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手工造纸从我国起源,经过历代不断发展、传播、演变,其产区分布广泛,品类纷繁复杂。不仅是中华文明传承延续的物质载体,本身也是民间手工艺与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是历史留存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本书用 手资料全景呈现中国传统手工纸在产区、原料、制作工艺、加工方式、纸张形态和用纸文化上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本书从两个角度向读者介绍中国传统手工纸。 个是选料,传统手工纸选料很关键,不同的产地选择不同的植物作为造纸材料,具有明显的地方特色,不同的植物提取纤维的方式也稍有不同,所以造成了中国传统手工纸在用材上的千变万化。第二点是制作,不同的植物纤维,不同的风土人情,不同的 终用途,也对应产生了不同的制作方法和加工方式。我国的造纸技术用多种多样的造纸原科作为基础,在广大劳动人民的长时间生产文践中,总
本图书为“名画再现”丛书之其中一册,以高精度基本接近原大的形式,较好地再现历代中国画长卷作品。本书展示的是明代山水画长卷作品。
这是一套能启发灵感的图形设计书。本套书分别于1960、1965、1975年分三册在意大利陆续出版,后又分别于2006年、2010年分别再版。《三角形》《正方形》《圆形》三本书可以帮助读者了解设计中“基础的基础”——三种几何图形(设计界称为“设计原型”)在设计中的应用法则和演变方式,并详细解读了每种图形演变背后所能呈现的设计效果和文化内涵,从而使读者获得 多的灵感。总之,这是一本可以随时可以翻阅的案头灵感启发手册,书中收录的三种基础图形均为各个设计领域十分具有代表性的。
景德镇的先人以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包容吸纳、传承创新,集天下之大成,形成了制瓷“七十二道工序”。 本书从选矿、淘洗、炼泥,到拉坯、利坯、晒坯,再到装饰、施釉、烧窑,书中的每一道工序都图文并茂地进行了完整的叙述,为传统制瓷工序的传承起到了极大助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不少学者开始投入这方面的研究,但并未做到完整有序。 这本书的出版,为景德镇制瓷工艺研究填补了空白。
《中国篮子(英文名Chinesebaskets)》是德裔美国汉学家劳佛尔对中国传统竹编工艺的研究编著,全书使用了38幅图文介绍了中国的竹编篮篓工艺,1925年由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出版。英文单词basket指用细条状的植物材质(如稻草、柳条、藤条等)、塑料线或金属丝等编织而成的硬质载物容器,如篮子、篓子、筐子等,在中文里并没有一个词能与之完全对应,本书暂且译之为“篮子”,取其通俗之故,其所指涵义则并非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篮子”。本书所收图片并非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篮子,还包括了其他的器型。
《中国篮子(英文名Chinesebaskets)》是德裔美国汉学家劳佛尔对中国传统竹编工艺的研究编著,全书使用了38幅图文介绍了中国的竹编篮篓工艺,1925年由菲尔德自然史博物馆出版。英文单词basket指用细条状的植物材质(如稻草、柳条、藤条等)、塑料线或金属丝等编织而成的硬质载物容器,如篮子、篓子、筐子等,在中文里并没有一个词能与之完全对应,本书暂且译之为“篮子”,取其通俗之故,其所指涵义则并非一般理解意义上的“篮子”。本书所收图片并非局限于传统意义上的篮子,还包括了其他的器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