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书法史》是一部展示广西书法历史的学术著作,它以翔实的史料为基础,从先秦的青铜铭文与刻画符号,到唐代的摩崖石刻,再到民国时期的书法佳作,系统梳理了从先秦至民国时期广西书法艺术的发展脉络,记录了地方文人墨客的艺术追求、摩崖石刻的自然书韵以及古壮字的美学。全书图文并茂,精选大量珍贵书法作品与历史文献,多维度、全方位地揭示了广西书法的鲜明特色与深厚底蕴,极具历史价值和学术意义。
《中华碑帖精粹》是中华书局推出的一套适于日常欣赏与临习的常备字帖。荟萃百家推出楷、行、隶、篆、小楷各书体代表书家代表作品。优选版本遴选上佳版本,精心裁裱,近于原大呈现,与书法原作相对。原色精印由雅昌艺术四色精印,采用特种纸精微还原,图色无可挑剔。标点释文以简体字标点释文,助力读者轻松了解碑帖内容。舒适耐用内文用不反光特种纸,缓解视觉疲劳。锁线胶订,翻阅感好,舒适耐用。
本书稿为全国高等院校古籍整理与研究工作委员会项目《宋人法帖中的尺牍整理与研究》结项成果、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宋元尺牍真迹、刻帖文献整理与研究”阶段性成果。《凤墅帖》是现存最早的一部宋人断代法帖,也是现存宋代规模优选,价值最为珍贵的集帖。此帖大致刊于嘉熙、淳佑间,收集了南宋士人曾宏父平生所藏所见的大量宋代名人墨迹,所涉及的人物几乎涵盖两宋各界名流。且这些作品绝大部分都不见于宋人专集中。《凤墅帖》包括前帖二十卷,续帖二十卷,附刻画帖二卷,题咏二卷,计共四十四卷,规模宏大。这些真迹内容丰富,诗词文皆有。但是就其主体而言,基本皆是两宋各界名流、文人士大夫的往还尺牍。目前《凤墅法帖》共存拓本十二卷,释文十卷,除去拓本与释文重复的,计存世二十卷,存宋人法书计256帖,其中尺牍202通。作者在综合
《中华碑帖精粹》定位于书法爱好者、初学者临习、鉴赏之用。有如下特点:1. 16开,特种纸,彩色印刷。碑帖主流产品形制,适于最广大读者使用。2.汇集名碑名帖,选用精良底本。3.呈现作品包括序跋在内的完整样貌。4.精心校勘释文,便于读者“读碑”“读帖”。5.以中低价位吸引最广大消费者,使人人买得起用得起。第一辑盒装受到读者好评,现拟推出"中华碑帖精粹"系列盒装第二辑,共20种。
书中收录的书法作品皆为作者居海南五指山琼崖小筑时所作,百首词作以章草体书之,虽为闲情偶得之作,但从中读者也能一窥书家之风采。另外,本书以古朴的线装方式装订,较之普通字帖更具有收藏价值,既可作为收藏,又可用以学习临摹。
《清代贵州书法家作品集》遴选了贵州省博物馆所藏一百件书法作品,其作者均为清代贵州籍书画家或文学家。清代贵州的书法,在清朝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特别的面貌。清政府派来的官员及外来书法家源源不断地进入贵州这片土地,给贵州的书法艺术融入了一股股新鲜血液。尤其是一些著名书画家在贵州的书画活动,对贵州书法艺术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发挥了很强的推动作用。因而,这一时期许多贵州本土的书法才俊会大量观赏传世书画佳作,甚至到全国大江南北游学出仕,领略了不同的书法艺术风格,从而书艺日臻,其中以郑珍、莫友芝、王恩诰、袁思韠、严寅亮、何威凤等影响较大,在省内外都赢得了相当声誉。
