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淳化阁帖》是中国早的一部汇集各家书法墨迹的法帖,深受书法爱好者喜爱。本丛书择选历代书法名家经典,辅以作品介绍、释文、作者介绍。特色:现市场上虽然称为经典书法的图书不少,但大多数都是翻印,缺乏新意,而且真伪杂糅。此套碑帖内容的选取原则以限度还原作品真迹原貌为主,选取高清大图,唐摹本或拓本,程度避免赝品的选入;选取能代表作者书法面貌的作品,例如此系列收入的王羲之作品集、王献之作品集有很多是原真迹拓本,而现市场上包括二玄社出版的多都是翻刻本,根本不能代表王羲之的书法水准。
《淳化阁帖》是我国历史上现存*.早的一部 书法丛帖 ,共十卷,记录了秦、汉至隋、唐一千多年的书法发展历程,是现存*.一部关于中国书法史的大型图典。 宋、元以后,《阁帖》拥有广泛的临摹研习群体,她深远地影响着中国书法的进程。历观明、清两代尺牍、文书,件件有《阁帖》的影子。《阁帖》已然构成行、草书的正源,她不仅是中国书法史上一部不朽的经典,恐将之视为中国书法发展的 命脉 也不为过。 明天启初,时任太常寺卿兼侍读学士的董其昌奉诏至江南仿书,在老友陈继儒家见宋初原拓《淳化阁帖》祖本,摩挲叹赏之余,借归临摹,至天启五年乙丑十二月十五日次第临毕,时间已越二年。 《阁帖》是宋太宗集宫中所藏魏、晋、隋、唐诸家墨迹汇刻而成的著名法帖,素有 法帖之祖 的美称。它的墨拓本一直是历代书家师法学习的圭臬
选取书法名家黄自元、欧阳询、智永楷书,王羲之行书、邓石如篆书作品《千字文》,以及欧阳询、颜真卿等作品《三字经》为范本,内容有赏析,有临摹,配合双面水写布装订。供书法爱好者临摹。
王羲之的《圣教序》是唐代僧人怀仁历经25年集募而成,是学习行书的选择的范本,本册图书从实用性出发,注重基础学习,以《圣教序》为解析对象,选取高清拓本为蓝本,经过筛选、归类并配以米字格,帮助读者深刻理解并掌握字形结构及笔画定位。为了配合书法培训教学和初学者自学,在编排结构上,遵从循序渐进的原则,先对各章节中的范字用笔特点、结字规律、章法布局、落款方法及钤印位置等做了详细的理论、创作指导。其中集字作品范例,是从《圣教序》中选字集结而成的,为广大书法爱好者进行书法临习与创作提供了参考。
《北魏墓志铭放大系列:司马昞墓志铭》介绍了魏碑书法风格的出现与演化,有其深远的时代背景,北魏墓志当为魏碑书艺之体现者。墓志铭虽为颂德述事,其书法却保留了一段鲜活的书史。北魏墓志书法与造像题记不同,墓志书法更显其端庄规整,多出自宫廷书手的精湛技艺,着一代书风。北魏墓志刻工技艺之精湛亦不可疏视,或典雅庄严、浑穆沉重,或朴拙自然,或灵动诙谐,刻工走刀石上,皆能毫厘不爽。通观魏志书法,可见初期之阳刚风骨,中期之隽逸灵秀,后期之娟秀柔润。
秦泰山刻石立于始皇二十八年(公元前219年),是泰山最早的刻石。此刻石原分为两部分:前半部系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所刻,共144字;后半部为秦二世胡亥即位年(公元前209年)刻制,共78字。刻石四面广狭不等,刻字22行,每行12字,共222字。两刻辞均为李斯所书。现仅存秦二世诏书10个残字,即“斯臣去疾昧死臣请矣臣”,又称“泰山十字”。秦泰山刻石具有重要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书法严谨浑厚,平稳端宁;字形公正匀称,修长宛转;线条圆健似铁,愈圆愈方;结构左右对称,横平竖直,外拙内巧,疏密适宜。元赫经赞道:“拳如钗股直如筋,曲铁碾玉秀且奇。千年瘦劲益飞动,回视诸家肥更痴。”《岱史》称:“秦虽无道,其所立有绝人者,其文字、书法世莫能及。”鲁迅认为秦泰山刻石“质而能壮,实汉晋碑铭所从出也”。此刻为一级文物藏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