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绝缘系统重复脉冲产生的电应力》分为以下部分: ——第1部分:电老化评定的通用方法 ——第2部分:当前技术发展水平 本部分是第1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2068-1:2003《电气绝缘系统重复脉冲产生的电应力第1部分:电老化评定的通用方法》(第1版,英文版)。 本部分在技术内容上与IEC 62068-1:2003无差异。为便于使用,本部分删除了国际标准的前言和引言。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气绝缘材料与绝缘系统评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301)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电器科学研究所(集团)有限公司、北京毕捷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冠城大通股份有限公司、江门市江晟电机厂有限公司、浙江金龙电机股份有限公司、山东华力电机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苏州巨峰绝缘
本标准代替GB/T 7598——1987《运行中变压器油、汽轮机油水溶性酸测定法(比色法)》。 本标准与68/T 7598—1987的主要技术差异为: ——将本标准的名称修订为《运行中变压器油水溶性酸测定法》。 ——修改了本标准的适用范围。 ——对原标准中的pH标准缓冲溶液、pH标准比色溶液和指示剂增加了有效使用期。 ——对原标准中的指示剂做了修订。 ——对原标准增加了pH标准比色溶液的配制步骤。 ——对原标准中的比色步骤做修订。 ——对比色法的精密度进行了修订。 ——将原标准内容进行了适当的重新编排。 ——在附录中增加了酸度计法和该方法的精密度。 本标准附录A、附录B为资料性附录。 本标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西安热工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冯丽萍、肖秀媛、
本标准规定了架空绞线用高导电率钢芯铝绞线的机械电气性能、产品型号、要求、检验规则、试验方法及包装、标志、运输和贮存。本标准适用于架空输电线路用的高导电率钢芯铝绞线。
本书较为全面、系统地总地了国内外学者和作者近年来对聚合自物中电树枝问题的研究成果,包括电树枝的引发理论、陷阱理论和生长理论;不同电压波形、叠加电压对电树枝生长规律的影响;不同聚合物材料结构对电树枝生长特性的影响;玻璃态、无定形态聚合物中电树枝的导电特性;半结晶高聚物中的不均匀结晶、残存应力对电树枝的生长规律的影响;电树枝生长与施压频率的关系;电树枝生长过程中的局部放电特性;有关电树枝的近代研究方法;电树枝的抑制方法等。 本书主题突出,脉络清晰,图文并茂,对于电介质理论发展具有重意义;对进一步研究电树枝问题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对于超厚绝缘高压聚烯烃电缆的结构设计工艺设计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本书起点较高,适于作为电介质材料电老化性能的研究、电价质理论的研究、高压电缆的设计和
本书在介绍了电力电缆结构特点和性能的基础上,定性分析了电缆头的电场分布和应采取的措施,详细介绍了电缆的选择、设和35KV及以下电缆终端头和中间接头的制作方法。对电缆的维护检修、电缆的电气试验及故障测寻等也作了较详细的介绍。附录中收编了电气装置工程电缆线路施工及验收规范、电力电缆运行规程以及电气设备交接试验标准和预防性试验规程中有关电缆线路的内容。本书可供从事电缆施工及试验专业的工人和技术人员学习与参考。
本书根据作者的实践经验从三个方面共六章叙述有关电力电缆的运行管理问题。 第1、2章内容主要介绍电力电缆的分类及其结构形式,并进一步讲述电力电缆有关现场交接及预防性试验方面的标准规程、规定、相关要求及方法等。第3、4章内容较详细地阐述电力电缆故障性质分析,目前常用的几种故障试验原理、方法及有关注意事项。同时叙述了各种电缆的现场识别及其相关安全操作技术问题。第5、6章内容主要介绍目前常用的几种电力电缆的绝缘在线监测技术,同时简单地介绍了集中式沟隧道电力电缆的故障在线及安全运行监测问题。 本书可供电力电缆专业、电气检测行业的专业技术人员阅读,也可供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教材办公室组织编写的《电工材料(第四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配电子课件)》主要内容包括:绪论、绝缘材料、普通导电材料、特殊功能导电材料、磁性材料和其他电工材料。 《电工材料(第四版)/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电工类专业通用教材(配电子课件)》由叶录京、张伟主编,韩淑刚、王雪、刘元聚参加编写;崔兆华审稿。
碳纤维复合芯软铝绞线(简称碳纤维导线)是一种新型的复合材料合成芯导线,具有强度高、线损低、电导率高、弧垂小、允许工作温度高、载流量大、重量轻、耐腐蚀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即使在导线载流量增加、导线温度提高以后,导线的运行仍是安全可靠的,从而实现了电力传输的节能、环保与安全。 本书共分四章,分别介绍了碳纤维导线技术要求、试验与验收、运输与储存等技术条件,碳纤维导线性能要求、设计分析、增容工程设计、选用要求及技术规范书等设计技术,碳纤维导线用金具技术条件、施工和安装、施工试验及施工验收要求等施工技术,碳纤维导线弧垂特性、负荷与温度及时问关系、高温运行、运行状态下温度骤变、悬垂线夹内部温度、运行状态下铝层断股及铝股受损补修后载流能力等有关运行与检修方面的技术,内容基本涵盖了碳纤维导
