被动微波AMSR-E都提出了自己算法(至少有7个算法)。
《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系统地讲述了以数理统计理论为基础的测量平差系统的误差理论、假设检验和可靠性理论,介绍了当代摄影测量平差在理论和技术发展中的新成就和主要动向。如GPS/IMU辅助空中三角测量,稳健计算机视觉,利用人工智能方法进行粗差的启发式搜索等。书中重点讨论了偶然误差的减少、系统误差的补偿、粗差的检测以及不同类型误差的区分等问题,既有较完整的理论阐述,又有较具体的应用实例。为了便于读者深入研究,每章后均列出主要参考文献。为了便于更好地理解《误差处理与可靠性理论(第2版)》,在附录中补充了必要的矩阵代数和数理统计知识。
《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系统讲述网络时代来临之后,给地图学和地理信息科学带来的革命性变革; 介绍地理空间数据的可视化表达和分析,展示地理空间信息发布和可视化发生的背 景。《地图学:空间数据可视化》划分为三个部分.部分讲述地图的背景和基础知识;第二部分描述地理空间数据的位置、属性和时间三要素;第三部分讨论地图的应用,阐述地图如何帮助我们解决相关问题和决策支持。
全书内容主要包括:水准测量,角度测量,距离测量与直线定向,全站仪测量,GPS全球卫星定位系统简介,测量误差的基本知识,小区域控制测量,大比例尺地形图的基本知识、测绘及应用,施工测量的基本知识,建筑施工测量,水利工程测量,公路工程测量与桥梁施工测量等。为了便于教学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本书配套有《测量实训指导书》(另册),以利于学生学习、实践和解决工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适用于高职高专院校水利工程、道路与桥梁、建筑工程、城市规划、给水排水、工业与民用建筑、工程监理、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专业教学使用,也可供从事以上专业的技术人员和测绘工作者参考。
本书系统、透彻地阐述了GPS及其接收机设计的各项相关内容,包括GPS信号结构、时空坐标系、测量值、定位原理、卡尔曼滤波、接收机的射频前端、信号捕获和信号跟踪。此外,本书还介绍了差分精密定位、GPS与惯性导航的组合和地图匹配三方面GPS应用技术,并对多路径、电磁干扰、互相关干扰、高灵敏度GPS、辅助GPS等关键课题做了论述。本书理论分析清晰,实用性强,并且内容力求反映近些年来出现的GPS技术和成果。 本书可以作为本科生高年级和研究生的教材或教材参考书。也是所有与GPS等卫星导航系统及其接收机设计有关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科技工作者都应当配备的一本不可多得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