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葫芦丝流行经典歌曲集》是民族器乐曲集系列丛书中的一员。葫芦丝,又称 葫芦箫 ,是云南少数民族乐器,其音色独特优美,外观古朴,柔美,典雅,简单易学,小巧易携带等特点,受到广大中小学生,音乐爱好者及中外游客的喜爱。该书选用的经典歌曲传唱度较高,乐谱简明、指法技法详细,曲尾附歌词摘录(便于随唱)、书籍后附乐器常用技法、指法符号表等内容,便于读者阅读。
中国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体裁的一种,是人民群众在生活实践中经过广泛的口头传唱,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歌曲艺术。中国民歌浩如烟海,数不胜数,是中华民族音乐的瑰宝,其内容形式不仅丰富多彩,而且具有浓郁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地方特色。多年来我国文艺工作者对中国民歌进行收集、整理、抢救,随着我国近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开展,民歌重新焕发了新的生机。中国民歌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继承与发展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优秀遗产,向广大的音乐爱好者提供民族音乐研究素材资料,我们策划选编这本《中国民歌精选》。 《中国民歌精选》精选了全国各省市、各民族的代表性民歌三百余首,这些经典民歌大多短小精悍,形象生动,地方特色浓郁,为人们广为传唱。所选歌曲题材广泛、内容丰富,有劳动歌曲,有山歌
本书在内容设置上参考了《古琴初阶》一书的脉络,根据时代的发展补充了新的内容,同时满足了大部分“零基础”学员的需要,从最基本的概念开始,讲述古琴演奏的一些基本原理,以便大家在理论的指导下循序渐进地进行实践。
本书是有十余年中老年二胡演奏教学经历的岳峰教授全新升级版的二胡演奏教程,全套三册,针对中老年朋友和零基础二胡爱好者,是老年大学的实用艺术教程。上册包含二胡概述、二胡演奏法概述、二胡DGF调练习、二胡基础练习曲、二胡乐曲精选五个部分,以及常用音乐知识图文精解、二胡演奏符号一览等六个附录。配有音视频教学讲解和示范演奏。
本书是有十余年中老年二胡演奏教学经历的岳峰教授全新升级版的二胡演奏教程,全套三册,针对中老年朋友和零基础的二胡爱好者,是老年大学的实用艺术教程。中册包含C调bB调A调bE调奏法及其换把;调与调之间的转换和运用;揉弦、多把位换把、指法技巧、弓法技巧、戏韵与古曲的学习和训练,以及常用音乐知识图文精解、二胡演奏符号一览表等附录。部分曲目配有音视频教学讲解和示范演奏。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族器乐在教学、演奏和科研方面也越来越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这本古筝曲集选择了不同流派、风格且有艺术品位的众多歌(乐)曲,并针对各类人群分为流行篇、经典篇、民歌篇等众多版块,让读者 好地选择自己喜欢并适合自己的曲目。
《中国民歌原声音响音乐学描述》由中国音乐学院李月红教授担任课题负责人,以笔记、回忆再现等采风实录,民歌分析,专家访谈等与民歌谱例相结合的方式,对中国民歌展开音乐学描述。
