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标准代替JB/T7363-1994《滚动轴承零件碳氮共渗热处理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7363-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总硬化层深度和有效硬化层深度的术语和定义(见第3章); ——增加了碳氮共渗总硬化层深度的规定(见附录B) ——对碳氮共渗直接淬火并回火表面硬度和心部硬度的规定作了修改和补充(1994版的3.2,本版的4.2); ——将保持架硬化层深度改为总硬化层深度(1994版的3.1,本版的4.1)。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附录B是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CSBTS/TC98)归口。
本标准代替JB/T l0188--2000《汽车转向节用推力轴承》。 本标准与JB/T l0188--2000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修改了标准中的规范性引用文件(2000年版和本版的第2章)。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21。 本标准起草单位: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张雷、金战。 本标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JB/T l0188--2000。
本标准代替JB/T 3372-1992《连杆用滚针和保持架组件》。 本标准与JB/T 3372-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原标准的第3章“符号和代号方法”分为两章:“符号”和“代号方法和标志例”(1992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第3章和第5章); --重新编制了表1和表2,并在表1和表2中增加了尺寸规格(1992年版和本版的第4章); --调整了配合表面硬度和粗糙度要求(1992年版附录A中A3和A4,本版附录A中A.2和A.3); --重新编制了表A.2,并修改了与滚针配合的销和连杆孔的圆柱度要求,(1992年版的表A.3,本版的表A.2)。 本标准的附录A为规范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书是由电子工业出版社组织编写的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规划教材之一,是与《液压与气动》相配套的实训教材。全书的主要内容包括与《液压与气动》相对应的七个实训项目,各实训项目后附有相关阅读材料以及实训报告册。七个实训项目为:液压泵的拆装、液压控制阀的拆装、液体流动状态的判定、液压基本回路组装、认识气源装置、汽缸的拆装和气动基本回路组装。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编者按照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的大纲要求,根据当前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和教材建设的总体目标,努力体现教学内容的先进性和前瞻性,在内容的编排上,突出职业教育重在实际应用的特点,而不拘泥于传统的理论研究。本书可作为中等职业教育机电技术应用专业教材,也可供工科其他相关专业(如数控设备维修、数控技术应用等)使用。 本书既是《液
本教材以就业为导向、能力为本位,采用理论实践一体化训练法优化教材内容。教材分气压传动和液压传动两个模块,每个模块包括:元件的基础知识和相关训练;基本回路的组成、应用和训练;传动系统的实例及故障分析等内容。 本教材注重理论知识的应用,突出对学生应用能力的培养。 本教材主要适用于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数控技术应用专业,也可作为高职高专机械类专业的教材,还可供机械行业技术人员岗位培训及自学用书。 本书还配有电子教学参考资料包,包括教学指南、电子教案及习题答案,详见前言。
本标准代替JB/T8435-1996《气动盘式制动器》。 本标准与JB/T8435-1996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将制动器型号表示方法中的主参数“摩擦盘规格代号”改为“摩擦盘直径,单径为mm”; ——删去了表1中不必要的尺寸参数,突出了主要参数; ——将“制动器从开始制动到达*制动力矩的时间力0.3-0.5s”改为“制动器从开始制动到达到*制动力矩的时间不应超过0.5s”; ——将摩擦片中部的“温度限值”改为“温升限值”; ——明确了摩擦盘的平衡品质等级要求; ——增加了对扁钢丝圆柱螺旋压缩弹簧负荷允许偏差的要求; ——增加了对气动系统漏气的限制; ——取消了原标准中前后重复和质量保证的条款; ——明确了“检验规则”的内容; ——在“标志、包装、运输与贮存”部分对贮存和贮存存期的养护做出了明确的规定。 本标准由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链传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吉林大学链传动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无锡南方特种链条厂、江苏双菱链传动有限公司、杭州东华链条总厂、浙江诸暨金盾链条制造有限公司。
本标准代替JB/T 5177-1991《谷物联合收割机 通用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 5177-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总损失率、破碎率的指标进行了调整; ——增加了履带自走式联合收割机的要求; ——明确了灯光照明等安全要求; ——增加了试验方法的内容; ——删除有关位置度的要求。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农业机械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01)归口。
为了促进建设事业的发展,加强建设部系统各行业的劳动管理,广泛开展职业技能岗位培训和鉴定工作,提高职工队伍素质,我们根据建设部印发的《职业技能岗位标准》、《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规范》、《职业技能岗位鉴定试题库》及各地工人学习、培训、鉴定工作的实际需要,组织编辑了《职业技能岗位标准、鉴定规范、职业技能鉴定试题库》系列丛书,按每个职业岗位印刷成单行册。本册职业岗位为胶带机输送工。
本标准修改采用ISO6896:1984《35mm电影放映机间歇输片齿轮 尺寸》(英文版) 本标准根据ISO6896:1984重新起草。由于ISO6896:1984所引用的标准ISO491:1983和现行标准ISO491:2002相比变化较大,而我国胶片标准和ISO491:2002技术差异较小,本标准对引用标准进行了修改,并将适用范围进行了限定,这些技术性差异用垂直线表示在它们所涉及的页边空白边。
