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生物疗法——益生菌与人体微生物菌群的革命》总结归纳了作者过去20多年来在国内外处于前沿水平的生物科技公司、制药(生物制品)、营养科学公司和世界著名的益生菌、益生元研究机构及生产制造商,从事微生物组与益生菌(和益生元)、乳酸菌和酶制剂、发酵食品、消费者健康品、细胞营养品和植物药(特别是植物中的生物活性成分)等应用领域的全球研发与项目合作、工业实践中,所获取的知识与经验积累,以及科学研究、市场与技术应用的成果。全书共分为16章,先回顾并思考了发现益生菌、微生物组和微生态领域的历史发展过程,又精要论述了益生菌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亦介绍和阐述了2010年以来,生命科学和医药科技界内*热门的、与人体微生物菌群研究紧密相关的“肠脑轴和神经益生菌”的科技进展和市场应用等。《自然生物疗法——益生
本书在汲取国内外众多优秀教材、文献资料的基础上,阐述了与环境工程、市政工程等环境领域有关的微生物及其生命活动规律;从细胞、分子或种群等不同水平上研究环境微生物的形态构造、生理代谢、遗传变异和生态分布等,并从微生物与物质循环的角度叙述了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地位和作用;书中还介绍了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微生物学领域的应用,并含有与其配套的环境微生物学实验。本书内容全面,文字简明,概念清晰,书中各章节前均有 学习重点 ,章节后附有 建议阅读 本章小结 和 思考与实践 ,力求重点突出,便于教师备课和学生学习。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专业本科生的教材,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的研究生教材,并可供从事环境领域研究工作的人员参考。
《微生物学前沿》由中山大学李文均教授担任主编,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刘志恒研究员担任名誉主编,国内外有着丰富教学和科研经验的知名微生物学者组成编者团队。 本书在扼要介绍微生物学研究进展基础上,涵盖原核微生物系统学、放线菌、细菌、古菌、真菌、病毒、病原病毒与分子免疫、分子微生物学、化学微生物学、环境微生物学、生命起源与地外生命探索等十一个微生物领域的前沿理论研究进展及技术发展水平。全书各章都配有详实的图表。为了扩展读者进一步阅读的需求,每章还附有参考文献。 本书可作为高校生物专业本科及研究生教材,也可供广大的微生物学工作者查阅参考。
针对福建省内水库型饮用水水源地比例很高的状况,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自2009年起对全省主要大中型饮用水水源地进行富营养化状况的调查,调查过程中对饮用水水源地的常见藻类全部进行分类鉴定(多数鉴定到属名)并拍照。《福建省大中型水库常见淡水藻类图集(精)》由福建省环境监测中心站编写,是从拍摄的大量图片中精心挑选出的600多幅版面清晰、质量较好的饮用水水源地常见淡水藻类图谱编辑而成。相对藻类志及专业性的藻类分类学专著,本书的学术研究价值也许略显不足,但它对指导各级环境监测站的日常监测工作具有十分积极的意义。本书在种属检索、图版查阅等方面,尽量做到方便快捷,便于非分类学专业人员查找,对环境监测技术人员开展水体富营养化方面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本卷记载了我国被毛孢属等束梗孢类真菌8属67种以及它们的有性型,提供了详细的形态描述、图解、培养性状及利用价值等相关信息及其在人民生活及国民经济中的应用前景。对未观察的一些种,提供了相关的参考文献并扼要介绍。
《微生物实验实训》绍了微生物实验实训的基本条件与设备、微生物实验实训的基本知识与技能,提供了微生物实验实训指导、微生物实验实训标准化方案及相关工种考工操作模拟试题,附录中包含常用培养基配方、常用消毒剂的配制方法、常用菌种学名等。本书联系生产实际,追踪先进技术,注重微生物技术的应用,注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内容丰富,实用性强,适合高职高专的食品、生物技术、卫生类等专业学生使用,也可供相关行业技术人员参考学习。
