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由吴玉如先生书写的三幅作品组成,分别是草书《离骚》,小楷《黄庭经》,小楷《乐毅论》。其中《离骚》全文是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在彩笺上用草书书写而成。吴玉如在莫斯科期间,还临写了王羲之的小楷《黄庭经》。这些作品作为信物送给了其爱人,保留至今。 吴玉如生前还曾临写王羲之的小楷《乐毅论》数本,此次出版的为留在其爱人处的手迹。此临本是一九三一年(岁次辛未)春天所写,当时吴玉如先生春秋正富、精神饱满,功力却已臻于人书通会之境,显得神完气足。如果对照原碑帖,会发现此次出版的《黄庭经》《乐毅论》与其极其相似,这也正是他所倡导的 临古人书必先极似,能似得其貌,而后任己为之,可言得其神 。这一理念能为广大书法爱好者学习书法提供借鉴。
《刘仁刚大英博物馆馆藏书法作品集字法帖》内容包含了前赤壁赋、离骚、新唐书太宗本纪卷、前后出师表,共4篇书法巨制,它不仅是对作者数十年书法实践的回顾和小结,也是致力于东西方文化交流的汇报和宣示,对广大书法爱好者有很好的欣赏价值和参考价值。
遴选当代中青年书法家中卓有成就者,收录其代表书作60 余幅,并录其 论书文字及业界评论文章计万余言,全面展现其理论观念及创作成就。
在二十世纪的百年历史中,阳泉地域性书法艺术发展不到三十年,郭兴邦先生字慧生、云舫,晚号铁石,在书法界其独特的艺术风貌颇具影响。高宪明编著的《郭兴邦》从二十世纪社会纷繁喧嚣的空间中悉心搜集并梳理出郭兴邦先生书作作品百余幅,收集成书,可供书法爱好者学习临摹。
颜真卿(公元709-785年),字清臣,京兆万年人,一说为琅琊临沂人。玄宗开元进士,出为平原太守。肃宗时迁工部尚书兼御史大夫。代宗时官至刑部尚书,累进封鲁郡公。颜真卿家学渊源,精於书法,师承褚遂良、张旭,而自成一格,是唐代的大书法家。此碑首题“大唐西京千福寺多宝佛塔感应碑文。”正书三十四行,每行六十六字。原在唐长安安定坊千福寺,宋代移西安碑林。 楷书,高285厘米,宽 102厘米,此碑为岑勋撰文,颜真卿书,史华刊石。天宝十一年(公元 752年)刻於陕西兴平县千福寺,今存西安碑林。
贾松阳老师几十年如一日致力于书法艺术的研究 和创作,他创作的“意念书法”和“巨笔书法”为世 人所敬仰。贾老赞同儒家的“仁爱”,欣赏道家的“ 自然”,钟情墨家的“兼爱”。得意庄家的“豪迈” ,面对纷繁复杂的人生,他始终保持一种平静与淡泊 ,追求佛家的随性随缘之人生。 贾老历尽世间沧桑,对人生有诸多的感慨。他在 风雨无常,命运多舛的生活里,他锤炼出了豁达豪迈 的性格,总结出了一系列的处世经验,让后人得以在 他的书法艺术里聆听到智慧的声音。 《我的老师--贾松阳(精)》作者孔维阳为贾松阳 老师的学生。本书集师徒之情、书法之情、友谊之情 于一脉,再现了贾松阳老师的真实生活。透过他创作 作品中的点点滴滴品悟先生对世间万物及为人处世的 哲学观,体会先生洞察世事的睿智和博大深沉的情怀 。
行书,纸本长卷,纵:46.7厘米,横:453.5厘米。共48行,行10字左右。卷前有赵孟頫其弟所绘陶潜像一幅并有题记,并盖有“古鉴阁中铭心绝品”、“经协久远期无限”、“韵篁馆赏图书“和“秦文钤”等印。该帖为中期作品,以行书为主,间以草法,用笔珠圆玉润,宛转流美,神气充足。
蒋频编著的《历代金石翰墨名家逸事》是一部从人文美学的角度评述中国古典艺术的专著。本书以史为经,以人物、事件和艺术作品的审美为纬,编织着中国书法史上每一个重要的节点。在叙述中,以史载人,以人说艺、以人论艺,将重点放在艺术家特定的时代背景和曲折的人生经历,对每一个于书画印艺术作出贡献的艺术家和事件为切入点,纵鉴正史野史,列举悬疑,陈述观点,探幽发微,择善而从,力求全面而准确地还原出历史的风貌,并以全景式的方式展现出博大精深、绚烂多姿的中国古代书画印艺术。
本书为辞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之一《鲜于枢赵孟頫行草书字典》,《鲜于枢赵孟頫行草书字典》由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主编,集鲜于枢、赵孟頫二人的行书、草书字范,是一部内容详实的书法工具书。 “中国行草书鉴定字典大系”囊括历史上著名的书法家,从“二王”至明清各家,搜罗各朝*代表性的书法家的行草书,以字典的形式汇编成册,方便读者查阅。本套丛书不仅包含历朝经典书家,还汇聚了书家各个时期的经典书迹。 鲜于枢( 1256-1301 ),字伯机,自号困学山民,又号寄直老人。大都(今北京)人。以草书为精妙,代表作有《老子道德经》、《韩愈进学解卷》、《论草书帖》等。赵孟頫( 1254-1322 ),字子昂,号松雪道人,吴兴(今浙江湖州)人。各体皆精,尤擅行、楷。对后世书法有重要影响。传世作品有《洛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