文徵明(1470年11月28日-1559年3月28日),原名壁(或作璧),字徵明,四十二岁起,以字行,更字徵仲。因先世为衡山人,故号衡山居士,世称“文衡山”。南直隶苏州府长洲县(今江苏苏州)人。明代画家、书法家、文学家、鉴藏家。文徵明在书法方面取得的成就在当时几乎是无与伦比的。他行、草、隶、篆各体皆工。《归去来辞》,书写流畅,飘逸俊秀,既有兰亭之笔风,又有鲜明的个人特点,特别是放大之后,更能看出其用笔娴熟、老到。文徵明的行书大致可分两大类风格:一是以王羲之《圣教序》笔意为主所写的行书小品;一是以黄山谷笔意书写的大行楷。文徵明的草书除学二王以及智永小草之外,也学怀素、黄山谷的狂草。
孟宪章先生,字君郁,堂号妙鉴斋,北京人。其一生笃好金石碑版,嗜古好学,勤于搜讨,目光如炬,是继张彦生、马子云等大师之后民间碑帖鉴藏的领军人物。先生凭一己之力,所收善本佳拓甚多,且碑刻、法帖兼收并蓄,其中珍贵秘本多有入藏故宫博物院者,《中国法帖全集》《中国碑刻全集》亦有其藏品收录。启功先生在《旧拓<升仙太子碑>跋》中曾云“君郁先生收藏石墨甚富”。本书选取孟宪章先生的部分精品碑帖旧藏,原大原色展示,含括了自汉魏至清不同时期、不同年代的刻石以及孟宪章先生的书法作品和生前所使用过的工具书等,其中启功先生题跋、题签本就多达23件。这些石刻艺术文化,是我国悠久灿烂文明的具体呈现。
《营造法式》一书,在内容上集我国传统建筑技术之大成,是研究中国传统建筑技术者的一部经典建筑类著作。本书流传至今版本众多,此次影印出版,底本选用的是故宫藏清初影宋钞本。此本几代建筑学家、版本学家对其进行过多次详细考证与校勘,认为其是《营造法式》一书存世的最善本。其中多处收录的内容、图样都是其他版本中未见的已佚内容。 故宫博物馆编的《营造法式(上下故宫博物院藏清初影宋抄本)(精)》以故宫博物院图书馆利用近期新扫描设备采集的高清图像制版,以上下册精装形式出版,以利广大读者,特别是古建筑方向从业者和古籍爱好者案头查阅。
《千字文》为萧梁周兴嗣所作,内容保罗天文地理人文等多方面,为宋代以来的蒙学读物之一,全书千字,皆无重文,是学习书法的绝好范本,直到今天,此风依然长盛不衰。此书是当代著名学者姚奠中先生在百岁之时写就的书法瑰宝。其风格老而弥辣,高古质朴,令人叹为稀有。
《旭宇楷书作品集》的内容包括《白阳楷书圣教序》、《白阳楷书陶渊明诗文》、《白阳楷书自作词十五首》等几部分,充分展现了旭宇楷书作品的独特魅力。旭宇先生是屈指可数的行楷大家之一。他近年倡导的“今楷”,有着划时代的意义,也是一个艺术家追求创新、与时俱进的真实写照。今楷融魏碑与唐楷相结合,自名一家。
陈献章(1428—1500),字公甫,号石斋,江门市蓬江区白沙人(明属新会白沙里),世称“白沙先生”,明朝中期著名的理学家、教育家、诗人和书法家。他继承孔孟儒家思想,开明儒心学先河,创“江门学派”,有“圣代真儒”“岭南一人”之美誉。《陈献章书法精品集》此次出版,江门市博物馆倾尽馆藏陈献章作品,并与北京故宫博物院、广东省博物馆、香港中文大学图书馆等重要博物馆合作,获得陈献章作品数字图档和学术支持。本书收录全国范围内陈献章的书法作品及碑拓130件左右,释文与图片对照,全面呈现陈献章书法艺术,以供读者研究学习,此次出版对大湾区文化建设、传承岭南文化和广府文脉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意义,具有出版的价值。
《赵清献公碑》,宋元佑四年(1089)四月刻。苏轼撰文并正书。石久佚。 此册为“明拓孤本”,稍有残缺。拓工墨色为明拓之典型。经丁丙(嘉鱼)、魏锡曾(稼孙)、费念慈(西蠡)递藏。赵之谦、翁同龢均审定为“宋拓”,上海图书馆馆藏国家一级文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