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从积极推行普及HACCP(体系)、GMP(规范)、SSOP(程序)和QS质量认证的实际需要出发,以促进食品加工企业提高环境清洁程度和进行安全卫生生产为目的而编写的一部分析检测专业工具书。全书共七章,主要包括绪论、分析检测方法的选择、评价与数据处理、环境样品采集与预处理、空气和废气的检测、水和废水的检测、环境微生物的检测以及环境检测样品制备新技术等内容。在著作选材方面力求编入标准方法、快速检测方法和仪器方法等内容,在简述方法原理的基础上,重点突出方法和可操作性和实用性。本书可供食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技术、质量管理、分析检测、产品开发等专业人员,卫生防疫、疾病防控、技术监督、工商管理、环境保护、污染治理等行业有关岗位的专业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从事食品科学、食品工程、生物工程与技术
《生物物理学名词(第二版)》是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审定公布的第二版生物物理学名词,内容包括:概论、分子与结构生物学、膜与细胞生物物理学、神经生物物理学、光生物物理学、生物信息学、生物控制论、生物力学与生物流变学、辐射生物物理学、自由基生物学、空间与**环境生物物理学、纳米生物学、技术与方法13部分,共2531条。《生物物理学名词(第二版)》对1990年公布的《生物物理学名词》做了少量修改,增补了许多名词,每条名词均给出了定义或注释。这些名词是科研、教学、生产、经营以及新闻出版等部门应遵照使用的生物物理学规范名词。
2003~2004年我国多起生物实验室感染事故的发生,使政府、广大科研工作人员对生物危害有了较为深刻的认识。2004年,国家发布了国务院424号令《病原微生物实验室过滤条例》和国家标准《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强调了生物安全柜作为一种生物实验室的主要安全设备,对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是必不可少的,要求生物实验室操作人员必须具备规范化、标准化地使用生物安全柜的能力。 鉴于目前广大实验室工作人员对生物安全柜知识的需求和培训的需要,本书系统介绍了生物安全柜的分级、功能和用途、结构、排气系统和/或供气系统(高效粒子空气过滤器)、实验室选择生物安全柜的基本原则、安装原则和要求、实验室操作程序、日常维护要求等内容。 针对生物安全柜生产厂家,对生物安全柜设计、生产和检测验证中使用的各种术语和
本书是为不同学科背景的学生学习生物信息学而精心设计的一本入门教材,目的是使学生掌握生物信息学的基本概念和基础知识,学习生物学家或计算机科学家考虑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本书介绍了生物学和计算机应用的基础知识,提出了许多生物信息学的基本问题,阐述了生物信息学的基本分析方法。此外,本书还给出了许多实用算法和例程。 本书是一本优秀的生物信息学概论或导论教材,可作为生物信息学方向高年级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入门教材。
《拉曼光谱及其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共有八章,主要结合作者20多年来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详细叙述了用拉曼光谱研究蛋白质(包括酶)、核酸、碳水化合物、类脂、生物膜、染色质、病毒和细胞空间结构的成果。对拉曼光谱在结构生物学中的应用(包括特点和方法)有详细独到的论述。书中还配有大量的图、表供读者参考。 本书可供从事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细胞生物学、生物医学、食品、环保、商检、公安法医等的职工、科研人员、大专院校师生和相应的管理人员参考。
本书力求人各个重要的角度反映生物信息学今天的面貌:比较全面地介绍了生物信息学的若干个主要分支,并特别介绍了与人类基因组研究相关的生物信息学的一些较新的成果;着重介绍了数据库和数据库的查询、序列的同源比较及其在生物进化研究中的应用;以生物芯片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为例,介绍与基因表达相关的生物信息学问题;还介绍了蛋白质结构研究中的生物信息学问题,以及与分子设计和药物设计相关的生物信息学技术。