《柳琴自学入门与提高》为柳琴基础教材,从零基础入门讲授基本功训练方法,配合练习曲和独奏曲目。本教材从右手持拨片方法及左手按弦与用力方法开始,循序渐进,逐步进行空弦练习、左手按音练习、换把练习、过弦练习、指序练习、快速活指练习、轮指练习、各调音阶练习等。收录多首独奏乐曲,可使学习者陶冶情操,部分曲目配备演奏音频,可辅助学习。
《流淌的歌声》系列由唐俊乔、宋小璐、汝艺合作编写,分竹笛、二胡、古筝三册,每册均收录红色歌曲100首,按创作时间排序,分为烽火岁月、和平年代、改革时期、和谐天地四部分。这套曲集既有各个历史时期的经典之作,又有许多振奋人心的时代新作。每首歌曲附歌词与演奏提示,方便读者边弹边唱,实用性很强。此外,所有曲目均配有示范演奏和伴奏,以方便读者使用。
本书为初学琵琶3~6个月的爱好者编写,书中把近几年大众耳熟能详的国风歌曲、流行歌曲、经典歌曲改编成适合琵琶弹奏的曲谱版本,并对指法进行了详细标注;每首乐曲都配有歌词(歌词作为旋律提示,并未完整收录,仅供参考),读者可以单独弹奏旋律,也可以对应歌词边弹边唱;乐曲曲谱难易度适中,并配有讲解、示范演奏视频,希望能为读者在学习本书乐曲的演奏时,提供更直观的辅导。
本书为供古筝爱好者练习、演奏使用的流行歌曲集,作者在简要介绍古筝各种常用演奏技法的基础上,选择了当下受大众欢迎的流行歌曲及古风歌曲,按风格进行分类,并对每一首曲谱详尽地标注了指法,并编写了演奏提示,用来引导读者在正确演奏歌曲的同时,熟练掌握演奏技巧,增加学习兴趣,并且逐步地提高演奏技术。本书使用简谱进行编写,更方便业余爱好者使用,能够使演奏变得更加容易,更加直观具体,让读者可以自学喜欢的曲目,演奏出美妙的旋律。
本书稿系一部探讨如何利用地方音乐资源推动大学生美育的学术著作。书稿在对大学生美育现状和广西地方音乐资源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深入研究广西民族音乐的历史、特点和审美价值,结合大学生美育的现状和需求,提出了一系列理论观点和实践经验,总结了将二者融合的若干实施路径,涉及课程改革、师资力量、校园艺术节、暑期社会实践、文化社团等多个方面,既有理论支撑,又有实践经验,可为高校美育提供极有价值的借鉴,对于挖掘地方文化资源、传承弘扬民族文化、提高学生素质具有积极的意义。
筝族乐器是东亚地区一类半筒状箱型齐特琴类(box zither)拨弦乐器,上有可移动的弦柱(或称雁柱),移动雁柱即可调校音高,包括有中国的古筝(中国筝)、日本的和筝、朝鲜的伽倻琴、越南的弹筝、琉球的琉球筝。而中国的古筝是东亚各类筝类乐器的始祖。
《大美昆曲》是作家杨守松的新作,叙写发源于昆山的昆曲,由经济昆山的报告转至文化昆曲的大写,借昆曲来说中国梦。该书叙写了昆曲前世今生的历史演进、当代昆曲大师名家的艺术贡献、精神风采以及有关昆曲的颇有意味的人和事。作品取材广泛,不拘一时一地,从江浙沪到京湘,不拘一格,随手拈来。作者以对昆曲的敬畏之心来引领思考,既有悠长的历史纵深感,又在时空维度等方面作了新的拓展和开掘,使得作品既有叙事的厚重度,又有丰富的内涵。
书为针对零基础学习者的陶笛入门教材,全书共12章,每章指出明确的技术训练内容、学习目标和学习内容,各章节配有针对性指法练习曲与吹奏技术练习曲,并仔细筛选了50余首适合吹奏、能发挥陶笛表现力、富有意义的中外名曲和流行音乐作品,全书配备在线音视频,提供教学讲解、演奏示范与伴奏音频。
本书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成果。本书在吸收中外音乐学、民俗学、人类学、经济学、文献学等相关学科的前沿理论与方法的成果基础上,进行多次田野考察,收集第一手资料。在荆楚文化的多元语境中,结合历史文献的梳理,对荆楚著名音乐家刘正维中国传统音乐理论体系、黄石市王寿村牌子锣乐班、崇阳市提琴戏戏剧节、兴山县民歌、武汉市鄂泽青年楚剧团、舍米湖村摆酒舞传承与变迁、荆州花鼓戏名家孙润安润腔艺术等荆楚大地上颇有特色和代表性的音乐人物、音乐剧团、非遗文化艺术等进行探究,旨在从音乐的社会和文化角度,来诠释、理解一个地域乃至国家的音乐活动、文化变迁和时代发展。