本教程为微生物学实验教程系列之一,由中国农业大学组织多所高校合作完成。内容涉及菌种及其改造、发酵和检测设备的原理及使用方法、发酵条件优化、过程参数控制及能力提高等综合性实验,其中菌种及其改造部分包括发酵微生物的分离纯化、常规诱变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及菌种保藏等实验;发酵设备部分包括离位灭菌和原位灭菌的发酵罐的原理及其使用方法的实验;检测设备部分重点安排了在发酵工业中经常使用的营养、气体及产物分析的气相、液相、红外光谱和质谱的原理及其使用技术的一些实验;发酵条件优化部分的实验重点针对碳源、氮源,以及一些过程参数如pH、温度、溶解氧等的优化而设计;由于不同微生物及其产物形成的过程参数控制差异较大,本教程安排了涉及乙醇、有机酸、氨基酸、蛋白质、酶、多糖和抗生素发酵等一些综合性实验,并
微生物学实验技术是微生物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进行实验的指导书。 本书分为5篇,篇为微生物学实验基本技术,包括显微技术、染色技术、消毒与灭菌技术、接种技术、纯种分离技术、培养技术、菌种鉴定技术与菌种保藏技术;第二篇为微生物学基础实验,共35个实验,是微生物学及相关专业的基础实验;第三篇为专业方向实验,共18个实验,供相关专业选择开设;第四篇为综合实验,共24个题目,各个专业可据需要选择开设;第五篇为附录,共6部分,供读者查阅和参考。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生物工程、生物技术、食品科学与工程、制药工程、环境工程及其他相关专业的本科教学用书,也可作为研究生或教师的参考用书。
本教材共有十一章,主要内容:绪论,微生物的分类与鉴定,原核微生物,真核微生物,病毒,食品微生物的营养,食品微生物的代谢,食品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食品微生物的遗传与育种,食品微生物的生态,免疫学技术及其在食源性微生物检测中的应用。
毛欣欣编著的《浙江大型海藻彩色图集》研究了大型海藻的外形及生境,并参考有关文献,加以文字描述,主要包括分类地位、形态结构、生长环境和应用。全书共有286幅海藻彩色照片,这些照片全部是作者于2008~2011年在浙江15个岛屿和港湾采集时和标本制作后拍摄的照片中精心挑选出来。本图集共收入大型海藻71属157种,其中绿藻8属23种,红藻48属109种,褐藻15属25种。 《浙江大型海藻彩色图集》可对海藻分类学、水域生态学、水产养殖学等方面的研究提供有益的资料,可供大专院校生物专业、海洋专业、水产专业和资源专业师生以及从事这方面研究的科技工作者阅读和参考,同时也可作为中小学生的科普读物。
《微生物学实验》是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微生物学》的配套教材。微生物学是现代生物医学的重要学科,微生物学技术作为基础研究手段之一,具有很强的应用性。实验课教学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巩固所学的理论知识,而且可以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严谨的科学态度。 本教材内容分三篇,篇为基本技能实验,主要介绍微生物学常用实验技术,突出重基础的原则。第二篇为应用性实验,主要介绍药学专业常用的、与微生物学有关的实验技术,体现教学内容的针对性。第三篇为其他药学相关技术简介,此部分为选择性实验,目的在于拓宽学生的知识空间。教材后附有常用玻璃器皿及玻片清洁法、常用实验动物及基本技术、常用培养基的配制、常用染色液及试剂的制备等。各院校可根据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具体情况选
微生物工程是生物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基因工程、酶工程、细胞工程实现产业化的桥梁。现代微生物工程在传统发酵工程的基础上,融人了分子生物学、代谢工程等新理论和新技术,结合现代生物过程控制及生物分离工程的新技术,使现代发酵工业的生产水平大幅度提高,而且应用领域也不断拓展,逐渐由医药、食品等传统领域扩展到化工、冶金、农业、能源和环保等新领域,给人类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可以预见,微生物工程在现代工业发展中前景广阔、前途光明,学习、研究和发展现代微生物工程理论和技术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以*全国高等学校生物工程与生物技术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关于生物工程专业是工科专业的认定为依据,强调理工结合,突出工程学,以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而编写,详细介绍了现代微生物工程的原理
