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曲目大多取材于民歌、地方音乐、红色主题以及自然风光,运用中提琴这一西洋乐器独特的浑厚音色讲述经典的中国故事。如《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峨眉山月歌》《小河淌水》《延水谣》等作品。
这套由上海音乐学院中提琴教学团队编纂的《中提琴重奏曲集系列》乐谱,共分四册。选取了中外较为经典且被大家熟知的音乐作品,全部改编成多把中提琴形式来完成演奏。改编建立在四部和声的基础上,每个声部都可再分,演奏规模也可以依据不同需要而定。 在《中提琴重奏作品系列》(一)中,收录了我国著名小提琴教育家丁芷诺教授改编的乐曲《帕萨卡利亚》,当代奥利地作曲家福斯特改编的乐曲《雷电波尔卡》,年轻的中提琴演奏者王柏淳改编的乐曲《罗马尼亚民间舞曲》及中国青年作曲家石昱创编的乐曲《茉莉花 民歌主题幻想曲》四首不同时期、不同地域及不同风格的作品。这些乐曲充分发挥了中提琴乐器的特性,将乐曲的音乐性、乐器的音色属性及演奏者的技艺完美地契合起来。
《手风琴演奏入门(简谱大字版)》从乐理的识谱开始,可以说是零门槛教学,所以从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到老年人都可以从头学起。原来有些音乐基础的更好,没有基础,只要喜欢音乐,也可以从起步开始。通过手风琴演奏起步的学习后,在音乐知识上打下基础,再学别的音乐门类也就更容易了。我们知道有不少作曲家、指挥家、歌唱家或其他乐器的专家开始学音乐时,都是从学习演奏手风琴起步的,是手风琴丰富的音响,为他们打下了成为著名音乐家的基础。
本书曲目大多取材于民歌、地方音乐、红色主题以及自然风光,运用中提琴这一西洋乐器独特的浑厚音色讲述经典的中国故事。如《草原上的红卫兵见到了毛主席》《峨眉山月歌》《小河淌水》《延水谣》等作品。
该教程分为大提琴重奏基础训练和进阶式经典重奏作品两大部分。基础训练部分包括音准练习、力度练习、弓法练习、音色练习、揉弦练习等。经典重奏作品部分包括二重奏、三重奏、四重奏、六重奏以及十二重奏作品近20首,难度循序渐进,由浅入深,并附有文字对每首作品的背景资料、演奏形式、练习要点和表现手法等进行了详细的解读和分析,细致且全面。通过对该教程的学习,大提琴学习者可以较好地提升大提琴重奏技巧能力、欣赏水平及整体艺术修养。此本书稿体例清晰,形式新颖,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在目前大提琴教材市场上还没有完全对标的竞品。
沈西蒂、刘念、盛利、蓝汉成编著的这本《中提琴基础训练教程》包含“启蒙篇”和1-5单元。其中“启蒙篇”包含预备练习、空弦发音练习、左手手指在指板上的四种不同排列、乐曲;5个单元编排了音阶、练习曲、乐曲的
本书以新中国成立至今70年历程为时间线索,以“上海”为研究文化片区核心,以“民乐”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新中国成立后上海民乐领域的乐器设计建造改革、院团发展、乐人身份及行为、社会音乐活动、音乐思想等方面的历史梳理与关照,以史家笔法,呈现出上海这一特殊的文化之都中民族器乐的七十年发展变化;论述并展现以“上海民乐”为聚焦对象的上海民乐事业在七十年中如何与时俱进;对当下上海“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进行响应与巩固,为“海派文化”品牌建立与推广提供历史与理论支撑。
《管弦乐配器法(修订版)》是一本适合大学本科专业配器课和配器共同课使用的教材,里面包含了乐器法和配器法两项内容。此教材在出版前一直是中央音乐学院的内部教材,此次出版是作曲系配器教研室精心校订和补充后的版本,内容逻辑性强,补充了大量谱例、作者和作品中外文对照表、中外文乐器名称对照表,给师生在使用教材时提供了极大的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