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孟頫 小楷《道德经》,纸本,34.3cm 153.3cm,书于延祐三年(1316),赵时年63岁。小楷《道德经》字体工整秀丽,笔法稳健,独具风格。卷首有明姚绶行书 松雪书道德经 六字,前隔水绫上有近人张爰二题。该本曾经为明项元汴、项笃寿收藏,现藏于北京故宫博物院。
吴昌硕(1844 1927),初名俊,又名俊卿,字昌硕,又署仓石、苍石,多别号,常见者有仓硕、老苍、老缶、苦铁、大聋、缶庐、石尊者等。晚清民国时期著名国画家、书法家、篆刻家,杭州西泠印社首任社长。吴氏工篆书,于石鼓文用力*深,其临写的石鼓文用笔遒劲,气息深厚,自出新意,被誉为 石鼓篆书*人 。 石鼓文*著名的拓本为明代安国所藏的先锋本、中权本、后劲本三种北宋拓本,三者以先锋本*古,以中权本存字*多。现以先锋本与吴昌硕七十二岁时为挚友王一亭精临的石鼓文墨迹对照出版。其中,先锋本所缺之字以中权本补充,吴氏未临之字以宋拓本复原后替代。
精选历代经典碑帖,加注释文,提示其艺术特征,供临习者读解临摹之用。
邓石如(1743 1805),初名琰,字石如,更字顽伯,号完白山人,安徽怀宁人。清代杰出的书法家、篆刻家。曾经客居南京梅镠家,尽摹梅氏所藏金石善本,勤奋习书,无论寒暑,历八年而书法大成。时人誉之 四体书皆国朝* ,尤以篆隶名世。其篆书初以秦李斯、唐李阳冰为宗,后学《禅国山碑》《祀三公山碑》《天发神谶碑》《石鼓文》以及彝器款识、汉碑碑额等,以隶法作篆,对后世影响极大。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丛书不仅甄选古代经典碑帖传世善本,原色放大,纤毫毕现, 好地呈现碑帖书写细节,而且对碑帖整体呈现也作了精心编排,使读者对碑帖全貌形成丰富清晰的认知。本丛书采用中式翻身的传统模式,给予读者古色古香的读帖临习体验。《散氏盘》是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中的一本。
《自书告身》是颜真卿七十二岁时书写的楷书墨迹,此时,其书法造诣已至人书俱老、炉火纯青的境界。这一珍迹原藏清宫,民国时期流传到日本。明代书法家董其昌称这件书作 奇古豪宕 ,也有人评说这件珍迹高古苍劲,一笔有千钧之力。此帖结体宽舒伟岸,外密中疏;用笔丰肥古劲,寓巧于拙;章法布局若行书之流美;字形横细竖粗,字多藏锋下笔,点画偏圆,有些竖笔,中间微微向外弯曲,显得骨肉亭宏,沉雄博大,有一种高古气象和庙堂之气,尤能反映出颜书的风采。
《曹全碑》刻工精良,虽不免风损,字形轮廓及笔画起讫仍很清晰,原貌可鉴。横密纵疏,字距大于行距,透露出楷承隶变的信息。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丛书不仅甄选古代经典碑帖传世善本,原色放大,纤毫毕现,更好地呈现碑帖书写细节,而且对碑帖整体呈现也作了精心编排,使读者对碑帖全貌形成丰富清晰的认知。本丛书采用中式翻身的传统模式,给予读者古色古香的读帖临习体验。《颜真卿祭侄文稿 祭伯父文稿 争座位帖》是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中的一本。
《礼器碑》是东汉重要碑刻之一。书风细劲雄健,端严而峻逸,方整秀丽兼而有之,艺术价值极高,一向被认为是汉碑中经典之作。 名家墨宝选粹临帖放大本 将其书法内容整理放大,使字形、结构清晰明了,更加适应书法爱好者学习需求。
韩道亨(生卒年不详),明代万历间人,字颖泉,擅书法。 草书起源于汉代,因其能适应快捷的汉字书写而受到欢迎,但也由于必须记背并熟练掌握其特有的书写方式而增加了学习难度。因此,将草书写法编为韵文歌诀来辅助记忆便成了很自然的选择。迄今所知*早的草书歌诀是宋元间人辑录的《草韵歌》。
