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技术学:法庭科学、犯罪与恐怖主义》内容包括编刑事技术学介绍;犯罪现场勘查;保护犯罪现场;记录现场和证据;系统的证据搜查;物证识别;收集、保留、储存和运送物证;包装证据;向犯罪实验室递交证据;监管链;刑事证据和第四修正案;物证的调查与处置;证据类型;现代犯罪实验室;法庭科学专家的职责;证据的状态;为什么检测物证;物证的特点;犯罪现场的重建;法庭上的物证;专家证词;微量物证;土壤的司法特征;物理性质与化学性质;公制计量;国际单位制与英制单位的相互转换;土壤;土壤的司法特征;显微镜及毛发、纤维和油漆的司法鉴定;放大细节等等。
本书立足于作者多年来的军事主官工作经历和担任军队法律顾问的执业经历,以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在各级首长机关设立军事法律顾问,服务保障重大决策和军事行动”军队改革方向为指引,梳理中外军事法律顾问制度演变和现状,通过现实需求剖析存在的问题,提出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军事法律顾问制度建设思路。
本书属于外国法学名著丛书,是德国著名民事诉讼法教授罗森贝克的代表之作,是关于证明责任问题的经典论述,对我国民事诉讼立法及司法实践有着巨大的影响,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本书共分为五章,分别是:证明责任的概念和意义,证明责任分配的原则,法律推定,所谓限制自认——对法律行为的成立、有效和内容产生争议时的证明责任分配,一般意义上的具体证明责任问题。其中,*核心的内容是关于证明责任分配的理论及论述。
法律的生命不在于逻辑,而在于经验。对时代需要的感知,流行的道德和政治理论,对公共政策的直觉,不管你承认与否,甚至法官与其同胞们所共有的偏见对人们决定是否遵守规则所起的作用都远远大于三段论。法律包含了一个民族许多世纪发展的历史。它不能被当作只包含公理和推论的一本数学书。
本书选取国家法与习惯法两个不同的视角对惩罚性赔偿进行分析,尤以我国制定法与民族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为研究中心。全书分上、下两个部分,上部的国家制定法中的惩罚性赔偿主要解决以下几个基本问题:1.惩罚性赔偿的基础理论问题。包括惩罚性赔偿的定性、价值取向、功能定位、与其他民事赔偿关系等。2.惩罚性赔偿的比较法研究。从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两个不同法系中选取几个主要代表性国家,分析与比较两者对于该制度的态度、发展脉络、立法规定以及司法判例情况,为我国今后的立法完善与司法适用提供有益的借鉴经验。3.评析我国制定法中的惩罚性赔偿。我国在一些重要的法律中有惩罚性赔偿的规定,如《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侵权责任法》等,通过案例的实证分析与社会效果的考察,对我国惩罚性赔偿相关规定的合理与不足进行分
本书以投资者信息需求为导向,立足于提供有效的信息供给,结合首发披露和定期披露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借鉴先进国家或地区的信息披露立法经验,提出相关具体制度完善建议。这种建立在问题意识之上的研究和建议,无论是对既有信息披露理论的认识深化,还是解决实际问题,都具有重要意义和指导作用。