生物技术是当前优先发展的高新技术之一,它的快速发展和有效应用已给当前的工农业生产、人民健康、社会进步带来了明显的影响,并对人类和社会的加速发展带来了积极的效益。由于生物技术发展势头很快,因此作为生物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的生物工艺学的教材亟须不断加以更新。本书由27位老、中、青年教师或专职科研骨干人员,历时两年编写完成。 本书以产品生产中共性工艺技术的理论和实践为纲,同时选取若干典型生产过程具体介绍,内容包括成熟的和较新的生物过程的基本原理。全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包括绪论和生物反应过程篇(共12章),下册包括生物质分离和纯化原理篇(共11章)以及典型生物过程篇(共6章)。 本书可做工科生物工程专业的教材,理科生物科学和生物技术专业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生物技术生产、科研、管理人员的参考阅
本书着重阐述了现阶段我国酶制剂行业主流产品的新工艺、新技术,其基础知识面广,突出实用性及先进性。全书通过理论教学与实践的结合,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我国酶制剂行业现状及发展前景,掌握的各类酶的生产技术,为从事酶制剂的生产、科研及教学活动奠定坚实的基础。 本书共分九章,主要包括酶的发酵生产、酶的分离纯化、酶的固定化、淀粉酶类的生产技术、蛋白酶类的生产技术及纤维素酶类的生产技术等,并附有部分实验内容。 本书可作为生物工程、生物技术、生物检测与质量管理、发酵工程等专业的专业课教材。也可供从事酶制剂生产的技术人员、管理人员作为参考书。
生物信息学是一门新兴的交叉学科。在该领域中,由生物学家和计算机科学家共同研究生物分子信息的获取、管理、分析和利用。生物信息学以计算机、网络为工具,用数学和信息科学的理论、方法和技术去研究生物大分子,研究生物分子信息组织的规律。本书紧紧围绕基因组与后基因组研究,阐述生物信息学的方法、技术、资源及其核心算法,介绍各种信息学方法和技术在生物信息学中的应用。本书首先简要说明生物信息学的研究对象及主要研究内容;然后介绍基本的序列比较算法,介绍各种生物信息学数据资源及主要数据库;接下来以专题形式介绍基因组信息分析、分子系统发生分析及蛋白质结构预测;后,介绍基因表达数据分析。为了便于计算机和数学研究人员进入生物信息学研究领域,本书还特别介绍了与生物信息学有关的基本分子生物学知识。 本书
本书首先分别引入材料科学的基础知识和与人体组织相关的生物学基础知识,然后介绍与人体组织相关的生物学知识,特别是细胞结构与功能、骨组织生物力学、生物相容性以及判别依据等;阐述了材料的基本结构与基本性能;介绍了金属、陶瓷、高分子植入材料,并重点论述了材料制备工艺材料微观结构材料性能间相互关系;介绍软组织和硬组织的修复与替代;讨论器官移植与组织工程新技术;以蛋白质功能区的特点引入生物纳米技术,并着重介绍了纳米材料制备与表征方法以及纳米药物载体与药物控释。本书附有大量图表和一些例题及习题,便于读者学习。 本书可作为材料科学领域各专业、环境工程各专业、生物医学工程专业和临床医学专业的高年级本科学生和研究生的生物材料学课程的教材,也可供相关科技人员阅读参考。
在实验中,你是否严格遵循标准流程却一无所获?你是否想改进你的工作?你想更多地了解某一研究领域的各种方法吗?或许“实验者”丛书将对你有所帮助。 本书是“实验者”系列中的一本,从权威人士的观点,为你讲述蛋白质生物化学和蛋白质组学研究的新方法。你能够充分体会到作者饱尝了实验室的挑战带给他们的激动和沮丧。有了这些技巧和诀窍,你的实验成功的几率将更高。但这本颇有价值的实验室手册并非人是一部方法集锦: 它为你指明走出实验困境的道路,培养你适时选择正确实验的直觉。 它简洁明了地概括了常规方法(例如柱层析、凝胶电泳)的步骤,还列出了不同方法的优缺点。 它详细介绍了配体结合实验、抗体生产和微序列分析方面的进展。 它论述了一些特殊方法,例如膜蛋白的溶解和重组,糖蛋白分析,或寡聚体蛋白质亚
本书为大学开设生命科学公共选修课而编写。共分10章,全面介绍了传统生物技术的产生与发展,重点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基础知识及其相关内容,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生物芯片、人类基因组计划与研究方法、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情况与生物安全,使学生了解传统生物技术的概况与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趋向,初步掌握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及材料科学在医药卫生、能源、环境、食品及工农业领域的科学应用。本教材内容精粹明了,通俗易懂,适合理工类和综合类院校非生命科学专业的师生阅读。
本书为化学工业出版社《现代生物技术制药丛书》之一,该套丛书截至目前已经出版了13个分册。 全书对DNA疫苗这一新兴研究领域全面、深入地进行阐述。全书分为19章,首先对疫苗学进行了回顾和展望;然后对DNA免疫的基础理论进行了阐述,全面分析了DNA疫苗作为一门学科的理论基础与背景;接着重点论述了已进入和有望进入临床的DNA疫苗(包括抗RNA病毒、抗疱疹病毒、抗细菌性病原体以及用于治疗癌症、针对过敏性疾病的DNA疫苗和抗HIV基因免疫);后讨论了DNA应用的相关技术,如免疫方案、构建技术特点、佐剂、安全性等。本书从理论入手、阐述技术、说明应用,是一部集理论性、先进性和实用性为一体的著作。 本书适用于从事基础医学、免疫学、疫苗学及疫苗研究开发的技术人员,同时也可供相关专业研究生参考。
