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中国汉字特有的一种传统艺术。中国书法,自汉至晋,从南北朝到隋唐之际,已然发展到了精醇美好的顶巅,无论手迹或是石刻,都令人爱不释手。 书法的演变发展和兴衰更替、书写主题的变化及书法家的风格特点和文脉传承、帝王喜好风尚及当时社会思想形态对书法都产生各方面的影响,本书从书法艺术不同阶段的概述、代表书法家的作品介绍、解析,向读者展开了一条历史脉络清晰的书法艺术发展的详细介绍,便于读者轻松鸟瞰浩瀚的中国书法史。 其中,书法的不同形式,涉及甲骨文、碑贴、书法、书画题跋等,通过图解形式,配以精准的阐释,解读百余幅的书法史经典,图文资料独到经典,简约深刻,论述通俗而专业,适合读者轻松入手,亦可细品深读,深切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无穷魅力。
中国汉字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字之一。既是中国书法艺术赖以形成的基础,也是我们理解和欣赏中国书法艺术之美的起点。她在艺术与实用两个方面的博大精深,是任何外国文字无法比拟的:既蕴藏着中华儿女智慧的奥秘,又诉说着华夏数千年文明的绵延不绝。本书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大篇幅集中展现了中国书法发展历程中出现的书法大家及其代表作品,有“晋人尚韵”的回味无穷、“唐人尚法”的规矩方圆、“宋人尚意”的曲径探幽、“元明尚态”的婀娜多姿,还有“清人尚碑”的朴茂雄健。
《淳化阁帖》是中国最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本丛书择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释文、作者介绍。特色: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以优选限度还原作品真迹原貌为主,选取高清大图,唐摹本或很好拓本,优选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最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
《民间资本投资实用法律手册》主要内容包括: 主法 全面收录鼓励民间投资发展新36条和实施细则42件,涵括民间资本进入基础性产业、社会事业、金融服务、商贸流通、国防科技、国企改革、自主创新等各领域的投资政策及税收优惠。 配套规定 附加与主法紧密关联适用的配套法律文件,提供给您完整的法律指引。 解答 提供来自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负责人的适用解答,针对的均为民间投资实践中的疑难问题。
《元照英美法词典》(缩印版)共计460万余字,收入及注释5万余词条,包含词、词组的一般法律用法,并图表30幅、历史文献8件。“缩印版”完整保留了原版内容,并个别勘误。词典的旨义:“本词典的编撰旨在为中国提供一部以英美法律词书为集萃的新编中文版,其收词自古洎今,尤注意英美法的发展与词典的现代化。”“本词典以自19世纪以来的英美法词典、百科全书、判例集、法律汇编、各部门法学专著等作为基础资源,并旁及加、澳、新等国法律词书及其法律与法学专著,综合编纂。”(词典总审订潘汉典教授语)词典的益处:1.通过为不断增长的中美间法律上的理解提供一个机会,这部词典将能促使强有力的、公正的法律制度得到持续发展。2.这部词典将为中美法律界提供更紧密联系的基础。例如,这部词典很可能成为两国律师的比较法培训的工具,一如《布
《班组管理实操手册》一、通过系统化梳理班组管理中的各大操作版块,从实际问题出发,介绍班组管理中常用的术语,并提供具体的执行思路、流程、方法和工具,注重解决班组管理中的实践问题,突破了图书内容上的隔靴搔痒,确保图书内容与具体实践紧密结合,实用性较强。二、目前,在经管图书出版领域的图书要么专业化程度较高,但理解困难;要么形式上看似偏重实务,但常常与现实问题脱节,缺乏针对性和指导性。本书的出版可以使读者掌握班组管理理论,同时在理论指导下明确如何有效执行,满足了读者既强化管理能力又提升执行力的需求。三、图表化、案例式的写作手法,深入浅出的论述,让图书少了学术书的枯燥机械感,使得图书内容更加生动可读,也易于读者的全面掌握。
《GB/T16552-2017GB/T16553-2017GB/T16554-2017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对GB/T16552-2017《珠宝玉石名称》GB/T16553-2017《珠宝玉石鉴定》GB/T16554-2017《钻石分级》三项国标的重要条款进行,《GB/T16552-2017GB/T16553-2017GB/T16554-2017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是对上述三项新版国标进行释义,尤其是对更新和补充的内容的理解与实施进行详细地阐述。《GB/T16552-2017GB/T16553-2017GB/T16554-2017珠宝玉石国家标准释义》的出版,对国标实施的宣贯工作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库博雷克公共管理咨询著的《工商经检执法指南 (精)》立足于基层工商经检执法队伍的日常执法需要 ,囊括工商行政管理执法办案中的程序、实体和方法 等内容,全书分为程序规范、各类案件的调查取证、 违法行为认定处理,涉嫌犯罪案件的移送四个部分, 并依据最近两年工商行政管理法律、法规的修订,针 对工商行政管理的相关执法内容作出了调整。是一套 全面系统的工商执法培训教材,也是工商执法工作的 实用参考工具书。
以青檀皮和沙田稻草为制作原料的中国宣纸,是人类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产于安徽省泾县,其发明者是以南宋和元朝时期泾县小岭始迁祖曹大三为代表的曹氏家族。 本书以宣纸发明者小岭曹氏的代际传承、繁衍迁徙、定居小岭后发明和逐步完善宣纸技艺体系为基本线索,探讨了宣纸制作的环境、制作技艺的渊源、原料的选取、发展的历史阶段、传统制作技艺特色等,介绍了宣纸传统制作技艺的主要工序、产品、用途、宣纸社区的民俗等,还就宣纸与书法、绘画的互动关系以及宣纸传统制作技艺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等方面进行了阐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