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十二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是按照*对高职高专人才培养指导思想,在广泛吸取近几年高职高专人才培养经验的基础上,从橡塑制品厂工艺设计的工作要求出发,着重体现橡塑制品厂工艺设计岗位所要求的专业知识、操作技能和工作规范,根据行业企业的新发展,设置教学情景和项目任务。全书共分三个学习情景、七个项目。情境一,橡塑制品厂的特点与工厂设计一般知识,设置两个项目;情境二,橡塑制品厂工艺设计,设置两个项目,其中一个为拓展项目;情境三,橡塑制品厂典型车间工艺设计与布置,设置三个项目,其中两个为拓展项目。 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高分子材料应用技术专业、橡胶制品专业、塑料成型加工专业教材,也可供中职学校高分子类专业使用,或供橡胶行业、塑料行业、废旧橡塑制品回收与循环利用行业的工程技术和管理
共混改性是聚合物改性为简便且卓有成效的方法。将不同性能的聚合物共混,可以大幅度提高聚合物的性能。聚合物共混还可以使共混组分在性能上实现互补,从而开发出综合性能优越的材料,许多具有卓越性能的材料都是通过共混改性的方式制造出来的。因此,聚合物共混改性已成为高分子材料科学及工程中为活跃的领域之一,它不仅是聚合物改性的重要手段,更是开发具有崭新性能新型材料的重要途径。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橡胶与橡胶制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软管分技术委员会(SAC/TC 35/sc 1)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宁波大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本标准参加起草单位:莱州市悦龙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沈阳橡胶研究设计院。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浩刚、杨浩毅、姜接军、张德传、刘惠春、李飒。
本书是根据1978年所制定的橡胶工厂设备教材编写大纲编写的。全书共分七章,、二章为通用设备,包括开放式炼胶机、密闭式炼胶机、压延机、挤出机;第三章为成型设备,包括裁断机、轮胎成型机和管带成型机;第四、五章为定型硫化设备,包括定性机、立式硫化罐、个体硫化罐、定型硫化机、平板硫化机、卧式硫化罐、及鼓式硫化机;第六章为橡胶注射成型机;第七章为模具设计。 本书力求用辩证的观点阐明橡胶工厂主要加工设备的基本工作原理、性能参数和生产能力的分析计算,力求理论联系实际,从中国橡胶加工工业的生产实际出发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并重视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橡胶制品专业试用教材,也可供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橡胶制品专业教学参考之用,或供橡胶工厂有关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和生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l3646--1992{橡胶中结合苯乙烯含量的测定分光光度法》。 本标准与GB/T l3646--1992相比,主要技术差异如下: ——增加了测试范围(1992年版的第l章,本版的第1章); ——调整了取样步骤(见6.2,1992年版的7.1); ——修改萃取液10 mL为25 mL(见7.8,1992年版的7.7); ——修改计算公式中的字母(见9.1、9.2,1992年版的8.1、A.4); ——将“校正常数的测定”纳入正文(见第8章,l992年版的附录A); ——增加“本标准与IS0 5478:2006相比的结构变化情况”(见附录A); ——增加“本标准与IS0 5478:2006技术差异及原因”(见附录B)。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国际标准IS0 5478:2006《橡胶中结合苯乙烯含量的测定 硝化法》。 本标准与IS0 5478:2006相比在结构上有较多调整,附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水利(水电)厅(局),各流域机构,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水利局、黑龙江农垦总局水利局: 根据水利部1997年水利水电技术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由农村水利司主持,以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为主编单位制定的《橡胶坝技术规范》,经审查批准为水利行业标准,并予以发布。标准的名称和编号为: 《橡胶坝技术规范》SL227-98 本标准自1999年1月1日起实施。在实施过程中,请各单位注意总结经验,如有问题请函告水利部农水司,并由其负责解释。 标准文本由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发行。
本标准按照GB/T 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 3683.1~2006《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 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 规范 第1部分:油基流体适用》。 本标准与GB/T 3683.1—2006的主要技术差异是: ——增加了公称内径为63的规格(本版表1、表3和表4); ——对公称内径6.3、12.5、38和51等规格的尺寸做了变动(2006版表1;本版表1); ——增加/明确了涉及水基流体适用部分内容和相应的型别(本版7.4.2、7.4.3和7.9.3); ——取消了对耐磨耗试验的要求(2006版6.8)。 本标准使用翻译法等同采用国际标准IS01436:2009((橡胶软管及软管组合件油基或水基流体适用的钢丝编织增强液压型规范》。 与本标准中规范性引用的国际文件有一致性对应关系的我国文件如下: 一一GB/T 1690一2010硫化橡胶或热塑性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IS01817:2005,MOD)
JJF 1002《国家计量检定规程编写规则》、JJF l00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JJFl059《测量不确定度评定与表示》共同构成本规程修订工作的基础性系列规范。 本规程结合我国国情,采用了国际法制计量组织(OIML)国际建议R 23《机动车轮胎压力表》的部分内容。本规程是在JJG927一1997《轮胎压力表》的基础上,保留行之有效的内容前提下进行修订的。本规程与JJG927一1997相比,除编辑性修改外,主要技术变化如下: ——按JJF l002--2010的要求,增加了引言部分的内容; ——修订了范围中测量范围上限的内容; ——完善了概述部分的内容; ——在计量性能要求中增加了“示值变动量”; ——理顺了检定项目和检定方法的顺序; ——修改和完善了轮胎压力表允许误差的技术指标; ——对原规程附录中的检定记录格式做了相应的修改。
本标准等同采用IS0 845:2006《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在技术内容和文本结构上与IS0 845:2006完全相同。 本标准代替GB/T 6343——1995《泡沫塑料和橡胶表观(体积)密度的测定》。 本标准与GB/T 6343——1995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名称修订为《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 ——删除体积密度的定义; ——天平测量误差由0.5%改至0.1%(本版的第4章); ——试样数量统一为5个,删去原标准对软质及半硬质材料的特殊要求,修改对“5.3状态调节”的描述(本版的第5章); ——对尺寸测量点个数进行说明(本版的第6章); ——对“式(2)”的适用范围进行改动,把原来的低于30 k9/m3的闭孔材料,改为低于15 k9/m3的闭孔材料(本版的第7章); ——增加了对精确度的阐述(本版的第8章); ——增加了试验报告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