本书对版内容进行了修改和完善,并结合我国电力系统建设和城市电网改造工作,介绍了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的特点、选用原则、电气试验标准和方法;电缆线路敷设和附件安装,以及投运后的维护、绝缘监测和电力电缆线路的防雷保护、防火措施;交流高压单芯电缆护套感应电压和环流汁算等问题。 本书主要供电力系统和电缆生产厂家技术人员学习使用,也可作为大专院校有关专业师生的参考用书。
本书的基本材料选自近几年来国内有关研究真空电弧理论及其应用的主要文献,包括由本书编者和其他高等院校博士生导师们和研究院、所的专家们撰写的科学研究论文,以及与真空开关产品开发的有关资料。内容包括具有指导意义的真空电弧理论研究方向的专论和我国当前高压真空断路器方面主要产品开发现状。从而说明我国真空开关的发展水平。 本书可供从事电力部门、电工制造部门以及有关研究院、所专家们和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亦可作为高等院校电器、输配电等相关专业教学和科研参考用书。
GB/T4909《裸电线试验方法》分为十二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尺寸测量; ——第3部分:拉力试验; ——第4部分:扭转试验; ——第5部分:弯曲试验——反复弯曲; ——第6部分:弯曲试验——单向弯曲; ——第7部分:卷绕试验; ——第8部分:硬度试验——布氏法; ——第9部分:镀层连续性试验——多硫化钠法; ——第10部分:镀层连续性试验——过硫酸铵法; ——第11部分:镀层附着性试验; ——第12部分:镀层可焊性试验——焊球法。 本部分为GB/T4909的第3部分。 本部分代替GB/T4909.3-1985《裸电线试验方法拉力试验》。 本部分与GB/T4909.3198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按照GB/T1.1-2000的要求,对编排格式进行了修改,并对部分文字进行了修饰; ——增加了
本部分为GB/T 5023的第1部分。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227—1:2007《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第3.0版(英文版)。 为了便于使用,GB/T 5023的本部分做了下列编辑性修改: ——用小数点“.”代替作为小数点的逗号“,”; ——删除了IEC 60227-1:2007的前言; ——增加了资料性附录B。 本部分代替GB 5023.1—1997《额定电压450/750 V及以下聚氯乙烯绝缘电缆 第1部分:一般要求》。 本部分与GB 5023.1—199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修改了3.1.1中标志的连续性; ——删除了4.1.1中“任一多芯电缆均不应使用红色、灰色、白色”的要求,增加了条文的注“宜避免使用红色和白色”; ——删除了4.1.2中注“无护套双芯平行软线的绝缘线芯无需识别”,修改了三芯、四芯、五芯电缆的色谱; ——将4.1.3注中
本书为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规划教材。 本书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电气设备绝缘试验及在线监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其中:深入浅出地介绍了电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呈现的极化、电导、损耗性能以及沿面放电、局部放电和绝缘老化等过程;介绍了绝缘电阻、介质损耗角正切、泄漏电流和局部放电的测量方法,对直流耐压试验、工频耐压试验及其测试结果做了分析判断;另外,还介绍了局部放电测量、油中溶解气体分析、倍频感应电压、操作波感应耐压以及电气设备的在线检测技术等。 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紧密结合我国现行的有关规程介绍了变压器、互感器、避雷器、电力电缆等电气设备的预防性试验方法。 本书注意吸收国内外近年来在线检测的新成果,主要作为高等学校电气工程及自动化专业的选修课教材,也可供电力部门或其他行业从事
本书以*的研究成果与技术资料为基础,全面论述了各类绝热材料的绝热原理、生产原理、生产工艺、产品性能、应用方法等内容。其中,以绝热材料的生产技术为重点,较详尽地论述了各种绝热材料及制品的原材料选择、物料配合比、生产工艺流程与控制参数、常用生产设备、产品的技术性能及其影响因素等。并适当介绍了有关绝热设计、绝热施工、绝热材料及绝热工程测试方面的基本知识。 本书结构严谨、条理清晰、资料翔实、语言通俗,既有理论分析,又包含许多实用技术;既可作为系统学习教材,又可用于指导生产、设计与施工;适合于建筑、建材、冶金、化工、能源、空调和制冷等相关领域的工程技术人员和大专院校学生参考阅读。
JB/T11167《额定电压10 kV(Um=12 kV)至110 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及附件》分为三个部分: 一一第1部分:试验方法和要求; 一一第2部分:额定电压10 kV(Um=12 kV到110 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 一一第3部分:额定电压10 kV(Um=12 kV)至110 kV(Um=126kV)交联聚乙烯绝缘大长度交流海底电缆附件。 本部分为JB/T11167的第1部分。 本部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部分无相应国际标准。 本部分由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全国电线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7C213)归口。 本部分起草单位:上海电缆研究所、宁波东方电缆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电力勘测设计院、上海上缆藤仓电缆有限公司、乐星红旗电缆(湖北)有限公司、舟山启明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应启良、夏峰、邱国
