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对于《红楼梦》中出现的判词、诗词进行了深层的解读,视角独特立意新颖,对于《红楼梦》的爱好者和初级研究者有一定参考价值和阅读价值。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本书作者通过展现并分析韩愈及柳宗元的书法名作,指出韩愈和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出色领导者,都是杰出的散文家。韩愈和柳宗元为古代散文的多样性的发展作出了贡献。本书在民国曾多次印行。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编的《中国文艺工作者职业道德公约》为我国文艺工作者的行为准则、职业道德公约守则用书。该书从文艺界核心价值观、建设委员会章程等出发,就各文艺协会文艺工作者如中国戏剧工作者、中国电影工作者、中国音乐工作者、中国美术工作者等的职业道德、自律、行为守则等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规定。
《传习录》是记录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守仁言行的一部著作,涵盖了王阳明的主要哲学思想,即“知行合一”“心即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意之所在即是物”“格物是诚意的功夫”等观点。书稿对王阳明的主要学说和观点进行了提炼和阐述,尽量客观详实的讲述了王阳明的心路历程和理论精华,可作为古典文学、历史学爱好者的入门读物。以明代才子侯方域来江南创“复社”邂逅秦淮歌妓李香君,两人陷入爱河并赠题诗扇为主线,对明末的忠良奸佞等众生态做了入木三分刻画,剧作的主题正如孔尚任自己所说的,是“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 本书稿以简明流畅的语言重新复述了《桃花扇》的故事,并对创作相关的历史背景进行了详实的阐述,可作为古典文学、历史学及戏剧爱好者的普及型读物。
本书在20世纪20年代出版,是史学大家吕思勉所著的文学专著,采用新的学术观点和著述方式研究宋代文学,指出宋朝文学主要涵盖宋代的词、诗、散文、话本小说、戏曲剧本等,是作者对中国古典文学以及文学史的深刻研究的部分展现,是其时宋代文学发展史自觉建构的代表作品。
《文艺复兴简史》一幅16世纪的名画,暗藏多少文艺复兴的秘密?细品之,可见宗教的纷争与国家的碰撞、科学的革命与哲学的思辨;再品之,又可见东方与西方的竞争和交流、大航海时代的财富与血泪。本书正是从这样一幅名画娓娓道来。将一个触得到、摸得着的全球性文艺复兴呈现到了我们的面前。
《绚烂与宁静》是作家红柯的一部散文集,分为两部分。一部分为西部各民族文化与文学研究,收集了作者2005年至2014年间在各报刊杂志上发表的关于西部各民族文化和文学研究的文章。这些文章所涉及的地方多是作者曾经生活工作过的地方,透过文字,可以感觉出作者对其怀有深厚的情感,对其地域文化具有发自内心的热爱和自豪感。另一部分记录的是作者对于黄河中上游各民族民间艺术的考察,涉及了民间的剪纸、刺绣、木雕、砖刻等。作者沿黄河走访了大量民间艺人,根据采访,如实记录了他们的学艺过程和生活状态。对于传统文化艺术的留存和传播具有积极意义。
《水浒传》作为脍炙人口的四大名著之一,其中栩栩如生的人物,扣人心弦的情节一直为人们津津乐道。本书遴选了原著中的代表人物落笔,通过对于人物经历的详细分析,透析出原著作者意欲表现的人物主题性格,立意新颖,视角独特,颇有阅读价值。
《词史》是一代词学大家刘毓盘先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部通代词史的著述,具有开拓之功和先导之力,对词体文学史的建设和研究影响深远,与鲁迅《中国小说史略》、黄季刚《文心雕龙札记》、刘师培《中国中古文学史》,并称为20世纪20年代研究中国古典文学史的4部权威性著作。 本书综述词自唐、五代、两宋、金元下及明清千余年间萌芽、鼎盛、复兴之演变梗概,较为完整地概述了词史的状貌与演变轨迹,为词体文学通史的研究建立起初步的构架,其中颇多独到见解。书后附录《词略》和《花庵绝妙词选笔记》两文,以为拓展。后者是作者讲授《词史》的辅助教材,对唐宋名家的代表性作品详加品评,讲解多有精彩动人之处,有助于加深对《词史》的理解,是为首次校点出版。
作者打破了一般讲文学要么赏析作品、要么探究作者的范式,摒弃了以时间脉络、以西方文学理论来解析文学的方法。独辟蹊径,将文学作者、作品,乃至文学活动,置入文化领域进行综合研究。从文学与儒家、与道家、与佛家、与经学、与史学、与子学、与书法、与绘画、与音乐、与武侠、与社会、与国家、与时代、与地域、与读者横向角度看文学。
浪漫主义是一场影响深远的思潮和运动,波及哲学、政治学、文学艺术等多个领域。它指向无限丰富、庞杂多义、互不关联的事物,是不同思想、不同立场、不同趣味和不同风格的复合体。《外语学术普及系列:什么是浪漫主义文学》旨在贯通浪漫主义的整体视角,对浪漫主义的概貌、思想渊源和相关理论作概要介绍,并在此基础上聚焦英美浪漫主义文学,简要介绍和评析代表作家及其代表作品,力求展现浪漫主义文学的多姿风貌。读者或可借此一斑窥浪漫主义文学之全豹。
本书根据幼儿身心发展规律,结合学前教育专业一线教学情况,在内容处理及编写上注重体现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认识规律,采用理论—实践—提高的编写思路,分清主次,突出重点。幼儿文学的主要接受方式是听觉和视觉,而不是阅读,通过对幼儿文学基础知识的讲解、实例的分析,明确学习目标,进而带动对教学内容的学习和技能点的掌握。同时引入相应的知识拓展与练习,以巩固所学知识和技能,扩展学生思路,达到身临其境的学习效果。 本书主体内容包括幼儿文学概述、幼儿诗歌、童话、寓言、幼儿故事、幼儿图画故事、幼儿戏剧,各部分可细分为基本常识、欣赏与创作、教学三大部分,每个部分富含实例与赏析,创作与教学等,通过浅显易懂的语言与生动实用的实例操作,让教师更方便把握学前教育学生实际所需的幼儿文学学习,同时也让学生更好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于 1926 年由上海大东书局出版,全书分为七章,将清代词学的派别分为浙派和常州派,并从选本、评语、词谱、词韵和词话的角度进行分析,论及清词之兴盛“直接南北两宋”,是近代学者将“词学”作为学科的重要著作。
《科幻Cube》系列丛书第三部《科幻:海底总动员》是国内首次全方面,全角度总结与海洋方面相关的科幻素材,并把有机整合起来。从众人熟知的《大西洋底来的人》《美人鱼》《环太平洋》作导引,引出本书重点 海洋新世系,即海洋智慧生物系、海洋探测器与机甲系、海底文明系等。而且不仅是地球的海洋,还有异星的海洋也将在本书呈现。此外,与海洋相关的动漫、雨果奖入围的郝景芳、中国科幻电影的 主脑级 周文武贝、中国科普知名作家曹文元也将重磅登场。 本书也借《海底总动员2》热播之际,面向喜欢科幻的各阶层读者,从专题、影视、模玩、游戏、专栏各板块深度展开,做一本优秀科幻文学 时尚深度科技文化的读物。
本书为《近代名家散佚学术著作丛刊》系列图书之一,于 1933 年由商务印书馆出版。全书共分三十五章,论述了国人对文艺旧观念的谬误、中国文艺变迁之痕迹,并按时代顺序阐述了诗经、楚辞、汉代词赋、骈文、中古诗歌、乐府诗词、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和近代戏曲小说等的文艺演变轨迹及与各时代政治、历史、外来文化等因素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