大字《阴符经》,世传褚遂良所书。风格略近《雁塔圣教序》,笔势纵横清晰,天趣自然。深具 二王 行意、北碑意趣和古隶之美。 名家墨宝选粹临帖放大本 将其书法内容整理放大,使字形、结构清晰明了,更加适应书法爱好者学习需求。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系列聚焦历代经典之作,本着 尽精微 的原则,大开本原色全本放大精印,为读者呈现了原大碑帖不易为人察觉的精微处。同时,又以 致广大 的理路,将原作缩小而全貌呈现,以启引学书者重视对原作的整体把握。本社一直在探索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临习出版物,希望本系列的出版能为大家学习经典、师法古人带来有益帮助。《米芾尺牍》是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中的一本。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丛书是针对书学者对经典碑帖放大临摹学习的需要策划的一套书法字帖。本系列聚焦历代经典之作,本着 尽精微 的原则,大开本原色全本放大精印,为读者呈现了原大碑帖不易为人察觉的精微处。同时,又以 致广大 的理路,将原作缩小而全貌呈现,以启引学书者重视对原作的整体把握。本社一直在探索为读者提供高质量有针对性的临习出版物,希望本系列的出版能为大家学习经典、师法古人带来有益帮助。《张旭古诗四帖 》是 经典碑帖全本放大 中的一本。
赵孟頫(一二五四 一三二二),字子昂,号松雪道人、水精宫道人等。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宋太祖赵匡胤十一世孙,秦王德芳之后。宋亡后,居故乡力学。元至元二十三年(一二八六),行台侍御史程巨夫奉诏搜访遗逸于江南,赵孟頫被推荐至京城,受元世祖接见,颇受礼遇。历任兵部郎中、集贤直学士、济南路总管、江浙等处儒学提举、翰林侍读学士、集贤侍讲学士、中奉大夫、翰林学士承旨、荣禄大夫等。晚年官居一品,名满天下。卒年六十九,追封魏国公,谥文敏。传见《元史》卷一七二。为元一代书画大家,书法各体兼工,其行楷尤为著名,秀丽遒润,世称 赵体 ,于后世影响极大。明王世贞评其书云: 上下五百年,纵横一万里,举之无敌。 赵孟頫传世书法中,诸体皆工,尤以真、行影响*为深远。其真书与唐代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并称,历
《张黑女墓志》,全称《魏故南阳张府君墓志》。志主为南阳太守张玄,字黑女。因避清康熙帝玄烨名讳,自清代以来多称其墓志为《张黑女墓志》。 此志刊刻于北魏普泰元年(531),正书,20行,行20字,书刻皆精。出土地无可考,原石亡佚,仅有清代何绍基旧藏剪裱孤本传世。
《黄自元楷书习法举要》,内容全面,包含了概述,楷书基本笔画、常见偏旁部首、间架结构九十二法与临摹碑帖,对笔画及常见部首的书写要点进行了详细讲解,并精选范字进行训练;提供楷书九十二法,针对柳公权楷书进行书写指导,是书法初学者与爱好者了解、学习、临摹欧阳询楷书必不可少的基础资料。
《金刚经》是佛教的重要经典,自印度传入中国后,屡次被译为汉文。在众多汉文译本中,鸠摩罗什所译《金刚般若波罗蜜经》和玄奘所译《能断金刚般若波罗蜜多经》较为著名,尤其以前者的流布*广、影响也*。 在历史上,佛教的传播很大程度上有赖于对佛经的传抄、传印。佛教徒们相信,凭借念诵、供养、抄写、印制佛经可以积累功德,从而得到佛陀庇佑。受此影响,历代的文人书家中乐于写经者也不乏其人,甚至还产生了职业化的 经生 ,从而为后世留下了大量写经书法作品。在众多的古代写经遗存中,《金刚经》凭借其殊胜的宗教、哲学、文化地位,成了*为常见的抄写题材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