蝗灾自古以来就是严重威胁我国农牧业生产的重要灾害,而且蝗虫作为生态环境中食物链的重要环节,对于保持生态平衡也具有重要作用。因此,普及蝗虫的知识对于蝗灾的防治和生态平衡的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作者赵昆、张欣杨、尹学伟、张龙采集了北京地区常见蝗虫,鉴定之后,编辑成这本《北京地区常见蝗虫原色图谱》。书中介绍了北京地区20种常见蝗虫的形态学鉴别特征,并且简要地介绍了这些蝗虫的生物学。该书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精美的原色蝗虫全身图和局部形态图,便于读者简捷、准确地辨识蝗虫种类。 《北京地区常见蝗虫原色图谱》可为昆虫学工作者、大专院校生物系和植物保护系师生以及农、林、牧业和蝗虫测报防;台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本书由美国史密森学会推荐,是全球经典的科普读物之一。美国昆虫学家罗伯特 埃文斯 斯诺德格拉斯为读者提供了一顿了解昆虫生存之道的大餐,特别注重高营养和食物均衡。为了美味起见,尽可能地删掉了讨厌的技术术语,以利读者的理解和吸收。全书共分十章,分别介绍了蚱蜢、蟑螂、白蚁、蚜虫、蝉、毛虫及蛾、蚊子与蝇虻的生活状态、生存手段及变形过程。共有185幅插图,大部分插图由美国昆虫局提供,有的是首次面世。全书语言通俗诙谐、图文并茂,既适合具中等文化程度以上的广大读者,也可供相关研究者参考。
符合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害虫可持续控制的策略和方法,已成为国际上害虫治理的热点研究课题。本书总结了作者长达10年对我国南方的重要经济作物——柑橘、荔枝、茶的复合种植生态系统以及混交松林系统、热带人工林系统和亚热带森林系统的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害虫控制研究的结果,从理论上阐明和揭示了复合种植系统内节肢动物群落稳定的规律和机理,并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形成一套通过改善系统的植物群落结构、增加昆虫群落多样性,从而有效、持续控制害虫的应用技术。 本书可为优化种植生态系统、退化生态系统昆虫群落多样性的恢复以及害虫持续控制提供参考,也可作为研究农林复合系统昆虫群落多样性及害虫控制的参考。
本书分上、下两册,共选择收载了市场上常见的名贵珍稀药材158种,连同混淆品种共计400余种。各药材均设立了来源、原植(动)物形态、生境和资源分布特点及产地、采收加工方法、商品规格、药材鉴别要点、质量判定标准、易混淆品种及其识别要点、药材的功效和临床应用等多项内容。全书文字描述精练,内容翔实,重点突出,引述有据;图片清晰真实,鉴识直观。既突出了中医药知识的特色,又充分发挥了图文对应,相得益彰的优势,使本书的可读性和实用性增强。加之药材名称均附有中英文对照,使本书更有利于国内外中药商品的交流与沟通。因此,本书既可作为从业人员的工具书,又可作为中医药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参考书籍,同时还是喜爱中医药人士识别贵重珍稀中药材、方便快捷掌握中医药知识的学习手册。
弹尾虫(Collembola),俗称跳虫(springtail),简称姚,是世界上种类丰富的动物类群之一。该类群作为中小型土壤动物的代表,与线虫、螨类共称为土壤动物三大类群。弹尾虫在土壤中具有特殊的地位和功能,可作为土壤质量评估的特征指标,在各类生态系统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们与其他土壤动物一同对土壤物质循环、理化性质、能流、降解化肥与农药、生物群落的维护等发挥重要作用。对弹尾虫进行多样性研究,为其生物学、生态学作用的进一步研究,土壤污染监测和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 近年来,弹尾虫的研究多集中在不同生态系统中的多样性、生理学、与环境因子关系、与其他生物作用机制及对全球气候变化响应等方面。弹尾虫通常随着生境不同而呈现出明显的地区性差异。特别是在受人类影响较大(如重金属污染、火烧、农药施用等)的地区
本书共分七篇,包括前言、昆虫外部形态、昆虫内部解剖及生理、昆虫生物学、昆虫分类学、昆虫生态学以及昆虫学实验。又细分为29章,另附十二个实验。理论教学内容比较详细地论述了昆虫的多样性,昆虫与人类的关系,昆虫的形态结构及相应的生物学功能,昆虫的生长、发育、变态以及繁殖,昆虫分类原理、方法及从目到科的分类简介,并对昆虫生态学进行了简单介绍。实验内容则涵盖了昆虫形态特征、昆虫生理学、昆虫生物学以及重要昆虫类群的识别和鉴定。本书适用于农林院校植物(森林)保护专业作为教学用书,也适于相关研究及技术人员作为参考书使用。
