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有关规定,为了进一步完善国家职业标准体系,为职业教育、职业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提供科学、规范的依据,劳动和社会保障部组织有关专家,制定了《轴承检查工国家职业标准》(以下简称《标准》)。 一、本《标准》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为依据,以客观反映现阶段本职业的水平和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为目标,在充分考虑经济发展、科技进步和产业结构变化对本职业影响的基础上,对职业的活动范围、工作内容、技能要求和知识水平都作了明确规定。 二、本《标准》的制定遵循了有关技术规程的要求,既保证了《标准》体例的规范化,又体现了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职业技能为核心的特点,同时也使其具有根据科技发展进行调整的灵活性和实用性,符合培训、鉴定和就业工作的需要。 三、本《标准》
本标准是对JBFI、2781——199l《微型球轴承技术条件》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 278 l——199l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改为《滚动轴承微型球轴承技术条件》; ——增加了轴承装配质量要求条款(见4.8); ——增加了轴承振动技术条件(见4.7); ——增加了凸缘外圈和仪器精密轴承的规定(见4.9.3、4.9.4): ——完善了轴承灵活性的检验规则(1991年版和本版的5.5): ——增加了轴承密封性能检验标准(见5.8.2); ——增加了对轴承材料的要求(见4.1); ——删除了轴承含污量的规定(1991年版的附录B)。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前言 1 范围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3 结构形式及尺寸 4 技术要求 5 标记示例 图1 管接头连接的异径三通的形式 图2 管接头连接的异径四通的形式 图3 法兰连接的异径三通的形式 图4 法兰连接的异径四通的形式 表1 管接头连接的异径三通、异径四通的尺寸 表2 法兰连接的异径三通、异径四通的尺寸
本标准是对JB/T7532-1994《旋压工艺编制原制》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7532-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前言、复合旋压工艺方案、特殊旋压工艺方案等内容。 ——将拉深旋压、扩径旋压、缩径旋压、卷边旋压替代拉深、扩径、缩径、卷边。 ——按工件外形分类,增加了复合形件变薄旋压内容。 ——新增特殊旋压力工艺方案,典型的特殊旋压工艺包括滚珠旋压、张力旋压、分离旋压。 ——新增加工艺参数、工艺要求、选用机床内容。 ——调整6.6道次减薄率一般采用15%~45%,常用25%~35%的内容为6.1。 ——常用材料极限减薄率表1中由小数变为分数百分比表示,铝合金名称采用新写法。 ——异形件变薄旋压改为异形件剪切旋压,普通旋压增加了毛坯直径需增加3%的工艺余 量。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
威托德·里布金斯基写作这部书的起因是他应《纽约时报》之约,写一篇关于“本千年*工具”的文章。本书作者的获奖作品包括《家:一个想法的发展简史》以及近期的《远处林中空地:弗里德里克·劳·奥姆斯特德与十九世纪的美国》。里布金斯基曾仅靠手工方法建造了一处房屋。他对工具的种类和历史的深刻理解和渊博的知识,为他的研究工作添色不少。 本书讲述的故事有:阿基米德发明螺旋提水机并给我们带来有关裸线的知识,达·芬奇绘制用于切削木螺丝的机器草图。这是一个有关机械发明与天才人物的故事,它将引领读者跨越时空从古希腊到维多利亚时代的格拉斯哥。从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武器设计一直到美国工业化时代的汽车设计。作者赞美螺丝:没有它便没有望远镜和显微镜,或者说就没有启蒙科学。螺丝刀可能是已步入电脑时代的当今世
本标准是对JB/T7531-1994《旋压件设计规范》的修订。 本标准与JB/T7531-199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对原标准作了编辑性修改,主要技术内容没有变化。 ——增加了前言,简化了旋压术语,由GB/T8541-1997中的锻压术语替代原术语。 ——将3.2工艺分类按普通旋压与变薄旋压相区别。 ——4.1.1原非轴对称回转体零件不能旋压成形提法欠妥,确有非轴对称回转体零件旋压成形。修订为轴对称回转体零件,利用旋压成形整体件减少工件接缝。 ——4.2.6将变薄旋压成形异形件选形改为剪切旋压成形异形件选形。 ——4.3.3将剪切旋压替代变薄旋压;锥形件的坯料壁厚替代锥形件的底部。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锻压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 本标准主要
本标准代替JB/T6639——1993《深沟球轴承 骨架式橡胶密封圈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6639——1993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GB/T1.1——2000规定,调整了编排格式: ——对“范围”中的内容进行了修改(1993年版和本版的第1章); ——对引用标准进行了重新编排,并按*标准修改了标准名称,增添了GB/T3522,删除了GB/T5722(1993年版和本版的第2章); ——依据“胶料、骨架、成品”的主线,对原标准进行了编辑性修改。其中:第3章~第5章的内容做了全面修改,第6章做了部分修改(1993年版和本版的第3章~第6章); ——对表1部分项目名称及参数进行了修改:“压缩永久变表(压缩率20%)”改为“压缩率30%”;“橡胶与金属扯离强度”改为“橡胶与金属粘合强度”(1993年版和本版的表1); ——对附录A、附录B进行了修改、增添了部分条款(1993年
