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书法之“哲学”》,这个题目起大了,但从前到后也没有再找到一个合适的题目。因为书写的内容比较宽泛,也没有太多的技术含量,用“哲学”一词反倒容易蒙混过关。“哲学”,早的印象是中学课本里讲的,“是世界观的学问”。那么,在我的学习和认知中,“书法世界”都有些什么学问呢?所以就来了个《中国书法之“哲学”》。但是,又怕对不起“哲学”这么高大上的词汇,况且终归不是纯哲学着作,就当是没有找到恰当的词,借用一下,多少有点儿哲学的意味也能交代过去了,为此还是加了个引号,算是给自己留个能够自圆其说的机会吧。虽是自娱的心态,但学术是严肃的。《中国书法之“哲学”》成稿历时三年多,阅览了大量的相关资料,主要参考书目已后。在书写过程中,考虑到不同的读者群体,有意识地回答了书法的一些常识性、基础性和
沈尹默,原名君默,浙江吴兴人,早年留学日本,后任北京大学教授和校长、辅仁大学教授。1949年后历任中央文史馆副馆长,上海市人民委员会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等职务。以书法闻名,民国初年,书坛就有“南沈北于(右任)”之称。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书坛有“南沈北吴(吴玉如)”之说。文学家徐平羽先生,谓沈老之书法艺术成就,“超越元、明、清,直入宋四家而无愧。”已故全国文物鉴定小组组长谢稚柳教授,认为:“数百年来,书家林立,盖无人出其右者。”已故台北师大教授,国文研究所所长林尹先生赞沈老书法“米元章以下”。此件《沈尹默闲录古代书论册》,为先生小行书精录古代书论,凡二十四开,篇幅之大,书写之精,在沈先生存世书法作品中也是十分罕见的。今将其编辑梓行,以飨广大书法爱好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