时间巨轮已经转入21世纪,而未来将是日新月异且变动剧烈的时代——科学与技术突飞猛进、地球村成形、资讯社会来临、环保意识抬头……人类已然面对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变革,而“知识”必然是开启新时代大门的钥匙! 在这样的时刻,编辑一套有时代精神与意义的少儿知识百科,我们订出了较高的标准:要具备完整而严谨的知识框架:要掌握“从感知、理解到运用”的教育原理;要做好版面设计;要印刷精美而价格低廉;更要能符合中国孩子的需要。可以想见,这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这套《新知识图书馆》是以“自然与环境”、“人类与社会”、“科学与技术”、“文化与艺术”四个知识面向,一共118个选题展开的。如今它已陆续呈现在世人的面前,而我们的理念是否落实,只能留给读者来评论了。 这套书能以这样的面貌出版,要感谢海峡两岸的学
本书主要介绍了浙江天目山自然概况、昆虫采集和研究简史以及昆虫资源与区系特征等,昆虫学实习的基础知识,昆虫标本的采集、制作与保存方法等,天目山常见昆虫的鉴定,天目山昆虫常见目、科分类检索表,昆虫生态学。附录部分列举了天目山模式标本种类、保护种和常见昆虫种类。本书可作为昆虫野外实习教材,整体结构完整、专业理论与实用性组配适当,并附插图近400幅,既体现了课程教学的实践特色,也反映了昆虫实习学的*技术。 本书适合高等师范、农林院校本科生以及中学生使用,也可作为从事昆虫业余兴趣者的参考书。
《原野漫步:370种野花与88种昆虫的手绘自然笔记》以两周为一个周期,介绍不断变化的季节中的370种野花与88种昆虫。这是一本包含了花、果实、根的形态以及各个季节自然风光的植物图鉴,能让我们了解身边花花草草的惊人魅力,重新发现更多的惊喜。
从昆虫的孕育、产卵、孵化、生长成熟,全程微距真实拍摄,跟着大眼球柯林斯用温馨的故事讲述大自然生命成长的美妙,用独特的视觉捕捉昆虫每一个精彩的瞬间,这是一本真实、美丽和充满大自然气息的自然生态观察摄影读本,是好爸妈送给孩子的*亲子礼物。爱孩子,就给他好的,给他发现自然之美的眼睛。
当你看见在黑夜里一闪一闪的萤火虫,你知道它为什么会发光吗?当你惊奇于七星瓢虫的外表时,你是否知道它是保卫庄稼的益虫。不要小看昆虫,虽然它个头很小,也许它比你还能干。早在3.5亿年前,昆虫就开始在地球上繁衍生息,人类的出现与昆虫相比要晚得多。本书将用简洁易懂的文字、精美生动的插图向各位小读者呈现出精彩纷呈的昆虫王国。还在等什么?让我们开始奇妙的昆虫王国之旅吧!
本书包括昆虫的外部形态、昆虫的内部解剖与生理、昆虫的生物学、昆虫的分类、昆虫的生态和昆虫实验技术6部分,共20个实验。考虑到目前各院校普通昆虫学课程的学时在不断减少,普通昆虫学的一些课程内容已延伸为一些专业选修课,如昆虫生理生化、昆虫分子生物学、昆虫遗传学和昆虫生态学等,所以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我们加强了各院校都普遍设置的基础知识部分的实验,适当精简和合并了一些机理性或生理生化等方面的实验。本实验指导特意补充了昆虫分目和11个常见目的分科检索表、大量的特征图和整体图,为读者准确地把握鉴别特征和正确地鉴定昆虫提供有效的工具和帮助。
本书的作者为:任炳忠(东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皙玮(黑龙江大学讲师,在读博士)、王贵强(黑龙江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利明(信阳师范学院讲师,博士)、鲁莹(沈阳农业大学讲师,博士)。章由任炳忠、王皙玮执笔,第二章由王贵强、王利明、鲁莹执笔,第三章由任炳忠、王贵强、鲁莹、王皙玮执笔。书中,黑白线条图由王利明绘制;彩色图片中的生活史及生态学图片由任炳忠拍摄,其他由王利明、陈霖峰拍摄。 本书的编写汇集了作者多年的科研成果,这些成果的取得得到了东北师范大学植被生态科学*重点实验室、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471400、31172133)、国家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200903021)及吉林省科学技术厅农业重点项目(20110212)的资助。我们对多年来给予我们指导与关怀的各位领导、同行表示崇高的敬意和深深的感谢。
全书共分13章,从不同角度描述昆虫学研究方法,可以分为四个部分。*部分由*至第六章组成,论述昆虫的定性、定量的基本研究方法,包括观察方法与设备;形态学、组织性方法;调查、采集、处理方法,环境测量与控制方法等。第二部分由第七至第十章组成,讲述活体昆虫的试验研究方法,其中触角电位技术和刺探电位技术以及昆虫雷达技术都是新技术。第三部分是国际上*研制推广的环境友好的害虫生态治理技术。*后一部分是关于昆虫信息科学方法,讲述昆虫学文献与科学试验论文的写作。各章后附有较多的同类参考文献,读完本书后科再扩大眼界、得到更多的启迪。
本书记录了我国东北草原昆虫共11目115科623种,其中,蜻蜓目2科3种、螳螂目1科1种、直翅目11科71种、缨翅目1科5种、半翅目11科34种、脉翅目3科4种、鞘翅目48科263种、双翅目6科10种、蚤目5科32种、鳞翅目16科137种、膜翅目11科63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