本标准代替JB/T 5210—1991《上密封座》。 本标准与JB/T 5210—1991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格式上有较大变化; ——增加了标准的前言: ——示意图全部按新制图标准进行了重新绘制。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88)归口。
本书共分11章,包括习题、实验指导和模拟试卷三部分内容。其中,前9章是习题部分,与教材《液压与气动技术基础》①的章节内容相对应;第10章为实验指导部分,包含液压与气动课程的六个典型实验,每一个实验分为实验目的、实验设备、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报告共五个方面内容;第11章为六套模拟试卷,作为综合练习,为学生考出好成绩做准备。 本书的特点是内容范围广、实用性强、例题精选、习题恰当、实验全面、启发性强、通俗易懂,适合于各级各类师生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参考使用。各章习题附有参考答案。
本标准是首次制定。 本标准中的附录B和附录C为规范性附录,附录A和附录D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滚动轴承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98)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洛阳轴承研究所。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万向集团技术中心。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元安、雷建中、郭增均、仇亚军、郑晓敏、吴苏平。
本标准代替JB/T l708--1991《填料压盖》、JB/T 5206.1--1991《填料压套(一)》、JB/T 5206.2—1991《填料压套(二)》、JB/T 5206.3--1991《填料压套(三)》、JB/T 5207--1991《填料压板》。 本标准与上述标准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格式上有较大变化,将数个标准合并为_项: ——增加了标准的前言; ——结构图全部按新制图标准进行了重新绘制。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l88)归口。
本标准规定了陶瓷涂层活塞杆相关的术语和定义、分类、技术条件、试验与检验方法、检验规则和标志、包装、运输、储存的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温度为-35℃~80℃的各种环境条件下工作的各类液压缸的陶瓷涂层活塞杆,特别适用于包括海水等各种水环境条件下工作的各类液压缸的陶瓷涂层活塞杆。
本标准的附录A是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密封制品分技术委员会(SAC/TC35/SC3)归口。 本标准由铁岭福神橡胶密封有限责任公司、中车集团南京七四二五工厂、西北橡胶塑料研究设计院起草。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志刚、蔡学成、赵明年、宋世军、高静茹、曹元礼。 本标准是首次发布。
本习题册是全国高级技工学校机械类专业通用教材《液压传动与气动技术》的配套用书。本习题册紧扣教学要求,按照教材章节先后顺序编排,知识点分布均衡,题型丰富多样,难易配置适当,有助于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本习题册由周晓峰主编,巢佳、朱裕生参加编写。
坯料通过折弯制作成所需要的零件是常用的加工手段之一;零件的折弯与展开也是常遇到的工程技术问题之一。在机械制造、农业机械、电子工业以及民用机电产品等部门所用的机箱机柜,由板料或型材折弯而成非常普遍。 本书中作者力求就机箱机柜生产中零件的折弯与展开系统、全面的分析,采用*资料编写,所用图表实例来自生产实践,内容丰富,叙述简单明确。 书中共分六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零件折弯与展开所遇到的各种问题。章介绍弯曲变形的基本概念,阐述了变曲时中性层的存在及随着弯曲内半径的小,中性层位置的变化情况;第二章详细介绍了弯曲件展开数的计算方法并总结了90。折弯快速计算公式,这种方法简单实用,对复杂折弯件的计算也举例详解;第三章详细阐述了小弯曲半径和弯曲的回弹;第四章,弯曲件的工艺性,参常遇到的工艺问题
本标准是对JB/T8864-1999《阀门气动装置技术条件》进行修订。 本标准与JB/T8864-1999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扩大了工作环境温度的范围; ——对技术要求中的空载试验的压力及寿命试验中的启闭次数进行了调整; ——试验方法中的试验要求也相应变动; ——修订了检验规则,增加了抽样检验、出厂试验和型式试验的具体规定。 本标准代替JB/T8864-1999。 本标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阀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188)归口。
本标准代替JB/T6344-1992《滚齿机 技术条件》。 本标准与JB/T6344-1992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增加了标准的前言和引言; ——不列“安全与卫生”要求(1992版的第5章); ——增加了“布局和外观”要求(本版的第5章); ——增加了“对焊接件的要求”(本版的6.1); ——以“机床重切削试验”代替“机床主传动系统的*功率试验和扭矩试验”(1992版的8.2和8.3;本版的8.2); 本标准是对GB/T9061-1988《金属切削机床 通用技术条件》等标准的补充和具体化,与本标准有关配套的标准有: ——GB/T8064-1998《滚齿机 精度检验》(eqv ISO6545:1992版) ——GB/T10173-1988《滚齿机 参数》; ——JB/T6344.1-1999《滚齿机 系列型谱》; ——JB10139-1999《滚齿机 安全防护技术条件》。 本标准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