杜连祥、路福平主编的《微生物学实验技术(高 等学校专业教材)》取材来源于大量微生物学实验的经 典资料,内容不仅涉及到传统的微生物形态、生理生 化、菌种 分离、生长代谢以及诱变育种等手段,而且将微生物 学近年来的许多新技能应用到实验中,包括现代免疫 检测技术、细胞及分子水平的微生物学育种等。 全书分成两部分,部分是针对微生物学教材 内容,帮助学生学习微生物知 识,列举了经典的微生物学实验内容,包括四大类微 生物的接种、培养和形态观察、噬菌体的分离、细菌 生理生化、自然界中菌种的筛选、传统诱变技术、有 性杂交,以及微生物学研究中基本的遗传标记营养 缺陷型的制作,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DNA提取和微生 物转化、转导等技术,可作为大学本科生微生物 实验课的内容。部分共设26个实验,任课教师可 根据学校具体情
原著自1978年首版以来,选 后修订再版3次,重印20多次!一本终身爱益的经典作品! 这是一本独一无二的百科全书式工具书,涵盖微生物学、应用微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学科领域。本版收录了大量的新材料,体现了*的研究进展,超越了一般教科书的覆盖面,因而对于生命科学、医学、药学等领域的研究生、高年级本科生以及其他研究者都有很大参考价值。 18000个英文、中文对照的条目,释义包括简要的定义以及综述性的介绍: 主题词之间提供广泛的相互参照——通过它读者可以沿着各个方向拓展对特定主题的认知,从而获得系统和全面的知识; 来自主流期刊和其他专业出版物的几千篇参考文献; 收录的生物学类名超过5000个,除细菌(bacteria)外,浏览一下藻类(algae)、真菌(fungi)、原虫(protozoa)和病毒(virus)等分类学条目,从这个起点读
本书对微生物蛋白质组学给予了—个详尽的分析和描绘,重点介绍了*进展和应用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本书的作者们向我们展示了较为简单的微生物在改善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增加对整个生命体功能生物学的理解方面的大量实验操作,以及这些微生物如何以及为什么能够成为如此有吸引力的研究对象。特别是,本书揭示了微生物蛋白质组学分掀口何在药物的发现方面发挥作用,包括鉴别新的靶点、新的诊断标记物以及前导物的优选。 每个章节都是由该领域的—个或多个权威专家撰写,并被仔细地编排以确保本书保持系统性和连贯性。本书重点强调了目前有前景的研究策略、相关方法、技术以及工具。关键主题包括以下部分: 从蛋白质组学角度阐述微生物的致病机理 全细胞建模 结构蛋白质组学和计算分析 生物大分子间的相互作用 生理蛋白质
放线菌是产生抗生素药物及其他活性物质的重要微生物资源,而放线菌分类学是放线菌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学科。为使我国放线菌分类学科与国际先进水平处于同步,加快我国放线菌生物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促进国内抗生素事业的发展,作者以国际放线菌分类学在基因水平上的*研究成果为基础,结合自身几十年的分类经验与*科研成果,编写了《放线菌快速鉴定与系统分类》一书。这是一本内容丰富、新颖、理论与经验相结合,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实用价值的参考书,不仅涵盖放线菌门内放线菌纲、亚纲、目、亚目、科、属、种的系统分类,又具备不同属的快速识别与鉴定方法,有助于推动我国放线菌资源开发。 本书可作为大专院校相关专业师生的教学参考用书,也可供微生物学、分类学、资源开发、抗生素产生菌的分离与筛选等方面的科研人员和技术
本书对中国黏菌纲绒泡菌目及发网菌目进行了科、属、种的系统学研究。描述了各种的形态结构,讨论了种间关系,记述了地理分布,提供了中国已知种的分科、分属及分种检索表。附扫描电镜照片。 本书可供菌物学、微生物学、植物病理学和植物学的研究工作者及有关大专院校的师生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