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水利志》即将付梓,可喜可贺。水者,生之源泉,民之命脉。浙江第二大江——八百里瓯江,浩浩荡荡,穿越莲都汩汩东去,孕育了灿烂的莲都水文化。莲都先民逐水而居,莲都村镇傍水而建,勤劳质朴的莲都人民,早在1500多年前就整田筑坝,兴利除害,开创了水利史上的辉煌篇章。南朝梁天监年间建成的通济堰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成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仍惠泽于民。
《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理论与实践》是作者多年从事太湖流域洪水规律分析和洪水调控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所积累的成果总结。全书共9章,围绕太湖流域洪水资源的利用依据、利用方式和利用效果三个层面,针对暴雨洪水演变规律、洪水资源利用评价、洪水调控模式以及风险效益评价等内容开展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平原河网地区洪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并在2008年以来的流域洪水与水量综合调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
《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结合了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问题,研究了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建立了包括投资战略目标、投资主全、投资项目决策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和控制等在内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理论框架,为针对不同的流域确定具体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提供了基础。在太湖流域水利上投资战略研究中,分析了总结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大国家投资主体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利用外国资本,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合理确定投资结构,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等投资管理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本书是作者在近15年来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研究基础上撰写而成,书中以世界广泛关注的跨境资源环境问题为研究对象,结合近几年国际上的研究进展,着重对国际河流流域的特点和合作开发中跨境资源环境问题,特别是跨境共享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公平分配与协调管理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在此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国际河流共享水资源的水权、国际水法原则、水资源分配模式与指标体系、水冲突求解方法、流域综合开发与管理理论等一系列前沿科学问题。 本书是我国本全面反映国际河流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的理论专著,具有基础性、前瞻性与应用性,可供水资源开发与管理、环境科学、生态环境保护等部门的科研与管理人员,高等院校相关专业师生阅读、参考。
《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结合了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问题,研究了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基本概念和内涵,建立了包括投资战略目标、投资主全、投资项目决策以及投资战略的实施和控制等在内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的理论框架,为针对不同的流域确定具体的流域水利投资战略提供了基础。在太湖流域水利上投资战略研究中,分析了总结太湖流域水利投资管理的现状、经验和存在的问题,并就加大国家投资主体的投资力度,充分调动社会投资主体的积极性,积极利用外国资本,提高投资估算的准确性,合理确定投资结构,提高投资项目决策的科学性,保证建设资金及时到位等投资管理策略进行了具体的探索。
本书面向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实施情景下黄淮海流域发展的水资源支撑实践需求,在知识创新层面,形成了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的超大泛流域水资源综合配置理论方法和模型工具,为黄淮海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提供科技手段;在支撑发展层面,提出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一期工程通水后,黄淮海流域的水资源整体科学配置方案,明晰了未来情势下黄淮海流域水资源供需形势和配置措施;在工程规划层面,在黄淮海流域水资源整体配置的基础上,回答了南水北调东、中线二期工程和西线工程规划的关键问题,为东、中线二期工程和西线工程规划与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本书可供水资源、水文、环境、生态、减灾等领域的科研、管理和教学人员阅读,也可作为相关专业研究生和大专学生的专业读物。