本教材是按照系统性、规范性和循序渐进的教程来编定,内容包括古琴历史、考级琴曲、琴诗等,目的是使学生在练习过程中了解中国古琴文化,逐步掌握和规范演奏技能,树立“左右全能”的新概念,为更好、更准确的展示中国古琴文化打下良好基础。
本书以爵士音乐的发展为引,介绍了爵士钢琴的发展和演奏方面的知识。第一章介绍了爵士乐的历史、基础理论和即兴演奏。第二章介绍了钢琴音乐的发展、基本乐理知识和演奏技巧。第三章为爵士钢琴的诞生与发展,第四章则介绍了爵士钢琴的演奏技巧,重点突出了爵士钢琴对位手法,着重放在爵士钢琴的和弦理论和低音线条上,最后介绍了爵士钢琴即兴演奏的多声部线条。第五章对乔治·格什温的经典爵士钢琴曲《蓝色狂想曲》进行赏析,分别从创作背景及价值、创作分析和演奏分析三方面介绍了这首举世闻名的爵士钢琴曲。最后一章则精选三首经典的代表不同风格的爵七钢琴独奏曲,即爵士钢琴布鲁斯风格的《全蓝》,爵士钢琴摇摆乐风格的《丝绸娃娃》及爵士钢琴慢曲曲风的《夏季时光》,以供读者欣赏。本书将带领读者感受爵士钢琴的不同魅力。
作为近代有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的刘天华,同时还是一位很好的音乐教育家。他在短暂一生中培育了储师竹、陈振铎、蒋风之、吴伯超和胞弟刘北茂等一批很好的二胡名家,开辟了中国二胡学派。
作为近代有名作曲家、音乐理论家的刘天华,同时还是一位很好的音乐教育家。他在短暂一生中培育了储师竹、陈振铎、蒋风之、吴伯超和胞弟刘北茂等一批很好的二胡名家,开辟了中国二胡学派。
本书立足中国当代民歌的发展现状,探索了其审美过程、审美特征以及审美效果,创新性地提出将“音乐形象”作为音乐审美的重要形式,并从“同构联觉”“幻想力”“视觉化”等音乐审美心理特征切入探索了音乐审美的心理机制,从情感联动、主体经验观照与艺术形象生成的音乐审美过程论证了音乐形象与音乐审美的关系。同时,从符号学的“能指”与“所指”的关系出发,探究了民歌审美形象的构建维度与构成要素。
《扬琴合奏曲集》一套分为五册,每一本都独立成册,单独定价,每一本书中都选用了20首中外名曲改编的初级程度的扬琴合奏曲,如《爱我中华》《时间都去哪儿了》《菊次郎之夏》等,结合每首乐曲的节奏和音乐特点把扬琴的基本技法和常规技法融入其中,使习琴者在他们熟悉和喜爱的旋律陪伴下轻松入门,愉快地合奏学习扬琴。为了能更好地提高习琴者的学习兴趣,五册书中都配备二维码视频演奏解说和线上直播课演示。
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发展历程中,依靠勤劳的素质和智慧的力量,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从文学到艺术,从技艺到科学,创造出数不尽的文明成果。古琴是中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盛行。古琴的发明,构造,特征,类型,功能,作用等进行搜集加工整理,现存的琴曲达三千首,遗存之丰硕堪为中国乐器之最,其丰富的内涵和深远的影响为世人所珍视。表达了2500年前聪明智慧的中国人民在精神生活方面不仅有思想,有创新,有创造,且善于表达自己丰富的物质生活和感情世界。对世界音乐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