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着自认为 没意思 的工作,渐渐变成一个无聊的人,过着无聊的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实力,得到全是因为 走运 ,不敢做出新的尝试;眼中的光芒逐渐消失,以 成人化 的方式生活,丧失了创造力和想象力 不!必须打破现状!在这本书中,作者将每个人都定义成一个 反叛者 ,通过尖锐且幽默的文字,为陷入工作僵局中的你提供了21条具体的指导原则。每条原则下,你都能看到事情的多面性,并发现原来突破日常禁锢自己思维的壁垒如此容易 感到无聊不如重构自己的责备思维,不敢尝试是因为你有负担症候群,不如跳出成人的行事方式,因为我们天生就是创造性人才。 这本书带你打破规则,突破标准,在条条框框之外为新的创意和想法寻找展现机会,让你眼中*乏味的工作都变得富有创造性和有趣!
低欲望社会:人口老龄化的经济危机与破解之道 定价 39.00 出版社 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8年08月 开本 32 作者 [日]大前研一 著 页数 176 ISBN编码 9787111601258 20世纪的经济政策为什么在21世纪的今天无效?因为高欲望社会正在向低欲望社会投降。 日本经济持续低迷25年,任何经济刺激政策的效果都微乎其微,整个社会进入 低欲望 状态。而事实上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民对未来生活感到不安,从而选择只存钱不花钱,导致经济长期低迷。 日本著名管理学家大前研一深刻分析日本经济持续低迷的根本原因,并从政府、个人两方面提出详尽的意见,相信这些建设性的意见对不久后的中国也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为帮助企业知晓、理解、用足、用好国家政策, 我们组织专人对近年来各有关部门出台的相关政策进 行了系统梳理和精选加工,由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实用 手册编写组编写了《企业技术创新政策实用手册》, 供企业在实践中参考运用。科技部将会同有关部门采 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强政策的宣传解读,开展政策 执行情况的调查评估,持续推动政策落实,让企业享 受到政策的实惠。
TechShop(2006 2017)是全美*的创客与DIY工坊,创立于2006年,在2017年关闭前在全球拥有14家工坊。在11年间,它为超过140万人提供了专业的设备和工具,仅在美国就拥有超过9000名资深会员,这些会员至今还活跃在全美的技术前沿与科技创业企业前线。TechShop通过K-12教育体系,让数以十万计的孩子与年轻人参与到新一轮工业革命的前沿中。尽管对这个每人每天收取4美元就可以使用激光切割机、3D打印设备、数控铣床、AutoCAD软件的平台来说,其商业模式可能难以为继,但这个平台却孵化了登月着陆装置、智能机器人、手机刷卡装置等商业与技术成功项目,一家小小的工坊点燃了制造业文艺复兴的星星之火。而今,包括中国在内的主要工业化国家都拥有无数个类似的平台,它们通过创客教育的方式,改变着我们的世界。本书英文版面世后不久,TechShop结束运营。作者作为创客
中央企业就是由中央人民政府直接所有并经营管理的企业,它是中国国有经济的核心与精华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和支柱,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起重大导向作用,是社会主义国家政权的重要经济基础与决定性力量。因此,其改革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与选择,不仅关乎中国的社会主义方向问题,更是关乎中国在国际经济的地位与作用问题,对如何把中国建成世界一流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严峻经济形势下,公司如何走出危机,摆脱增长停滞的魔咒,本书作者贾森·詹宁斯,带领他的团队研究了全球22000家公司历经持续而彻底的变革后再创佳绩的案例,找到了终答案。在本书中,他通过精心挑选的成功案例,揭示了实现公司的转型和增长的奥秘,并总结出适用于所有企业的詹宁斯“创新法则”。本书适合任何下定决心使公司成功实现持续而彻底变革的商务人士阅读。
本书#大特点就是紧紧围绕着员工这个“点”开展开来,从HR的角度讲给忙碌的新任管理者听并给予好记亦理解的模型与工具。 本书第#一章讲述新任管理者的认知思维突破,帮助经理认清人类进化的底层逻辑在员工管理的影响以及日常管理工作中的认知思维局限。 第二章帮助新任管理者重新定位职责与角色,以及如何带好团队的关键要点。 从第三章到第六章,围绕新任管理者如何让员工做到一百分的四个方面展开阐述:选对员工、培养员工,赋能员工,留住员工,每一章都会有一个作者自己多年总结出来的实用模型工具: 比如岗位胜任三维模型、员工成长八种武器、赋能员工六角模型、“薪心相印”留员工模型来统领每一章节,同时每一章还有许多经过实践验证的小工具、小方法方便经理人学以致用。
在互联网冲击中国传统企业的今天,很多规则被颠覆 需求被颠覆,商业模式被颠覆,价值链被颠覆,边界被打破 这样的变化对于传统企业来说,既是挑战,又是机遇。 《传统企业到底该如何转型》以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传统企业为案例,介绍他们在转型过程中的难点、痛点,失败的教训以及成功的经验,并着重介绍传统企业转型的10个着力点,希望《传统企业到底该如何转型》能为广大传统企业成功转型带来一些启示。
......
......