本规范是根据建设部《关于印发“二○○——二○○二年度工程建设国家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002〕85号)的要求,由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西南电力设计院会同有关单位对《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 50217—l994修订而成的。 本规范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 1.增加了中、高压电缆芯数选择要求; 2.增加了电缆绝缘类型选择要求,取消了粘性浸渍纸绝缘电缆的相关内容; 3.增加了主芯截面400mm2<s≤800mm,和s>800mm2的保护地线允许小截面选择要求; 4.增加了大电流负荷的供电回路由多根电缆并联时对电缆截面、材质等要求; 5.增加了电缆终端一般性选择要求; 6.增加了直接对电缆实施金属层开断并作绝缘处理内容; 7.增加了交流系统三芯电缆的金属层接地要求; 8.增加了城市电缆系统的电缆与管道相互间允许
第1部分:一般要求:第2部分:通用橡套软电缆:第3部分:橡皮绝缘编织软电线。本部分为JB/T8735的第2部分。本部分代替JB/T8735.2-1998《额定电压450/750V及以下橡皮绝缘软线和软电缆第2部分:通用橡套软电缆》。
《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是根据《国家发改委办公厅关于下达2004年行业标准项目计划的通知》(发改办工业[2004.]872号文)的安排制(修)订的。 DL/T802—2007《电力电缆用导管技术条件》分为六个部分: ——第1部分:总则。 ——第2部分:玻璃纤维增强塑料电缆导管。 ——第3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电缆导管。 ——第4部分:氯化聚氯乙烯及硬聚氯乙烯塑料双壁波纹电缆导管。 ——第5部分:纤维水泥电缆导管。 ——第6部分:承插式混凝土预制电缆导管。 本部分为D/T 802~2007的第1部分。 本部分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提出。 本部分由电力行业电力电缆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GB/T 1981《电气绝缘用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热固化浸渍漆通用规范; ——第4部分:聚酯亚胺浸渍漆; ——第5部分:快固化节能型三聚氰胺醇酸浸渍漆; 本部分为GB/T 1981的第2部分。 本部分修改采用IEC 60464-2:2001《电气绝缘用漆 第2部分:试验方法》及第1次修正(2006)(英文版)。 本部分根据IEC 60464-2:2001及2006第1次修正重新起草。在附录A中列出了本部分章条编号与IEC 60462-2:2001及2006第1次修正章条编号的对照一览表。 考虑到我国国情,在采用IEC 60464-2:2001及2006第1次修正时,本部分作了一些修改。有关技术差异在它们所涉及的条款页边空白处用垂直单线标识。在附录B中给出了这些技术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以供参考。
《图说电力安全工器具使用与管理》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绝缘基本安全工器具、绝缘辅助安全工器具和防护安全工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结合大量的实物图片和实际操作图片规范地介绍了电气安全工器具的日常保管、定期试验检查的方法。正确、规范地检查、使用、保管安全工具器,直接关系到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以事实说明严格按规定要求规范操作和使用安全工器具即可减少和避免人身伤亡事故,保证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本书较为详细地介绍了绝缘基本安全工器具、绝缘辅助安全工器具和防护安全工器具的正确使用方法,并结合大量的实物图片和实际操作图片规范地介绍了电气安全工器具的日常保管、定期试验检查的方法。正确、规范地检查、使用、保管安全工具器,直接关系到电力安全生产过程中的人身安全和设备安全。以事实说明严格按规定要求规范操作和使用安全工器具即可减少和避免人身伤亡事故,保证电力系统发、输、变、配电设备的安全运行。
为认真贯彻落实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的发展战略和“三抓一创”的工作思路,规范生产设备管理,提高输变电设备运行水平,国家电网公司组织各区域电网公司编制完成了《110(66)kV-500kV架空输电线路管理规范》等10类输变电设备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输变电设备管理规范》)。 本书为《72.5kV及以上电压等级高压支柱瓷绝缘子管理规范》分册,制定了72.5kV以上电压等级高压支柱瓷绝缘子运行规范(附编制说明),72.5kV以上电压等级高压支柱瓷绝缘子检修规范(附编制说明),72.5kV以上电压等级高压支柱瓷绝缘子技术监督规定(附编制说明)。 本书作为从事高压支柱绝缘子设备运行、检修和技术监督工作的管理人员和工程技术人员的工具书,也可供相关专业技术人员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