本标准代替JB/T 7050-1993《滚动轴承 清洁度及评定方法》。 本标准与JB/T 7050-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轴承清洁度的定义(1993年版的第2章;本版的3.1); ——修改了标准名称(1993版和本版的封面和首页); ——增加了对C类轴承的清洁度测试方法(见7.3) ——增加了检测结果疑问处理(见第8章); ——修改了样本数(1993年版的6.2;本版的第9章); ——将原来按轴承公差等级进行控制的指标改为按振动组别进行控制,并将指标放入附录C中(1993年版的第3章;本版的附录C); ——将原来按直径系列规定清洁度指标改为按尺寸系列规定清洁度指标(1993版表1;本版的表C.1、表C.2); ——对D≤30mm的轴承清洁度指标进行了细化《1993年版的表1;本版的表C.1、表.2)。 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为规范性附录,附录C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是对JB/T7531-1994《旋压件设计规范》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7531-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增加了前言,简化了旋压术语,由GB/T8541-1997中的锻压术语替代原术语。 ——将3.2工艺分类按普通旋压与变薄旋压相区别。 ——4.1.1原非轴对称回转体零件不能旋压成形提法欠妥,确有非轴对称回转体零件旋压成形。修订为轴对称回转体零件,利用旋压成形整体件减少工件接缝。 ——4.2.6将变薄旋压成形异形件选形改为剪切旋压成形异形件选形。 ——4.3.3将剪切旋压替代变薄旋压;锥形件的坯料壁厚替代锥形件的底部。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本标准主要
在JB/T7422《立式内圆珩磨机》总标题下拟分为三个部分: ——第1部分:型式与参数; ——第2部分:精度检验; ——第3部分:技术条件; 本部分为JB/T7422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7422—1994《立式内圆珩磨机 技术条件》。 本部分与JB/T7422—194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对机床管路布线的要求、装卸工件和上下料装置的安全防护要求(见3.3.3、3.3.4、3.3.5); ——增加了对机床液压、附件和工具、参数和安全卫生的检验(见4.1、4.2、4.3、4.4、4.5); ——增加了对机床各部渗漏的考核(见4.6.1); ——增加了对机床液压系统的温升检验(见4.6.8); ——增加了精度检验的条件(见4.8.2); ——增加了“包装”和“制造厂的保证”(见第5章、第6章)。 与本部分配套使用的标准有: ——JB/T5603—1991
本书是为了帮助高等院校机械类、近机类专业学生更好地学习《机械零件》课程而编写的。全书共十四章,包括机械设计概要;机械零件强度;摩擦、磨损及润滑概述;螺纹联接与螺旋传动;键、花键、销联接;带传动;链传动;齿轮传动;蜗杆传动;滑动轴承;滚动轴承;联轴器和离合器;轴;弹簧。每章分为总结、例题、习题与解答三部分,分别对学生在学习中应注意的事项、应掌握的重点及如何解答习题作了细致的讲述。 本书可作为高等工科院校机械类、近机类本、专科的教学辅导教材,也可供函授、电视大学、夜大、职工大学及从事机械设计的技术人员参考和使用。
孔庆华主编的《液压系统设计指导》是为机械类本科学生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编写的。全书共分6章:**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第2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设计的步骤;第3章介绍了液压缸的设计;第4章介绍了液压泵站的设计;第5章介绍了液压油路的集成化设计;第6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的两个实例和三个题目。从而保证一个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圆满完成,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换。本书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说明问题。《液压系统设计指导》是机械类学生的理想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孔庆华主编的《液压系统设计指导》是为机械类本科学生的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编写的。全书共分6章:第1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的目的和任务;第2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设计的步骤;第3章介绍了液压缸的设计;第4章介绍了液压泵站的设计;第5章介绍了液压油路的集成化设计;第6章介绍了液压系统课程设计的两个实例和三个题目。从而保证一个综合实践教学环节的圆满完成,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践能力的转换。本书的特点是短小精悍、说明问题。《液压系统设计指导》是机械类学生的理想教材,同时也可作为相关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用书。
本部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JB/T 1308《PN2500超高压阀门和管件》分为21个部分: 本部分为JB/T 1308的第18部分。 本部分代替JB/T 1308.18—1999《PN250MPa异径接头型式、尺寸和技术条件》。本部分与JB/T1308.18—1999相比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修改了标准名称; ——将公称压力PN250MPa,改为公称压力PN2500; ——在范围中增加了公称尺寸的要求,并指明了是锻造钢制的阀门。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8)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兰州高压阀门有限公司、大连人高阀门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刘晓春、裴耀贵、于国良、肖箭。 本部分所代替标准的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 ——TB 1325—1973: ——TB/T 1308.18—1 999。
PN2500超高压阀门和管件 第18部分:异径接头 JB/T 1308.18-2011。如果想知道本书更多的详细内容或目录,请联系我们客服为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