朱思文编著的这本《隐性知识吸收与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在知识管理与技术创新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分析隐性知识吸收的特征与吸收过程和隐性知识变化规律。阐述了隐性知识的层次结构和度量维度,提出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吸收的特征,分析了企业突破性技术创新中隐性知识吸收的过程。分析了隐性知识吸收的动力,知识主体的关系水平、信任程度、组织结构、创新氛围等都能影响隐性知识吸收的动力。隐性知识吸收必须建立系统的激励机制,把物质奖励、精神奖励和个人愿景等激励形式结合起来,推动隐性知识吸收,并探索了隐性知识吸收的途径与波动规律。
创业维艰,但在创业之后要保持公司不断发展也同样具有挑战。 不断变化的市场,翻天覆地的技术变革,残酷的竞争环境,为什么一些公司能够适应,而另一些公司却停滞或死亡? 为什么一家公司已经具备了资金、技术、渠道、供应商、人才、创意等追求成功所需要的一切因素,却反倒更容易停滞不前? 本书就此提出了一个全新的观点:在过去的一个世纪中,企业因为对效率过度关注而丧失了创新能力与适应能力;高效虽然能带来一时的经济效益,却不能长久,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破坏性创新的潜力才是企业的立足之本。因此,本书为读者们提供了一个框架,该框架将独特的优势资源、商业模式与外部环境中的市场机遇、经济政策、科学技术、社会文化结合起来,使企业能够应对外界的变化与挑战。 本书的作者是成功的企业家、企业首席执行官和加拿大卡尔加
作者用十四个章节讲述了母亲平凡而伟大的一生,描画了一个真善美集于一身的中国传统女性。母亲面对心爱的丈夫突然故去和社会的急剧变化,她没有沉沦,没有气馁,独自承担起五个子女的养育工作。她知书达理,守护爱情,吃苦耐劳,甘于奉献,用圣洁的母爱,诠释着天底下的大德、大慧,涌流着人世间的大情、大爱。
本书内容的主要价值和意义在于帮助中小企业管理者系统地认识互联网转型,在这个基础上有步骤、有节凑的展开企业的互联网化。对于中小企业来说,切实了解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的入手点和着眼点是异常重要的。互联网转型绝不是网络营销,而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很大的研究课题。本书将告诉读者,企业进行互联网转型,首先要从顶层思维转变开始,通过平台化运营模式的导入突破传统企业资源的制约,通过O2O商业模式建立突破传统企业市场能力的限制,通过组织管理的创新突破传统企业组织能量滞后的顽疾,通过产品形态的重构突破传统企业利润的瓶颈和产品推广的局限,后通过优化系统的提升突破传统企业模糊决策的怪病。该书主要针对的对象不但是传统的中小企业家和管理者,同时对即将创业或正在创业的有志人士也非常适合,尤其是在今天的互联
《世界*:任正非和华为帝国》,全面展示了华为30年生存史、发展史、变革史。 在中国乃至全球互联网发展史上,任正非和华为帝国都是不可忽略且必须浓墨重彩的一个大篇章。如今的华为帝国,规模和业态已远非当年创立时的情形 一位低调的商业思想家,数十位40岁出头的企业战略家和几千位30多岁的中高层管理者,率领着10多万20~30岁的中高级知识分子为主体的知识型大军,纵横全球五大洲。 华为帝国虽然只有30年,但其所经历的挑战远非困难和挫折可形容,它所代表的是任正非这一代人的创业史、奋斗史和梦想史。在任何时候,你都不要说读懂了任正非和华为,他们的脚步实在太快 他们过去30年成功的关键是什么?还能继续持续吗?年收入3000多亿元,华为的赚钱密码是什么?下一步华为会走向哪里?会崩溃或消亡吗? 本书将真实还原华为决定生死存亡
《 华为内部讲话:你的奋斗终有回报 》抓住华为公司的文化和管理精髓,不仅引用了许多任正非的经典语录,还收录了许多华为人的真实故事。他们拓荒海外市场的勇气与信心,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的坚守和奉献,他们不为人知的笑和泪,他们的成长和收获。在此基础上,梳理华为多年来腾飞之道,寻找华为奋斗至上的文化理念。
初创或成熟,企业均面临革新困境,本书倡导由模仿进而革新,介绍了两种类型的模仿,一是能带来短期利润增长的产品模仿;二是为企业带来长期竞争优势的结构模仿。 本书还提出了独特的金字塔形分析架构,从企业资源、活动、价值、定位四个要素揭示模仿的要点,分五步骤提供由模仿到革新的路径,结合星巴克、丰田、 7-11 、强生 等 16 家知名企业的案例,帮助经营者掌握模仿的方法,以应对竞争,创造革新。
奥托·夏莫和凯特琳·考费尔合著的《U型变革(从自我到生态的系统革命)》从社会、经济、组织、个体等多个不同的视角,用一种全新的方式来看待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事实上,奥托所描述的恰恰是我们今天在现实生活中所经历的。本书为我们要做出的改变提供了一个更为宽广的视角,帮助我们更好地审视自己以及所处的环境,也让我们可以从与自己的关系、与他人的关系、与组织整体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等多个层面来重新思考。
作者亲历华为13年国际化历程,先后供职于华为在法国、英国、德国、西班牙、智利等国家的公司,是华为欧洲总部平台的搭建人,也是拉美智利电信运营商和公有云业务的格局突破者。本书详述华为国际化的重要历程、理念,华为进入海外市场的过程,作者参与的华为国际化进程中的重要事件,并剖析了华为国际化的成功经验和教训,为有出海意愿的中国企业提供出海及在海外可持续经营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