本书介绍了分析蛋白质和肽的各种方法,重点阐述了不同质谱仪及相关数据库检索算法的基本原理和使用方法,详细描述了质谱在蛋白质组学中的应用。蛋白质组学领域权威的科学家之一John R. Yates教授称本书是蛋白质组学的极好地导论和综述,可供有生物化学背景的学生和科学家使用,书写流畅,深入浅出。 本书可用作从事生命科学和医学研究的专业人员的参考书,也可用作学习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
本书版深受读者欢迎,但四年来学科发展迅速,所以第二版在保持版的结构体系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学科内的新知识,并更正了版的错误,删除了过时的资料。 本书内容丰富、新颖、文字流畅、可读性强,全面介绍了现代生物技术的概念、原理、研究方法、发展方向及其应用领域。内容涉及基因工程、细胞工程、发酵工程、酶工程、蛋白质工程以及生物技术在农业、食品、医药、能源、环境保护等领域中的应用,同时还概要介绍了对生物技术发明创新的保护以及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等。全书共分13章,每章后附有摘要、复习思考题及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综合性大学、师范、农林、医药院校有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和教师的参考用书,也可作为高等院校非生物类专业学生素质教育的教材。
本书由四大部分组成。第1部分介绍生物大分子成为治疗性药物的方方面面,重点强调了药物的发现与开发阶段生物药物与小分子药物的重要差异。第2部分对经FDA认证的各类生物药物进行了综述——概论部分简要回顾其生理作用和临床应用;各论部分列出了每一类大分子中各个药物详细信息。第3部分着重于生物药物的给药技术优化,也对基因和细胞治疗进行了适当说明。第4部分包含了5个附录,分别为生物药物的“剂型、药代动力学和代谢数据”、“分子特征和治疗用途”、“生物技术产品命名方法”、“商品名、常用名和学名的同物异名”以及其他信息。 本书可供从事生物药物研究、开发、生产的人员以及相关专业的高校教师、本科生、研究生阅读参考。
《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实验指导》(第3版)是周新、府伟灵教授主编的《I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第4版)的配套实验教材,是在钱士匀教授主编的《临床生物化学和生物化学检验实验指导》(第2版)的基础上进行更名、修订和编写。本教材适用于医学检验专业五年制本科、三年制专科学生及成人教育本、专科学生的实验教学使用,教材中实验内容各院校可根据本校的实际情况选择开设。 本教材分十七章,共计131个实验,每个实验包括目的、原理、试剂与器材、操作步骤、计算、参考范围、临床意义、注意事项及评价,每个实验后附有思考题。 教材编写遵循医学检验专业培养目标,注重学生的基本知识、基本临床实践技能和初步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强调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综合能力的提高,增强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原教材进行了重新
《生物力学——从基础到前沿》介绍了生物力学的力学基础、生物力学研究的技术方法、力学生物学、细胞分子生物力学和血液流变学的概念、研究方法和**的研究前沿进展等。《生物力学——从基础到前沿》作者们结合自己的研究实践,还详细介绍了我国生物力学研究在心血管、骨关节、正畸修复、康复工程、肿瘤以及眼科等方面的新成果。
本书介绍了生物动力学模型的研究方法和一些新的进展。全书共有七章,章介绍了简单种群模型,通过这些模型介绍了一些计算机数值仿真程序,所给出的源程序可以广泛应用到其他具体问题的研究中。第二章介绍了具有两个生命阶段和三个生命阶段结构的种群模型。第三章介绍了自治和非自治扩散的种群模型,还考虑了时滞的影响。第四、第五章介绍了用非线性泛函分析中的拓扑度理论和不动点定理研究种群生态模型的方法。第六、第七章概述了脉冲微分方程理论,并且介绍了这些理论在种群动力学模型和传染病动力学模型中的应用。 本书可供高等学校数学、生物学专业的高年级学生及研究生阅读,还可以作为从事生物数学研究的教师及相关科学研究工作者的教学与科研的参考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