本书较为详细地分析了气象水文模拟、预测、预报及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外相关研究进展,结合南水北调西线工程规划设计与运行管理对水资源评价与监测的实践需求,分别应用WRF模型和RegCM3模型对区域中短期和季节降水进行模拟预报;构建了水循环气一陆耦合模型,对区域水循环的大气过程、地表过程、土壤过程和地下过程进行了整体模拟,并以此为关键支撑,构建了基于气一陆耦合模式的水资源评价技术,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水源区的水资源及其变化进行了定量评价,提出了区域“天地一体化”水资源立体监测与数据同化方案,并对区域水资源定量评价系统进行了初步设计。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水文水资源、气候气象学、水利规划与管理、环境管理和水资源系统工程等专业的高年级大学生、研究生的教学参考书,也可供从事水利规划与管理、水文气象监测
《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一书旨在从理论和方法上,较全面、系统地总结长江委在流域规划、工程设计和防洪调度、流域管理中,解决水文水资源专业问题的经验,以大量实例,剖析、论述现行方法的科学性、适用性,同时,结合长江水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和展望,介绍、阐明新方法的前瞻性和可行性。本书有助于承前启后,推动水文、水资源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促进水资源永续利用。 本书系长江水利委员会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技术丛书之《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评价》分册。共分14章,集长江委几代水文职工和水文水资源科技工作者数十年的研究成果之大成。
《莲都区水利志》即将付梓,可喜可贺。水者,生之源泉,民之命脉。浙江第二大江——八百里瓯江,浩浩荡荡,穿越莲都汩汩东去,孕育了灿烂的莲都水文化。莲都先民逐水而居,莲都村镇傍水而建,勤劳质朴的莲都人民,早在1500多年前就整田筑坝,兴利除害,开创了水利史上的辉煌篇章。南朝梁天监年间建成的通济堰是迄今所知世界上最早的拱坝,成为中国水利工程史上的不朽杰作,至今仍惠泽于民。
《太湖流域洪水资源利用理论与实践》是作者多年从事太湖流域洪水规律分析和洪水调控技术研究及管理工作所积累的成果总结。全书共9章,围绕太湖流域洪水资源的利用依据、利用方式和利用效果三个层面,针对暴雨洪水演变规律、洪水资源利用评价、洪水调控模式以及风险效益评价等内容开展了系统研究,构建了平原河网地区洪水资源利用技术体系,并在2008年以来的流域洪水与水量综合调度实践中进行了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综合效益。
水资源短缺与生态环境恶化是制约我国西北干旱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本书以甘肃河西走廊石羊河流域为例,通过作者近10年在该流域长期定位研究成果的总结和凝练,系统探索了流域水资源合理配置与节水农业发展模式。全书共分20章,包括石羊河流域基本情况、气候变化与人类活动对流域来用水变化的影响、基于SWAT的杂木河流域分布式水文模型及径流对变化环境响应的模拟、流域地下水动态变化规律及模拟、流域土壤水分运动参数与入渗性能的空间分布规律试验、农作物与沙生植物耗水测算方法及时空变化规律、农田水热平衡与水分传输过程及其模拟、流域灌溉水利用率估算与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及其生态环境效应、流域水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及生态需水、流域面向生态的水资源合理配置、主要作物水分生产函数与调亏灌溉、作物
《水源地保护规范研究》(作者王研、唐克旺)是在国家质检总局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水源地保护规范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总结编写而成。本书系统梳理了外水源地保护标准,论述了水源地保护标准体系以及水源地保护规范草案编制的依据和方法,提出了生活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草案。本书共分6章,内容包括国外水源地相关标准现状、我国水源地保护及其标准现状、水源地保护技术标准体系、水源地保护关键标准研究和建议、饮用水水源水质标准研究等。《水源地保护规范研究》可供水利、环境保护、卫生、标准化等部门的技术和管理人员参考使用。
《渔业资源与渔场学/全国高等农林院校“十二五”规划教材》分上、下两篇共15章。其中,上篇共7章,在绪论后比较系统地阐述了渔业资源生物学的基础知识,包括鱼类种群鉴定方法,年龄和生长,摄食与肥满度,繁殖习性与繁殖力等;然后介绍鱼类集群、洄游的基本规律,渔业资源种群数量变动规律,水体富营养化、全球气候变暖和气候异常对海洋渔业资源的影响;同时,对海洋生物多样性的现状、演变特点以及保护策略进行了系统阐述;在第六、七章主要介绍渔业资源的调查内容、调查方法,以及渔业资源生物学实验的方法和手段等。 下篇共8章,在绪论后主要介绍海洋渔场环境与鱼类行动的关系,优良渔场形成的基本原理,利用人工鱼礁改善海洋生态环境、保护渔业资源的原理及方法;同时,阐述了渔情预报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渔场图的编制;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