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友、林红卫主编的《涂料配方设计与制备》简 明扼要地介绍了涂料配方设计的基本概念和涂料施工 方法,着重介绍了各种不同树脂涂料的制备和配方原 则。在编写过程中,力求系统性、简要性和实用性, 并结合涂料生产配方实例,努力从中总结和归纳出配 方设计的思路和原则,希望有助读者在现有涂料品种 改性以及新型涂料设计时能正确选择树脂、溶剂、颜 料和助剂。本书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可供广大涂料 使用、生产、研发相关人员和高校涂料相关专业师生 参考。 本书共分13章,分别为绪论、涂料配方设计的基 本概念、醇酸树脂涂料、丙烯酸树脂涂料、聚氨酯树 脂涂料、环氧树脂涂料、氨基树脂涂料、高固体分涂 料、粉末涂料、水性涂料、有机硅树脂涂料、氟碳树 脂涂料和涂料施工方法。
本标准是对GB/T 8264—1987《涂装技术术语》的修订。 本标准代替GB/T 8264—1987《涂装技术术语》。与GB/T 8264 1987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根据GB/T 1.1—2000的要求,增加了前言部分; ——根据GB/T 1.1—2000的要求,增加了章范围部分; ——为适应市场发展,修改了一般技术术语部分,增加了长效涂装、复合涂装等术语; ——删除了第五章“不粘尘干”术语; ——增加了“硅烷处理”、“鲜映性”、“缩孔”、“盐雾试验”等术语。 本标准由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提出。
GB/T 1981《电气绝缘用漆》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第1部分:定义和一般要求 ——第2部分:试验方法 ——第3部分:热固化浸渍漆通用规范 ——第4部分:聚酯亚胺浸渍漆 ——第5部分:快固化节能型三聚氰胺醇酸浸渍漆 本部分为GB/T l981的第3部分。 本部分等同采用IEC 60464-3-2:2001《电气绝缘用漆 第3部分:单项材料规范第2篇:热固化浸渍漆》及第1次修正(2006)(英文版)。
自动车用面漆:本标准非等效采用日本标准JISK5652—1983《氨基醇酸树脂磁漆》中类指标。 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振华造漆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和平、陈雅娥。 本标准为国家标准清理评价后由国家标准直接转化为化工行业标准,仅进行了编辑性修改,技术内容不变。 本标准于1989年以GB/T11183—1989首次发布,本次直接转化为化工行业标准。 本标准委托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负责解释。 自动车用底漆:本标准由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涂料和颜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归口。 本标准负责起草单位:上海振华造漆厂。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王和平、陈雅娥。 本标准为国家标准清理评价后由国家标准直接转
本书根据《国家职业标准——涂装工》的要求,由劳动和社会保障部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按照标准、教材、题库相衔接的原则组织编写,是职业技能鉴定的指定辅导用书。 本书包括技师技能、高级技师技能2个部分,分别介绍了涂装工技师、高级技师应掌握的工作技能及相关知识,涉及涂装前工件表面预处理,工件及产品涂装,质量检验及分析,涂装安全生产及技术管理等内容。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系列标准已发布的共有12项: ——GB 6514-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 7691-200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安全管理通则》; ——GB 7692-1999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其通风净化》; ——GB 12367-2006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静电喷漆工艺安全》; ——GB 12942-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技术要求》; ——GB/T 14441-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术语》; ——GB 14443-200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 ——GB 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 ——GB 14773-200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 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 ——GB 15607-2008《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 ——GB 17750-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浸
GB/T 13217的本部分代替GB/T 13217.8—1991《凹版塑料油墨检验方法抗粘连检验》。 本部分与GB/T 13217.8—1991的主要差异如下: ——文本格式按GB/T 1.1—2000的规定进行了修改; ——标准名称修改为《液体油墨抗粘连检验方法》; ——对环境温度指数进行了调整。 本部分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提出。
本标准代替JG/T l57—2004《建筑外墙用腻子》。 本标准是对JG/T l57—2004《建筑外墙用腻子》的修订,与JG/T 157—2004相比主要变化如下: ——标准适用范围由普通的外墙找平用腻子扩大为用于普通外墙、外墙外保温等涂料底层的外墙腻子。 ——检测用石棉水泥板改为无石棉纤维水泥平板。 ——分类由原来的普通型(P型)、柔性(R型)改为普通型(P)、柔性(R)、弹性(T)三类。 ——腻子柔性测试方法由原来单一的动态抗开裂性改为腻子膜柔韧性和动态抗开裂性两种。 ——初期干燥抗开裂性改为厚涂腻子(单道施工厚度大于1.5mm的产品)和薄涂腻子(单道施工厚度小于等于1.5 mm的产品)两类。 ——弹性(T)腻子取消打磨性技术指标。 ——吸水量测试用天平精度由0.1g改为0.01g。 ——对动态抗开裂性试验方法进行了改进。 ——低温稳定
本书是《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中的一本。全书采用问答的形式,介绍了丙烯酸类树脂、丙烯酸类涂料用原料及其辅料、品种和特点,着重叙述丙烯酸类树脂及涂料生产实际,包括生产设备和检测仪器、生产基本工艺流程、生产控制要点、生产事故防范与对策等。后介绍了市场常用丙烯酸类树脂,以及丙烯酸类树脂和涂料行业标准。 本书内容丰富,浅显易懂,既注重实用性,又兼顾知识性和可读性,可作为涂料制造厂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培训教材,也可供涂料生产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阅读。
本书是《涂料生产实用技术问答丛书》中的一本。全书从聚氨酯涂料生产的实际操作出发,采用问答的形式,详细介绍了生产聚氨酯涂料所用原料及辅料生产工艺过程、生产质量控制、终点控制、色漆和清漆配制、配方优化、生产设备及仪器、安全生产等多方面的知识。 本书内容丰富,浅显易懂,既注重实用性,又兼顾知识性和可读性,是涂料制造厂生产一线的技术工人技术培训教材,也可供生产管理的技术人员阅读。
-
建筑涂料在装饰装修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 本书分九章,系统介绍了建筑涂料的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生产工艺及施工方法。 对于从事建筑装饰装修的相关工作及研究人员,本书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本书结合材料腐蚀,尤其是金属的腐蚀原理,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涂料的防腐蚀作用和防腐蚀涂料应具备的基础性能,全面地对防腐蚀涂料用成膜物质、防锈颜料及辅助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进行了分析比较。 本书可供从事涂料生产、科研、材料保护和工程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大专院校相关专业的师生参考。
本书结合材料腐蚀,尤其是金属的腐蚀原理,从理论上深入探讨了涂料的防腐蚀作用和防腐蚀涂料应具备的基础性能,全面地对防腐蚀涂料用成膜物质、防锈颜料及辅助材料的性能、特点和用途进行了分析比较。 本书有很强的实用性和可操作性。在生产方面,收录了包括底漆、磁漆、清漆、防锈漆、防腐蚀漆、有机高分子涂料和无机涂料以及部分树脂的配方,大约有150余个(组),并介绍了部分品种的防锈、防腐蚀试验及它们的比较结果;在防腐蚀涂料选择原则、施工工艺等方面,提供了参考依据,并列举了国内外户外钢我、桥梁、海上采油平台设备、长输管线等大型工程的防腐蚀涂层设计和施工方案。在涂装方面,本书详细介绍了表面处理、涂装方法、干燥方式及质量管理等。 本书可供从事涂料生产、科研、材料保护和工程设计工作的工程技术人员以及
本标准由中国电器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绝缘材料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51)归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