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陈成渤先生习琴二十多年来对传统曲目的心得总结,收录陈成渤个人近十年来的打谱研究成果,录制了《流水》、《梅花三弄》、《广陵散》、《忆故人》等9首传统古琴经典名曲,其中《流水》和《良宵引》是用传统丝弦录制,更是独具古韵。
全书含绪论,上下编21章,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上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格局”共11章,绪论及第一、二章从学科架构、学术布局、研究思维和分析方法等不同角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语境下,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课题的整体研究状况、研究路径及其思维与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横向梳理和系统描述。第三到第十一章从少数民族音乐区域分布状况及微观学术史角度,对田先生的学术论著及其三代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运用上述学术研究思维和学科方法论的状况及创新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描写。下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代际传承”共10章,该编选择了田先生及其早期和后来的9位主要衣钵传人,结合他们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经历,从更为微观的个体层面,对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50年来在该
本书是著名声乐理论家许讲真继《汉族民歌润腔概论》之后的又一部声乐理论专著。这是作者近十年来对汉族民歌、少数民族民歌、戏曲曲艺名段、精选优秀创作歌曲和民族声乐合唱作品在润腔方面进一步深入而系统的研究成果。全书共包括九篇45章,囊括19个民族民歌和102首各类歌曲(包括8首戏曲曲艺名段),细致入微、深入浅出地剖析了歌曲在演唱时如何润腔、如何行之有效地进行音乐处理,同时也提供了大量的润腔手法和民族声乐训练的技巧要旨,更有作者亲自演唱部分谱例的示范视频讲解作为参考。这部著作是歌唱者演唱风格多样化的推荐基础,可谓是一部能够有效解决千人一面、百人一声的弊病的声乐理论著作。
甘肃独特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环境为甘肃民间歌谣提供了丰富的滋养,民间歌谣丰富多彩。本书以歌谣的不同种类划分整理的的千余首民间歌谣。歌谣主要种类:劳动歌谣、时政歌谣、红色歌谣、劳动歌谣、仪式歌谣、爱情歌谣、生活歌谣、儿童歌谣等。这些歌谣具有浓郁地方色彩和生活气息,究竟传唱,兴盛不衰,是中华民族悠久民间文化的鲜活体现。本选题有出版价值,建议出版。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事业,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音乐分社整理了中国当代著名作曲家的交响乐作品,选编出一个世纪以来弘扬民族主旋律,脍炙人口的优秀交响乐作品,以纸质乐谱图书的形式全面回顾和展示中国交响乐的发展成果,以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文化、发展和繁荣中国交响乐事业、展现中国音乐家的时代风采、记录中国交响乐的世纪辉煌为宗旨,努力将本系列乐谱图书,打造成中国民族交响乐出版历史记录全面、最权威的曲谱类出版工程,力求成为传世之作。中国文联出版社有限公司音乐分社《国乐华章——中国民族交响乐优秀作品集》入选国家“十三五”重点图书规划项目,预计到2020年陆续出版10卷本(计划“十四五
《中国民间文学大系(说唱山东卷2)(精)》对山东说唱的历史、发展、剧目文本进行了全面系统的梳理,呈现了山东说唱的当代传承的状况,收录了山东说唱的文本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有较高质量,并且其信息较为完整,体现了山东说唱的地方性特点。整个卷本体系完整,故事清晰,所选文本的地方特色浓郁,集趣味、传统、民俗等于一身。让读者既能了解到山东的语言特点,而且感受山东人的行事特点。是一部非常有价值的传统文集。
全书含绪论,上下编21章,参考文献,附录和后记。上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学术格局”共11章,绪论及第一、二章从学科架构、学术布局、研究思维和分析方法等不同角度,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和“铸牢中华民族文化共同体意识”语境下,对各少数民族音乐文化研究课题的整体研究状况、研究路径及其思维与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横向梳理和系统描述。第三到第十一章从少数民族音乐区域分布状况及微观学术史角度,对田先生的学术论著及其三代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中运用上述学术研究思维和学科方法论的状况及创新性因素进行了分析和描写。下编“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的代际传承”共10章,该编选择了田先生及其早期和后来的9位主要衣钵传人,结合他们作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的经历,从更为微观的个体层面,对他们从20世纪70年代至今50年来在该
由国家一级作曲、筝乐大师、新筝艺术之父王天一先生撰写的《古筝教学法》问世近二十年,至今仍是全国专享的一部系统古筝理论巨著。现已出过第四版。全书共四册,100章。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讲解如何学弹古筝和教弹古筝,不但讲解技法的弹奏要领和在弹奏中需要注意的具体弹奏技巧问题,还对重点必弹古筝曲目进行了详尽的讲解。充分地运用音乐语言、表情语言和形体语言来诠释音乐作品的内容,揭示音乐作品的主题。此书还对学筝需要掌握的音乐理论知识也进行了必要的讲解,重在全面提高学筝者的基本素质。堪称古筝教与学及乐理学习的推荐工具书。
用音乐构筑中华传统文化,让每一个人都可以通过音乐感受时代的精神和脉搏,守护中国民族交响乐的传统文化底蕴,萃取经典,服务当代,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扎实工作,贡献力量。“中国民族交响乐”是中国当代原创音乐领域的一个极大闪光点,优秀作品层出不穷。本书是我国著名作曲家王西麟作品集,包括《第二交响曲》《太谷秧歌交响组曲》《第十交响曲》三部作品。
《清代戏曲音乐史》是我国音乐理论界、史学界迄今所见专享的一部戏曲音乐断代史专著。清代是我国戏曲和戏曲音乐最重要的发展时期。昆腔盛极而衰,梆子腔、皮黄腔先后崛起,板腔体取代曲牌体成为主流的一系列重要变化均发生在这一历史阶段。对这一历史阶段的戏曲音乐研究,可谓意义重大,价值非凡。但毋庸讳言,我国自“西学东渐”起,随着西方音乐的传入以及普通学校音乐课程的开办,中国人在学习、适应,乃至熟悉西方音乐的漫长过程中,却与中国传统戏曲音乐渐行渐远,背道而驰,以致在当代中国音乐界和戏曲界形成了两个颇具讽刺意义的怪圈——音乐界(包括作曲家、表演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等)不懂戏曲;戏曲界(同样包括戏曲音乐作曲家、表演艺术家、理论家、批评家等)不懂所谓的音乐。然而,学界谁人可担此重任,将清代戏曲音
本书入选国家新闻出版署2022年度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本书为重量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州筝派的抢救性保护成果之一。首次系统梳理了具有浓郁中原风格和鲜明民族特色的中州筝派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流派分支、艺术特色,完整收录了中州筝派百余首代表性传统曲目和10位代表性传承人口述访谈,阐释了中州筝派独特的地域特色、文化内涵、艺术实践,充分表现了中州筝派的历史传统、文化积淀和审美风范,对我国古筝艺术、古筝历史的挖掘和整理具有重要意义,具有较高的版本价值、学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本书有两大亮点。其一,首次科学、完整、全面地用五线谱转化记录和整理了中州筝派的百余首代表性传统曲目,又在五线谱中融入一些特别设计的符号,专门表现中州筝派独特的指法等演奏特点。这种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